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的“五环”体育探究教学设计
2021-06-24牛弟胜牛力军
牛弟胜 牛力军
摘 要:为探究 STEM 教育理念,实施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从STEM问题导向模型、STEM教育理念、STEM体育核心素养、STEM体育教育支架等四个方面阐述STEM 教育思想;并从“创设问题”“交流探究”“做出结论”“转化能力”和“激励评价”设计“五环”体育教学流程;以“问题发现”“领会探究”和“反复验证”三种探究策略作为对比,提出基于STEM 理念的“五环”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以期为STEM 教育和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M教育;体育;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03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1528)
收稿日期:2021-03-14
作者简介:牛弟胜(1980-),男,甘肃通渭人,本科,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STE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教育,鼓励通过综合多学科范畴解决基于现实的问题。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联系化、科学化和理论化,提高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运动的过程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内化体育知识,并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同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也能支持体育学科的发展。例如,把复杂的技战术与科学作战相联系,把技术动作与物理和数学知识相联系,这样便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多学科知识探究寻找最优方案。体育教学也应该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联系,促进学生科学运动与锻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积极探索STEM教育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创新。然而,从传统体育向跨学科体育的转型,仍然缺少较成熟的教学模型。为此,研究提出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五环”体育教学设计,为体育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1 基于STEM教育的“五环”体育探究教学模式
1.1 “五环”体育探究教学流程设计
“五环”探究体育教学模式借鉴STEM教学活动提出了“创设问题、交流探索、做出结论、转化能力、激励评价”五个主要环节,并在STEM教育背景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使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具体包括:触发STEM概念→构建STEM概念→领悟STEM概念→STEM技能迁移→STEM能力评价(见图1)。
1.1.1 创设问题
在体育课前,教师要了解学情,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学习)情景,将课程内容变成有意义的问题交流活动和反复验证过程,引发学生对运动问题的探究,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元化运动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主动总结课堂知识。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如何利用接力区站位提高起跑速度?如何提高传接棒速度?选用哪种接棒方式最有效?带着这些问题逐一探究。
1.1.2 交流探索
交流与探索是“五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寻求解决方案,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和描述、分类比较、推理、交流与讨论寻找运动规律或动作之间的关系。在接力跑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选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效果,通过多次练习观察学生成绩的变化,从比较、推理中构建多元技能。针对持球练习动作改进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高阶思维技能,这也是STEM教育创新思维开发的主要阶段。
1.1.3 做出结论
这是STEM体育教育的知识梳理环节。做出结论就是揭示探究的目标与结果。在完成探究后,学生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练习辩论→得出结论”进行梳理,由于探究问题是开放性的,因此得到的结论也会多种多样。教师通过学生运动练习提出解决方案,并寻找运动技术的理论支撑,在探索概念时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为学生STEM跨学科素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锻炼机会。
1.1.4 转化能力
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转化能力与锻炼能力的过程。教师激发学生通过运动练习来解释新问题和新现象,并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融合已有知识基础进行能力转化,得出結论是一个不断推进自我跨学科能力发展的曲折过程。
1.1.5 激励评价
STEM教育评价要把多元化的思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共同制定STEM体育技能评价标准、制定学生创设问题的评价标准。此外,还可以结合体育信息和智能学习技术获取个性化、综合化的STEM技能评价标准[2]。评价除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外还应注重进步性评价、创新能力评价和跨学科能力评价。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动作领悟情况、能否掌握传接棒动作要领、能否帮助同伴改进错误动作、创新能力与跨学科知识联系等方面进行四星级评价: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1.2 基于STEM教育三种探究体育教学策略的比较分析
在“五环”体育教学模式中,交流探索为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探究问题活动为核心。STEM体育教学五环设计过程,要经历一个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与渗透的过程,从多途径获取新知识铺垫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提出了STEM体育跨学科探究教学的三种策略:问题发现策略、领会探究策略和反复验证策略,并对比分析三种体育教学策略,详见表1。
STEM体育探究项目式学习基于学科理论和运动经验创造解决问题思路,以STEM核心点设计各环节内容,主要从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目标设计、课堂组织设计、教学支架设计、学习活动设计、跨学科能力培养设计、激励评价设计这几个方面着手。强调学生在看似混乱的情况下设计解决问题的各种综合技能。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深入认知的过程,教学设计是解决多个问题的活动,所以有效课堂设计也应该是体育认知过程的一部分,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STEM体育探究项目学习的详细过程。
1.3 构建STEM教育的“五环”探究体育教学模式
以“五环”教学流程为基本结构,以“创新探究”为目的。以三种探究性教学策略为出发点,设计了STEM教育为基础的体育“五环”教育模型。
跨学科教育集成了体育项目学习或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通过运动实践来学习基本概念,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特点,组织探究获取新知识,支持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创新[3]。在STEM教育环境中,“五环”教学过程是交替循环的技能训练过程,其中,“交流探究”既是“五环”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又是贯穿整个STEM体育项目学习过程的核心要件。当一个探索交流活动结束时,以该结束点为起点,触发新节点和新一轮交流探索过程;而在每一轮的交流探索活动中,学生都会表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能力特点,使其体育认知思维不断地从横向和纵向多样化延伸,从而实现体育实践与跨学科知识的重构、反复验证、创造和改进的过程。由于体育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应该灵活选择和调整,按照不同年龄特点探索不同的学习内容,合理设计探索流程。如果探索活动比较复杂,那么教学过程可以花费几节课的时间保证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交流探究活动中存在多个流程环节,提高控制能力,能够合理地预估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体育教学活动,并允许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尝试和犯错,取得新的认识。
2 “五环”探究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采用以STEM教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模式为思路,针对三种探究性教学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案例(如表2所示),通过教学实例对比分析,帮助理解“五环”探究体育教學模式。
课程实施对象是通渭县第三中学高二(10)班学生 40 名,男生20名、女生20名。这些学生此前未接触过STEM教学实验,跨学科素养能力并不高,但对接力跑实验有较强的兴趣。研究将学生随机分为10个实验小组,每一组均混合了2男2女,以消除学生之间的小组差异。研究者按事先设计好的接力跑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学生实施反复验证,反复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在运动中领悟,在反复验证中寻求学生STEM学习能力的掌握。
3 总结与展望
通过“接力跑教学探究”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基于STEM理念的体育教育重视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和开发运动能力。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还要有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持。促进STEM教育与体育的融合,需要更多研究者和体育教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牛力军,司亚红.基于粗糙集的“奖回票体育课堂”激励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2):62-69.
[2] 李昱瑛,赵福君,陈雪琴.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改善小学科学评价方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 :213-214.
[3] 鱼亚洲.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型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外家.2020(05) :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