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

2021-06-24欧德阳区国集黄朝荣陈友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膝骨性线片假体

欧德阳,区国集,黄朝荣,陈友明

膝骨性关节炎影响中老年膝关节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主要症状为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影像学上见骨质增生硬化、关节内或外翻畸形;病理学上表现为膝关节软骨慢性损伤、变性、骨赘增生形成。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治疗方法主要为早、中期非手术治疗及晚期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延缓该病进展。当病程进展到晚期时,关节置换手术就成为最终选择[2]。本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30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资料,观察TK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本组30例(33膝),男3例,女27例,年龄60~81(70.00±5.86)岁。左侧12膝,右侧21膝。患者术前膝关节X线片显示膝关节内翻畸形,内侧关节面不同程度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1.2 术前准备完善以下各项检查:三大常规(血常规及大、小便常规),凝血常规,急诊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肺功能测定,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超,双下肢血管B超,膝关节X线,双下肢X线或CT力线重建,膝关节CT+三维重建,骨密度测定,等。如合并基础疾病,还需行对应术前检查,必要时请多科室协同会诊,评估围手术期风险及制定个体化诊治策略。术前仔细评估患者膝关节内或外翻状态及股骨、胫骨髓腔内径、膝关节增生骨赘及骨密度等情况,精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准备合适的假体类型。双侧膝关节患者根据身体综合耐受情况行同期或分期置换。

1.3 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采用膝正中皮肤切口+内侧髌旁入路,进入关节腔,外翻髌骨,屈曲膝关节,切除髌骨前脂肪垫,并进行电灼去神经化处理,松解胫骨内侧边缘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咬除关节周围增生骨赘,切除前交叉韧带及半月板,充分暴露胫骨平台。根据模具依次截骨,选择合适的后稳定型(PS)假体,予骨水泥固定假体,置入衬垫。止血,放置引流管,屈曲位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常规行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及镇痛等治疗。患膝稍过伸位制动。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开始嘱患者逐渐加强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快速康复功能训练。术后第2天可床上患膝被动屈曲锻炼。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周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活动。术后2周进行上下楼练习。定期检查膝关节功能及假体情况。

1.5 疗效评价根据术后复查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价假体状态,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疼痛VAS评分及HSS评分。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均未加重。

2.1 手术情况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40(161.36±45.23)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复查膝关节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或移位等迹象。

2.2 疗效评价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由术前70°~90°(81.36°±4.92°)提高至100°~110°(105.1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5~8(6.52±0.82)分下降至1~3(1.60±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S评分由术前52~66(58.12±3.28)分上升至66~92(82.79±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6膝,良14膝,可3膝,优良率30/33。

2.3 典型病例见图1~3。

3 讨论

3.1 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当关节炎进展到晚期,TKA就成为最后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是缓解疼痛症状、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活动功能。为确保治疗效果,应严格把握手术指针:① 难以忍受的膝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障碍;② 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晚期关节炎;③ 严格、规范的非手术治疗6个月疗效欠佳。需要提醒的是,膝骨性关节炎各期都应坚持规范的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3]。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由术前70°~90°(81.36°±4.92°)提高至100°~110°(105.15°±4.35°),VAS评分由术前5~8(6.52±0.82)分下降至1~3(1.60±0.48)分,HSS评分由术前52~66(58.12±3.28)分上升至66~92(82.79±6.30)分,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3.2 手术体会① 临床上常用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分为切口入路及关节囊入路,每种入路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及局限性,术者应按照患膝关节畸形的类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本研究均采用膝正中皮肤切口+内侧髌旁入路。皮肤正中切口入路的优势在于切口易愈合,不与关节囊直接相通,即使术后皮肤感染或不愈合,亦可形成一道屏障,为补救性治疗赢得时间,降低关节感染概率。关节囊内侧髌旁入路的优势在于能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胫骨及股骨并发症少,手术难度低,缩短手术时间。对本研究而言,该入路组合特别适合老年患者的特殊生理要求。② 皮肤切口的长度一般在12~15 cm。随着术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假体的不断改良,切口长度可逐渐缩短。③ 术中对关节周围软组织应充分松解,咬除关节周围增生骨赘[4],重建膝周软组织力学平衡,重构关节术后稳定性。④ 对于先截胫骨还是股骨一直有争论,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应根据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及手术经验而定。本研究采用先截股骨,便于术中胫骨充分暴露,方便操作,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与王金良 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胫骨近端截骨量以“换多厚、切多厚”为原则,一般8~10 mm,注意保持3°~5°后倾角。⑤ PS型假体不需要保留后交叉韧带,术野显露更好,方便操作,切除后交叉韧带后更容易纠正屈曲畸形,有利于增加垫片与假体的形合度,减少磨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本研究中均采用PS型假体。假体选择宁小勿大,宁松勿紧[6]。⑥ 对髌骨周围滑膜进行电灼去神经化,可减轻术后膝前疼痛,增强临床效果。⑦ 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低血压,减少出血,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⑧ 从切开、清理、截骨、安装假体到缝合,都争取做到每个手术步骤完全标准化,细节精准化。

图1 患者,女,73岁,双膝骨性关节炎,采用TKA治疗 A.术前双膝X线片,显示双膝关节内翻畸形,内侧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消失;B.术后双膝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关节畸形纠正,间隙恢复 图2 患者,女,74岁,左膝骨性关节炎,采用TKA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左膝内翻畸形,内侧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窄;B.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关节畸形纠正,间隙恢复 图3 患者,女,62岁,右膝骨性关节炎,采用TKA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右膝内翻畸形,内侧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窄;B.术后2 d 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关节畸形纠正,间隙恢复;C.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或下沉;D.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或下沉;E.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或下沉

3.3 注意事项① 本研究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多数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应做好相应检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降低手术风险及防止原发疾病加重。本研究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未发现一例原发疾病加重情况。② 合理重构力线及重建力平衡,充分松解周围软组织[7],咬除骨赘,合理截骨及安放假体,以防术后发生脱位。本研究患者根据测试情况调整假体置入角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一例发生脱位。③ 术后应常规行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及镇痛等治疗,并指导患者术后尽快进行康复训练,定期检查膝关节功能及假体情况。

综上所述,TKA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可较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猜你喜欢

膝骨性线片假体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X线片联合MRI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合并帕金森病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肱骨近端“头帽型”骨折内固定术后肱骨头骨吸收坏死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