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PIVAS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021-06-24吴少静张蓓蕾莫秋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差错率差错医嘱

吴少静,张蓓蕾,莫秋怡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对给药方法逐渐发生了改变,静脉用药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有效提供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1]。PIVAS主要对输液药物进行集中配置和管理,按照经由药师审核过医嘱或处方在无菌环境下配置静脉药物,最大程度的保障了静脉输液药物的质量,为病人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2]。但是PIVAS所涉及的流程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加之药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排药差错的发生率[3]。为降低排药差错率,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高药物利用率,我院PIVAS于2020年2月正式开展PDCA循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PIVAS于2020年2月实施PDCA循环法对药品进行管理,按照PDCA循环开展时间进行分组,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为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随机抽取两组配置的药物各8000统计排药差错发生率。并随机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PIVAS工作的20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女人数分别为5例、15例,年龄最小值为22岁,最大值为37岁,均龄(29.47±3.02)岁。两组评估时PIVAS人员未出现任何变动。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开展常规管理,临床医师开出排药单后,相关科室的护士及时将其发送到PIVAS;药师根据医嘱进行审核、打单、排药、调配,并依序出仓、复核外送;科室护士收到药物后及时对病人进行治疗。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开展PDCA循环法管理:(1)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专家对其进行专业排药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2)制定计划:PIVAS出错类型主要包括医嘱审核、排药、配药、成品复核以及外送,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发生上述差错的原因:打包人员和排药人员之间沟通不足,重复排药,上岗前培训力度不足,药品预包装未流程化,药品归位管理不到位,医嘱处理不当,未严格按照交接班复核流程,针对排药差错发生原因提出相关预防措施。(3)计划实施:①加强培训:医院可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培训教育,向PIVAS人员讲解并列出容易出现差错的药品,提高PIVAS工作人员的分辨能力,并对学习情况等进行考核;②健全完善排药流程,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PIVAS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③坚持四查十对:对药品名称、生产日常、有效期、药品完整性等严格坚持,仔细核对医嘱上药品的用法用量、配药比例等,若有配伍禁忌或可以医嘱等需要及时和相关科室的医生联系;④加强药物管理:将药物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储存要求严格管理。统计常用药物和非常用药物,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给药库,避免长时间滞销造成药物损耗;药物上架时要查看批号和有效期;药物出架时要做好登记,坚持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按照有效期时间先后摆放药物。同时,可以为药品编码,并将编好的药品编码录入到电脑中,新增加的药品、已经停止使用的药品要及时增加、修改;并对高警示药品(如细胞毒药物)或易混淆的药品设置警示标志。(4)检查:检查应用PDCA循环理论后PIVAS药品管理效果,通过月末会议对药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PIVAS药品管理下一阶段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数据。(5)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随后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不断完善PIVAS药品管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在医嘱、成品复核、退药、排药核对、输液配置上的差错发生率。

(2)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有形效果,通过PIVAS自制的《有形效果评估表》评估,从学习新进药物、设置警示标志、加强药物管理、定期考核和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进行评估,每项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证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排药差错率

试验组排药差错率为0.31%(包括医嘱和退药差错各2袋,成品复核、审方编批、排药核对、输液配置上差错各1袋);参照组排药差错率为0.73%(包括3袋医嘱差错,3袋退药差错,7袋成品核对差错,1袋审方编批差错,4袋排药核对差错,1袋输液配置上差错),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药差错率对比[n(%)]

2.2 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有形效果

试验组学习新进药物、设置警示标志、加强药物管理、定期考核和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有形效果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有形效果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学习新进药物 设置警示标志 加强药物管理 定期培训和考核 规范操作流程试验组 20 8.21±1.02 7.12±1.36 7.20±1.96 7.61±2.12 7.02±1.88参照组 20 6.72±1.85 5.37±1.60 5.47±1.48 6.24±1.97 2.41±1.34 t 3.154 3.727 3.150 2.117 8.930 P 0.003 0.001 0.003 0.041 0.000

3 讨论

PIVAS的配置工作范围包括①静脉用普通药物和抗菌药物;②化疗药物;③全静脉营养液,其配药环节较多、工作量较大,且在配置时需要全方位考虑不同药物的性质,增加了差错事件发生的概率[4,5]。因此,为了保证PIVAS安全且高效的运行,需要一种安全、科学的管理模式,降低排药差错发生率,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性。常规管理法的目前PIVAS应用较多的方法,缺乏系统性,对降低排药差错率的效果并不理想[6]。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不断循环改进的方法,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7]。该管理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需要遵守的科学程序,是质量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将其应用到我院PIVAS药品管理中,对PIVAS药品管理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率,确保了病人用药安全性[8-10]。结果显示:试验组排药差错率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有形效果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本次研究中PDCA循环管理小组对当前PIVAS药品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对PIVAS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对易混淆药品的分辨能力,提高其责任心,同时坚持四查十对、加强药品管理,降低排药差错率。

综上所述,PIVAS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药品管理,有助于提高PIVAS护士的工作质量,减少排药差错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差错率差错医嘱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