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备课框架的建构方法
2021-06-23张亚斌
张亚斌
关键词:体育教学;备课;框架;建构
笔者认为一节好课必定有充分的备课做基础,我们要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理论依据,以提升备课能力作为抓手,以驾驭课堂为阶段性目标,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
一、备课的概念
备课是指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
二、备课框架图
图1展现的是备课框架图。首先,图中黄色部分是指在备课时,先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学生常规意识行为的认知为着手点,逐一确定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情境、组织调控和教学要求等部分,其次,绿色部分是指经过课堂实践检验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备课中的预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教师为了纠正偏离值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最后,重新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讲解示范、组织调控和教学要求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和修改,完成备课。
三、备课框架建构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体育教师在日常备课时通常只依赖于教材和自身的理论层级,简单思考,往往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广度不够,思考的深度也达不到。而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具备有效性、合理性和易操作等特点,教师在备课中应结合实际学情,认真分析教材、确定重难点、创设合理情境、优化讲解语言,完善组织形式,将教学中应该有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统筹思考,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备课。备课框架构建大致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要求、情境创设、讲解示范和组织调控八个环节。
(一)研读教材,统筹关联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此外,教材的编辑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教师须认真进行研读和思考。备课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教材中的技术技能进行多角度剖析,也可以将已学(Learned)、正在学(teaming)和即将学(Will learn)的知识技能合理地关联起来,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有逻辑、有递进地串联起来,让新授、复习、应用和挑战等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制定出多维度、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以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在新授课中,新教师往往从持球手型、脚步动作和全身协调发力等方面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技术动作教授完成后,学生分组进行投篮练习。当我们将整个单元教材统筹关联起来之后,完全可以在示范讲解和个体尝试之后,以接传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运球1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或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跟随篮板球(只建立意识形态,不做技术要求)等多元化组合技术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之前已经学过了运球和传接球技术,我们将已学技术和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关联起来,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起到了实践运用与实战模拟的作用,同时改变了学生投篮练习的单一和枯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学效果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关注学情,多重兼顾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能力如何、习惯如何、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虽然教学设计对学情分析有明确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很多时候却把握不住关键点,分析不够全面,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做到多重兼顾。例如所授班级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专注力不够……”此形式是最简单的学情分析。而多重兼顾的学情分析,不仅要包括最基本的年龄分析,还要着重对学生在学习“难点”时遇到的困难、性别、生理、心理和安全方面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快速跑为例:(1)所授班级是××年级的学生,他们……(2)男生对快速跑的兴趣比较高,喜欢追逐和比赛,而女生偏文静,不太喜欢跑类项目……(3)快速跑过程中,部分学生用全脚掌着地,我们应该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教他们使用前脚掌着地……(4)通过快速跑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自信……(5)学生在快速跑过程中易兴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碰撞,男生在练习时可能打闹……
(三)学习目标,分层递进
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有科学性和引领性,从学情、课时和课型等多个方面综合思考,结合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既可独立也可融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时候,接受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想吃的吃不饱,吃不下的在硬着头皮吃,整体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学生也不会认同。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科学分层,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针对不同能力制定分层递进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
(四)重点难点,有效突破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每节体育课的教学策略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上,不过很多体育教师在确定重难点的时候存在误区,普遍认为一个知识技能只有一个概念性的重点和难点,如上下肢协调用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个技术可以分成多个重点和难点,它们是根据技术掌握的不同程度而发生相应改变的。以持球突破为例,第一次课的重点是转体探肩.难点是跨步的同时放球,第二次课的重点是跨步转体探肩,难点是快速跨步卡位。
(五)教学要求。科学严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严谨、课堂生动、要求严格是优秀课堂教学的三种体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師都能精准把握哪个环节该严谨、哪个环节该生动及哪些要求该严格。体育课是具有活动空间大、学生自主性强、动作练习幅度大等特点的室外课程,既要保证学生学到运动知识技能,又要保障运动安全,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重视课堂中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需求,将教学要求分类设置、细化环节,做到:(1)准备活动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内容做铺垫,结束部分能放松身心,评价总结须到位。(2)语言需提炼,讲解需简练、易懂,示范须标准到位。(3)科学预设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运用、一般运用和继续努力的达成度等。(4)根据主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运动负荷,球类55%左右,武术35%左右,等等。(5)安全教育需重视。安全保护须指导到位。(6)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比例提升,结论性评价比例缩小。
(六)情境创设,有效引导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并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缺乏兴趣是体育教学的困难之一,能力不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提高,但是兴趣只有通过引导才会逐步激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手段之一。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名人效应、励志故事、任务模式和比赛模式等多元化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注意力引导和兴趣激发,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再将其转化成上进心,同时又对教学内容进行铺垫,循序渐进,不经意间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然。
(七)讲解示范,言简意赅
语言是门艺术,应言简意赅。有些教师话语冗长,把握不住表达的重点,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但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学生就能恍然大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多学习、多观察、多请教,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做到讲解精练的同时,往往需要配合动作示范。学生在技能学习初期的主要形式就是模仿,10个人模仿,可能就有10种不同的结果,因此,体育教师务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示范能力,力争在课堂中给学生做讲解示范时,语言精练、示范标准。
(八)组织调控,合理到位
小学每节体育课40分钟,初高中每节体育课45分钟,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组织队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中如果出现多次重新排队或队伍大范围调动的现象,则说明教学设计中的组织调控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占用了学生的练习时间,降低了练习密度,影响了整节课的运动负荷。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中应积极思考,反复论证,用最简洁的策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少的队伍调动来提高组织形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小结
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从备课到教学实践再到发现问题和教学反思各方面能力提升的结果,优秀教师的完整备课并不是到教学反思这个环节就结束了,而是经过思考,再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因此,提高教學能力是建立在循环式备课框架基础之上的。备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通过备课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等,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轻松驾驭课堂,值得广大同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