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6-24陈晓峰李茜李浩韩桩汛刘奕郭伟俊蔡东岭

环球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火针根型岭南

陈晓峰 李茜 李浩 韩桩汛 刘奕 郭伟俊 蔡东岭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对相关组织造成刺激或压迫而致[1-2]。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缓慢与颈椎病病情进展相互影响[3]。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加之劳损或颈部姿势不良、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失养,进而出现颈椎疼痛、肢体麻木等[4]。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虚则骨生髓不能,日久筋骨失养而致筋脉拘挛。补肾活血方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降低复发率[5]。火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融入岭南针灸流派学术思想的一种火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病临床症状,且易于临床操作[6]。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使用单一疗法效果欠佳。本研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72±8.23)岁;病程1个月~16年,平均(3.97±1.02)年;BMI指数21~25 kg/m2,平均BMI(23.03±1.86)kg/m2。对照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5~77岁,平均(50.31±8.94)岁;病程1个月~16年,平均(3.81±1.15)年;BMI指数20~25 kg/m2,平均BMI(22.82±1.94)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7](试行)标准,有麻木、疼痛等症状,且部位与神经根支配的范围一致,影像学检查确诊,CT显示颈区变形、椎间孔狭窄等,臂丛牵拉呈阳性。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8]评定,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部后伸时加重,肌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颈部活动受限。

1.3 纳入标准

(1)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无认知、意识障碍,能够理解量表内容;(3)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颈椎结核、风湿疾病等;(2)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如心、脑、肝、肾等;(3)合并急性神经根炎;(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62,规格:0.4 g),口服,0.4 g/次,2次/天。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90,规格:0.5 mg),口服,0.5 g/次,3次/天。连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补肾活血方:骨碎补、补骨脂、狗脊各15 g、熟地、牛膝各12 g,当归、羌活、独活各10 g,红花、木瓜、川芎各8 g,甘草5 g,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岭南火针:取穴:百会、风府、夹脊穴、后溪。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取中粗火针,在酒精灯外焰加热至针体红白后,迅速在穴位上频频浅刺,深度约0.1~0.2厘米,每次烧针点刺7下,每穴点刺2次。术毕在每个穴位上涂上一层万花油。嘱患者术后6小时施术部位避免沾水,术后3天避免食用鱼腥、辛燥等食物。隔天治疗1次,14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颈椎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9]评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颈椎功能,共包括临床体征、主观症状、适应能力3个维度,分别计73分、18分、9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病情改善越明显。

1.6.2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试剂盒购自天津美德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

1.7 临床疗效

疗程结束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颈肩背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颈椎活动不受限,能够正常工作,评定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颈椎、肢体功能改善,可从事基本的工作,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但仍有疼痛、麻木、不适感,能够从事部分工作,评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严重影响日常工作,评定为无效。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CASC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研究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CASC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药物、针灸、推拿、颈椎牵引等。但长期口服西药胃肠副作用较大,手术由于机体损伤大,康复期较长,费用较高,也使其临床应用受限[11],患者倾向选择安全、有效、费用较低的保守治疗方式。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症”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外感风寒湿邪以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且伴随上肢无力、头痛、眩晕等。治疗重点在于补肾活血通络。补肾活血方中骨碎补、补骨脂、狗脊为君药,补肾壮骨;熟地、牛膝、当归、羌活、独活为臣药,以加强补肾之力,兼以祛风止痛;辅以红花、木瓜、川芎等活血化瘀,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药性。采取的是“扶正祛邪,内外同治”的治疗原则,全方共奏止痛解肌、益气活络、补肾填精功效[12]。研究表明,补肾活血方有助于促进颈椎病患者功能康复[13]。但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建议以联合治疗为主,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火针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止痛解痉方面效果确切。岭南火针是岭南医家结合岭南的地域特点,融入了岭南针灸流派学术思想的一种火针疗法。岭南火针具有传统火针疗法的特点,同时主张辨病、辨经、辨证取穴,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风寒湿热邪阻塞经络而成。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本病病位在脊柱,因此岭南火针辨经在太阳及督脉。故取穴以督脉的百会、风府升提阳气[14],局部的夹脊穴通经止痛,再加上太阳经的后溪通督脉,加强穴位经气的联系,后溪为太阳经输穴,“输主身重节痛”,故亦为止痛要穴[15]。同时,岭南火针具有温补、温通、温清、温消的作用,共奏扶正助阳,祛邪通络之功。

本研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原因可能在于火针直接刺激病灶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快速消除水肿、粘连、缺血等症状,促进神经组织修复,缓解临床症状。李文坚等[16]研究表明,火针可增强颈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田华卫等[17]指出,火针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颈椎屈曲度。岭南火针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方在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止痛解痉等作用同时,还可调和营卫,阻止或减缓颈椎病病情进展,预防复发。

血液粘滞性升高是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的重要因素。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密切相关,血流缓慢会加重血液粘度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引起动脉缺血、缺氧,诱发颈椎疾病。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合并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机制[18]。提示,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液粘度。原因可能在于,火针直接刺激病灶,可快速改善局部粘连、挛缩、缺血等,加快血液循环[19],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方松解深层肌肉组织,活血化瘀,从而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

综上所述,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可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改善血液粘滞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火针根型岭南
忆岭南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雨岭南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