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比较
2021-06-24冯树生
张 凌,冯树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股骨头塌陷,从而引起骨性关节炎、关节脱位等[1-2]。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方式,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2-4]。TH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受诸多因素影响,而手术的入路方式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因素。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LA) 行THA治疗9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本研究观察不同入路对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大腿部位、臀部和腹股沟关节痛,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股骨头塌陷,内部有分界的硬化带,而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MRI的T1加权像呈带状低信号。活检显示骨小梁的细胞空陷窝>50%,部分骨髓坏死等。
1.2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 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标准,髋臼一般情况良好;② 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③ 意识清楚,沟通能力良好;④ 术后有随访6个月的完整资料;⑤ 年龄≥18岁;⑥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严重骨质疏松;② 既往有髋关节手术史;③ 不能接受手术,有突发性死亡危险疾病;④ 其他因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⑤ 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
1.3 病例资料本研究纳入92例,均经X线及MRI检查后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① DAA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4~78(61.2±4.3)岁;病程1~6 (2.6±0.8)年;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Ⅲ期37例,Ⅳ期9例。② PLA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2~79(61.5±4.1)岁;病程1~6 (2.5±0.8)年;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Ⅲ期38例,Ⅳ期8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 ① DAA组:患者仰卧位。在髋关节外侧,以大转子为中心做 7~12 cm纵向切口,钝性分离臀大肌,从髋关节前部、股骨附着处切断肌群,T形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头。在距离小转子上 1.0~1.5 cm 处锯断股骨颈,取股骨头,清除周围组织。外展 45°、前倾20°行髋臼扩髓。维持角度,安装髋臼生物型假体。屈髋屈膝内收下垂内旋患肢,先进行远端扩髓至股皮质,确认股骨髓腔,而后分别进行屈髋 90°、外展外旋位。见关节稳定、无脱位后,再分别植入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体,复位。高分子编织线重建短外旋肌群、关节囊。② PLA组:患者侧卧位,软垫置于腋下方,使用外固定器分别在髂前上棘、骶尾骨处进行骨盆固定,保持身体垂直水平。距大转子顶端1~2 cm处为中心,近端做长约6 cm的弧形切口,轻度弧形向远端延伸3~8 cm,显露股骨前侧。切开皮肤、阔筋膜,沿臀大肌方向钝性分离阔筋膜5 cm,必要时可扩大分离范围,上下牵开臀大肌,暴露股骨转子间窝髋关节外旋肌表面脂肪组织,无需分离坐骨神经,并将其与脂肪组织向后内侧推开。髋关节内旋、牵拉,远离坐骨神经,在梨状肌、闭孔内肌止点处切开,留置缝线,靠近股骨止点处切断外旋肌群并反折,暴露关节囊后部,T形切开关节囊,并向两侧牵开,暴露股骨头、股骨颈等,使股骨脱出,在股骨小转子上方一横指处至大转子顶点连线处向外截骨,修整股骨头。髓腔钻打通骨髓腔,采用锉骨刀扩髓,安装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5 术后处理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两组给予抗生素治疗2~3 d,术后2 d做被动康复训练,下床后可做主动康复训练(活动关节、借助拐杖下床行走等)。
1.6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中髋臼杯前倾角度。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疗效。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假体松动或下沉。
2.1 手术情况见表1。切口长度、术中髋臼杯前倾角、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LA组短于DAA组,但术中出血量PLA组多于DAA组,两组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见表2。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典型病例见图1~4。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图1 患者,女,61岁,无诱因左髋疼痛、活动受限2年余入院,采用DAA行THA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 Ⅲ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髋臼侧骨质增生;B.术后5个月X线片,显示人工关节位置理想,髋臼杯、股骨柄贴合骨质,髋臼杯前倾角良好,假体位置无明显改变,位置良好 图2 患者,女,55岁,无诱因左髋疼痛、活动受限5年余入院,采用DAA行THA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Ⅳ期,股骨头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缘出现增生变化;B.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髋臼、股骨柄位置良好,臼杯与真臼贴合,前倾约15°,假体无松动移位 图3 患者,男,62岁,右下肢疼痛6年入院,采用PLA行THA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右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Ⅳ期,髋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B.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髋臼杯前倾角刻意加大 图4 患者,男,56岁,右下肢疼痛4年余入院,采用PLA行THA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右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Ⅳ期,髋关节面塌陷变扁吸收、髋臼出现坏死、囊性变、囊肿;B.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移位
表2 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例)
3 讨论
3.1 DAA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缺点优点:① 可以提高透视定位的准确性,利于评估髋臼假体的位置及保证双下肢等长。② 利用肌肉间隙进入到关节囊,不需要切断或者劈开肌肉,对神经肌肉无明显损伤。③ 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DAA 组少于 PLA 组,体现了 DAA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微创优势。缺点:① 股骨近端暴露不良。② 易导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③ 术中如过度用力外旋患肢易导致膝关节、踝关节骨折。④ 学习曲线阶段,DAA行THA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4-5]。
3.2 PLA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缺点优点: ① PLA行THA治疗保留了臀中肌及屈髋肌群,术中软组织损伤程度轻,可避免损害股外侧血管,减少神经损伤。② 具有暴露广泛、截骨充分、视野良好等优点。③ 假体定位准确,术后康复快,学习曲线短。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PLA组短于 DAA 组(P<0.05)。缺点: ① 破坏了髋关节的稳定性。② 臀大肌血供丰富,在分离臀大肌时可能损伤周围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3.3 两种入路方式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假体位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是评估THA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假体位置不良是造成髋关节术后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唐智 等[6]推荐理想的髋臼杯假体位置是前倾角(15°±10°),超出此范围则认为假体位置不良。本研究术中髋臼杯前倾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发生假体松动或下沉,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入路行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但PLA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而DAA术中出血量更少。在临床实践工作当中,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取合理的手术入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