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实施“知识整合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2021-06-24龚新美

文理导航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

龚新美

【摘 要】受历史教材的单元、课等划分标准所影响,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所接受的历史教育有着碎片化、模块化等特征,而在学生理解能力、学习意识等的影响下,他们无法自主完成历史知识的有效整合,最终会影响历史教学的效果。而知识整合学习法的应用,能引导学生整合不同知识,培养其整合意识,逐步带领学生完成历史知识框架的构建。基于此,以下分析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知识整合学习法的作用,探究历史课堂中知识整合学习法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知识整合学习法;初中历史;课堂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虽能掌握单节课堂内的碎片化知识,但当教师联系不同知识,提出综合性问题考验学生时,往往更多学生会无从下手,这体现了学生在知识整合上的弱点,也潜在体现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为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增长,优化历史课堂,更多教师倡导应用知识整合学习法开展授课,而在该方式的应用中,教师应首先掌握其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优势,辅以其他教学方式弱化其劣势。

一、初中历史课堂应用知识整合学习法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

历史教材融合了古今中外所有历史事件,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某一时期、朝代所发生的事件、产生的新事物,均会对后续时期或朝代带来一定影响,这体现了历史的前后联系特征。但在历史教材划分中,部分同时期事件被划分至不同年级、章节中,受这一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便忽视了历史互相关联的特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而知识整合法的应用,能引导教师重新重视该类联系,立足于学科特点完成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引导学生整合碎片知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着无法联系前后知识点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不足,且不具备知识整合的充分能力,进而使其只能暂时性完成知识点记忆。而知识整合法的应用,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针对性手段,尤其在中考历史复习中,它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以某历史小专题、历史阶段为教学出发点,利用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合不同历史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实现知识整合意识的培养,也能在逐步的整合实践中,完善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重要能力,以此形成历史线索,发展系统、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拓展问题思考角度,实现历史素养的培养。

(三)发展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调查可知对更多中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历史的方式为简单的背诵或记忆,更多学生会在记忆零碎的历史事件时间、历史人物事迹上耗费较大时间,但往往该类方式的学习效率有限,进而打击学生信心,使其降低历史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意识较强,现在教学中结合知识整合学习法,等同于为学生打开了新的学习途径,学生可在某一知识点学习中,积极探索与其有关的其他知识点,发觉以往看似毫无关联的几类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在个人发现中因成功而产生积极情绪,了解到历史学习的魅力,进而发展其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课堂应用知识整合学习法的方法

(一)信息化知识整合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历史课堂中也有信息化教学的参与,将其和知识整合学习法相结合,能再次提高教学形象性及效率,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特征,达成吸引学生注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目标。在知识整合学习法的应用中,教师可为学生提出历史问题,再利用PPT、视频或文本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整合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不同内容要素的分析,完成历史问题的解答。或向学生提供复习资料,教师亦可将整合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发送至班级群中。

例如在洋务运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时间,以及学会对洋务运动进行个人评价,笔者将其作为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鼓励其基于上述问题自行搜集整合有关资料。而在课堂上,笔者为学生利用PPT形式展示了不同史料内容,例如洋务运动的史实、李鸿章的有关言论等等,以此再次为学生提供了整合史料。而学生在对比自身和笔者准备的史料后,便能发现个人在问题分析、知识整合上的优点和不足,在和笔者互相交流,和同学的问题探讨中,能对个人的整合意见、问题分析意见逐步交流,再次提高其对本节知识点的印象及理解。

(二)联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

在初中历史教材内,涵盖了从夏商周、唐宋明乃至新中国等各时期内容,各时期历史均会对现代生活产生各方各面的影响,为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来源于生活并影响生活的意识,教师可将现代生活联系于教学,利用合理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思考并整合不同知识点,对所提问题做辩论,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整合的同时,发展其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原始农耕生活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结合现代社会,你发现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什么变化?”的问题,在对本问题的解决探究中,学生需将现代社会对比于原始社会,以此整合该时期及现代社会均存在的私有财产、贫富分化或者  农耕经济发展更大等特征,对本问题做合理全面的解决。而在学生对原始社会变化的知识点整合中,他们发现贫富分化是从原始时期便出现,一直延伸到现代社会的现象,而受人类需求影响,农耕经济的发展也是原始时期乃至现代均十分重视的领域。在此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发现生活内历史的意识,他们也会因这一发现和感悟而自豪,提高学习自信,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以思维导图作知识整合

中学生更偏向于形象思维,以清晰形象为核心的知识整合教学,能使其对整合知識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思维导图具备的知识结构形象化、关联化等特征,使其能成为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的有效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出示思维导图整合模板,再鼓励其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每课、每单元、每时期等的知识整合,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关联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

例如在经济大危机教学尾声,学生基本对本节内容均有了一定了解,为帮其整合所学,构建本节知识框架,笔者为学生组织了知识整合活动。即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对本节内容作梳理,再总结及上报各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本活动中,学生以时间线为出发点梳理知识,便能掌握一战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及特点等内容;对罗斯福新政改革的内容作梳理,便能使其了解当时的历史变化,改革作用等等。在梳理整合完本节知识点后,学生能发现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较大,提高其史料分析、推理辩证等能力,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中学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会整合及应用不同的历史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能力,为实现学生该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对知识整合学习法灵活应用,将其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整合能力培养提供环境,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勇.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00(002):P.80-80.

[2]王丽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000(003):162.

[3]刘航.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000(009):132-13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