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PICC置管后血流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2021-06-24张月沥周碧琼蒲林刘倩黎晓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置管胎龄血流

张月沥,周碧琼,蒲林,刘倩,黎晓娅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新生儿科,四川 南充 637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发展,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逐渐广泛[1]。PICC可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建立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及抢救工作正常进行[2]。但PICC置管中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4]。因此本次研究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36例成功施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PICC置管后血流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探究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确保PICC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36例成功施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本次研究中新生儿男82例,女54例;胎龄<28周26例,胎龄28~32周32例,胎龄 >32周 78例;出生平均体重(1289.64±201.62)g;置管平均时间(22.56±4.17)d;气管插管5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74例。新生儿母亲资料:母亲平均年龄(29.10±2.65)岁;分娩平均孕周为(29.65±2.14)周;86例初产妇。

1.2 方法

PICC导管选择单腔PICC导管,置管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置管前评估新生儿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血管条件,测量新生儿双臂围,导管送至预测长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后,将PICC导管沿导入鞘送入静脉,固定导管,床边X线定位。

1.3 观察指标

记录PICC置管后血流感染发生率。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参照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5]。同时记录新生儿基线资料(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及新生儿母亲基线资料(新生儿母亲年龄、分娩时孕周及是否为初产妇),对新生儿及新生儿母亲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或连续校正 χ2检验 (n≧ 40,1 ≦ T<5);计量资料行 ()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值检验;对新生儿及新生儿母亲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表1 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136例成功施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中,发生血流感染者1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者126例;血流感染发生率为7.35%(10/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置管时间、分娩时孕周与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有关(P<0.05);其他变量与新生儿PICC置管发生血流感染无关(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及孕妇分娩孕周是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见表 2。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新生儿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7.35%,与既往研究结果[6]相符。对新生儿及新生儿母亲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时孕周是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潘迎洁[7]与张琼燕[8]等研究也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分析新生儿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的新生儿免疫力较差,而且胎龄较小的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较嫩,缺乏角蛋白,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侵袭;另外,此类新生儿置管时间长及住院时间较长,接受的侵袭性操作更多,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

新生儿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易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率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新生儿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加强孕期保健,规范PICC操作。注意孕期保健,降低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并且严密监测此类新生儿导管局部情况及体重、血常规、全身反应等变化,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在PICC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准确选择置管时机,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插管操作及导管维护。(2)选择合适的置管时间。PICC置管时间长短一直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9]。PICC置管时间过长或过短均易增加感染发生率,因此需严密观察新生儿反应,把握合适的置管时间。同时注意保证置管操作室安静、整洁,必须开启室内空气净化机,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对预防感染有积极意义,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能以使用抗生素来代替置管后无菌管理。总之,对于PICC置管后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临床应加强管理,收集并分析资料以指导临床,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及孕妇分娩孕周是新生儿PICC置管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置管胎龄血流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