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视角下林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1-06-24都仲秋

关键词: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

都仲秋

摘 要:传统的“高资源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投入”对森林资源产生极大损害。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依托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有助于实现多种资源间的整合,推动林业产业有序发展。因此,企业应秉持清洁生产的理念,探索新型林业循环发展模式;科研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为林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政府可通过财政优惠和惠林政策支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循环经济;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循环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2-0068-05

一、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林业是完善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在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和提供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行业。

林业产业具有多层次的属性,《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将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整体划分为三个层面(见表1)。第一产业为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第二产业在整个林业产业生产链条中具有核心意义,动力强、附加值高,能够驱动整个产业链的更新升级,其中以原木加工业及竹藤棕草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业、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第三产业具有第一、二产业的双重优势,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注重生态效益,被称之为绿色林业产业,它代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被视为林业产业链条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是林业产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等林业产业强国相比,在木材综合利用率和林业产业在经济贡献率占比方面相比还有差距。究其原因,我国传统林业粗放型加工生产导致木材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再加上投入资金和加工技术的限制导致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原有产业模式导致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企业经营面临着极大挑战。其一,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可用的林业资源有限。林业企业受资金、技术限制难以实现精深加工。尚未完全利用的林木资源只能以废弃物的形式存在。其次,森林资源产生的效益由全社会共同享有。根据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理论,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主体为了实现盈利将会对森林资源过度采伐和超量使用,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浪费严重。最后,就林业产业发展而言,企业内部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森林资源难以有效开发利用。

考虑到我国森林资源有限,林业产业自身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由“高资源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投入”转化为“低投入——高产出——低投入”的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二、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功能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循环经济重点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护环境资源,同时也要解决环境资源的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单向线性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见表2)为实现循环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闭路。物质和能源能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主张依据资源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的不同,对自然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在原有产业链的资源投入、加工生产、废弃物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强化废弃物的回收加工和再生利用环节。因此,循环经济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呈现“自然资源综合开采——充分加工利用——合理回收再利用”的不同阶段性特点,资源价值在各个环节中得以最大化呈现,并以动态化转变的形式存在各个阶段。

(二)林业循环经济

1.林業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林业循环经济是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提高林木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通过转化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的闭路循环。林业循环经济对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回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林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才刚起步,一些发达国家在政策制定、技术规范和制度设计方面都提供了较好的样板,值得借鉴。以德国废旧木材回收的管理法令为例,其设定专门的循环公司进行资源统一回收管理和分类,之后根据资源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分别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如废旧木材经过二次加工后转化为木材家具或工业燃料得以再次利用。该举措不仅能够实现木材资源的多重价值,同时有利于防止废旧资源的随意处置,危及生态环境的平衡。

2.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使林业的生态功能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林业产业的生态功能不断拓展,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中将会发挥独特作用。

国家政策支持是驱动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林业循环经济是构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国家重视并支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和完善法律规范等方式助力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见表3)。

此外,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长期以来,林业弱、林区困、林农穷是制约林区经济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由于林区经济发展滞后,集体林权产权不明等问题,导致林业难以发挥其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和利益机制的推动下,投资于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新型林权模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区生产力,促进了林业生产的一体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模式,使得林业产业与市场对接更加有效,林产品加工业等生产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3.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势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效应日益凸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粗放式的林业加工开采模式将会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循环林业模式通过在产业链条上增加循环转化环节实现森林资源的多重利用,细化了林业资源的使用价值,对于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缓解木材市场供需矛盾,驱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无害化清洁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自身优势。一方面,林业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理论为起点,同时汲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精髓,以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将生态林业的理念应用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在循环经济理念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林业循环经济作为林业领域的新型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要求;另一方面,林业循环经济以林业加工生产为切入点,探索森林资源在经济生产和加工利用领域中循环利用机制,意在从根源上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同时兼顾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性和生态性,是将森林生态与经济兼顾的理想化为行动的务实模式,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三、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可行路径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为主体的产业链条,但三大支柱性产业及上下游产业之间、产业链中的多元主体之间缺乏协同联系,从生产技术到应用成果之间的转化没有迎合市场发展需求。考虑到林业产业的子环节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完善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可以考虑以下途径:

(一)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林业产业共生

《丹麦产业共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共生”概念。企业既是产业共生的构建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不同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协作共赢,以构建“产业共生体”的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目的。具体而言,林业产业共生以延長林业产业链条为基础,通过加强林业三大产业之间以及林业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产业共生的目标。

产业共生应以构建企业内部循环为基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秉持绿色生产和资源节约的理念,在内部生产的环节中,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林木资源应该尽量转化为可使用产品,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闭路循环。同时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提高企业内部林木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对外界环境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

以构建林业生态园区为主要途径。林业生态园区在林业生产的现有基础上,通过发挥自身的资源、人文和区位优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经营模式。林业第一产业的剩余原料可以作为第二产业加工的素材库,或经由第三产业转化后形成观赏景观。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废弃资源通过第二产业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与第一产业的连接,形成资源利用的闭环。上下游企业之间同样能够形成闭路循环。以造纸业为例,上游林木采伐业产生的剩余物可以作为木材工业生产企业的原料,通过物理加工、化学加工的方式转化为活性炭、人造板等。同样,造纸工业生产阶段产生的剩余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新一轮木材生长提供所需养分。

以构建社会林业循环模式为目标。政府作为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者,应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制定惠林政策、财政税收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同时政府要倡导社会公众自觉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形成低碳式生活消费观。

(二)提高林业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环境无害化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点,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生产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层面存在困境,内部缺乏创新性和技术性人才,外部缺乏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林业循环技术的发展有赖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林业产业的升级则有赖于当地政府的产业引导与企业的自身选择。通过构建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将多元社会主体纳入服务体系的方式可以为循环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扶持。

政府应主动承担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利用市场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企业转变经营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技能,需要更好地融入到产业生态化过程,缩小技术理论到技术应用之间的转化过程。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该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员,为改进现有技术和生产管理提供内在驱动力。同时,加速改进传统林业生产工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林业生产企业的生态转型。

(三)创新经营管理,探索新型循环模式

当前我国林业循环经济模式除了林业企业内部循环、林业生态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林业循环以外,林纸浆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及林区功能型循环经济模式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1.“林纸浆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林纸浆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旨在实现木材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在这一模式下,市场机制有效地整合了林、浆、纸三个环节(见图1),通过营林循环、物理加工循环和化学加工循环共同构建“林纸浆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营林循环,指造林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木材能够成为下游造纸业的生产原料,造纸业产生的废料能够为上游企业提供养林肥料。上下游之间的产业格局呈现出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特征,有利于实现造纸企业永续经营和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理加工循环,指在木材加工循环链中,木材经过物理加工化为木制品一部分进入市场流通,另一部分加入制浆造纸循环链,作为木材纤维原料为造纸业提供原料,实现重复使用。化学加工循环,指木材原料在复杂的化学作用下合成纸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纸品回收处理后再次作为制浆造纸的原料,实现林纸结构的循环使用。

2.林区功能型循环经济模式(见图2)

林区功能型循环经济模式主要表现为林业资源产品循环,而资源产品循环是通过产业关联来实现的。这种生产技术经济的联系有单、双向关联,直接、间接关联和前向、后向关联等几种。森林资源的转化链主要包括林上产品(即由木材转化为家具、建筑物)、林内产品(即珍稀动植物、林副产品)以及林下产品(即由药材转化为营养品)。

林下产品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产物。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集林业、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及养殖业一体化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林业由单一传统的种植模式转变成为能够容纳林下种植、养殖的立体经营模式,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如林药模式以林业自身优势为起点,结合药用植物资源的生长特点,实现林地资源的多结构、高效化利用。功能型循环模式使森林资源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展现,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旅游业及种植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资源共享、共同获利的产业共生体。

四、总结

循环经济理念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在我国森林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构建林业循环经济能够保障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林产品市场得以有效供应。因此,微观层面上林业企业要坚持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排放;中观层面上要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衔接,以构建产业生态园区的方式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宏观层面上要发挥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作用,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改进木材管理方式,打造绿色无害化、资源节约化的新型林业生产模式。

注 释:

徐寅杰.林業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化[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12):14-17.

蔡守秋.论循环经济立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8.

杜群.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循环利用的法律管制机制[J].法学评论,2006(06):98-104.

杨加猛,张智光.林业产业链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1

肖岳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J].当代法学,2008(06):89-93.

张智光.基于资源、生态和价值链的林业-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多层次嵌套模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12.362-371.

沈镭.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J].资源科学,2005(01):32-38.

彭斌,刘俊昌.基于DEA模型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68-172.

(责任编辑 曹彩霞)

猜你喜欢

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
论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