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民办高校修缮工程管理存在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6-23汪闻乐
汪闻乐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在校师生人数逐年增加,师生对教学、科研、生活相关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所提供的使用品质也日益提高。如何实现对现有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使用功能的保值增值,是高校修缮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近年来全国有很多高校在巡视检查中发现了在修缮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也有个别民办高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相对灵活,但这种灵活的管理机制是否存在法律上的风险,特别值得国有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引起注意。国有民办高校因为特殊的办学性质,一方面具有国资背景,另一方面又是民办院校。在修缮管理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国资和民办的双重属性,探索出一套合法、合规、高效、务实的修缮管理办法,来保障国有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值得民办高校管理者深思的。国有民办高校在修缮工程管理过程中相比公办院校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等诸多困境,如何在困境中突出重围,做好国有民办高校的修缮工程管理工作,对于国有民办高校来说任重道远,本文将跟大家一起做一次深入的探讨。
当前国有民办高校修缮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困境
存在管理队伍老龄化,人才引进困难的难题
近年来国内有很多高校负责修缮工程管理人员出现了老龄化现象,与此同时复合型的修缮管理人才引进也存在重重困难。出现这种人才短缺的情况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其一,高校修缮工程涉及的专业多,技术复杂,需要相关人员具有土木、水电、暖通、信息技术中的若干种专业知识背景,才能胜任工作。其二,修缮工程管理人员经常需要跑工地现场,很多时候无法正常享受寒暑假,工作比较辛苦。其三,能满足修缮工程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与社会上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员相比收入较低。其四,高校对新进人员的学历和职称要求逐年水涨船高,限制了大量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胜任的人才引进。其五,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困难,且培养的人才比较容易流失。
非依法必招项目,采购方式选择面临两难困境
国有民办高校的修缮工程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都不属于依法必招项目。对于非依法必招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九条规定,建筑工程依法实行招标发包,对不适于招标发包的可以直接发包。然而在现实中对未达到依法必招要求的工程,很多国有民办高校也在大量采用招标的方式采购。非依法必招的小规模工程项目采用招标的采购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采购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但也明显存在采购周期长,采购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现象,甚至出现招不到服务商、供应商的困境。国务院发布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第五条中对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项目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标准提出了明确规定。 对于采购方式的选择法律上是清晰的,非依法必招项目可以采取其他采购方式。那么对于未达到依法必招标准的项目,如何制定出一套程序规范,工作效率高、采购成本低、又能有效预防腐败的采购制度,将是做好修缮管理工作必须突破的难题之一。
项目过程管理相对薄弱,工程最终质量把控困难
修缮工程最终质量受到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施工质量都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修缮管理的过程中有时候一个项目的方案确定需要经过数月数轮的沟通协调才能确定。有时候为了避免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 修缮项目施工还需要尽量安排在假期进行,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项目的集中实施,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般民办高校修缮工程的管理人员配备比较少,通常为2~3人,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同一时间人均需要管理的项目数量多达十余项,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好工程质量把控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工程竣工验收时的最终把关,由于竣工验收主要是对工程感官质量、使用功能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很多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是难以在竣工验收工作中发现的。工程项目一旦交付,再处理质量问题就会显得非常被动,也会对工程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修缮管理缺乏系统管理的理念,难以做到科学规划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各大高校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校园硬件设施。对新建工程项目和改建工程项目一般比较受领导重视,然而修缮项目因为项目比较细碎烦杂很容易被忽视。老旧校舍的修缮往往需要更换大量的老旧设施,花费大量资金,而使用价值增值较小,在资金有限的大背景下很难得到校领导重视也是很正常的。修缮资金的缺乏进一步使得对旧校舍的修缮工作安排很难进行系统科学规划,往往只能根据每年的资金情况进行重点修缮。部分国有民办高校由于财务制度和项目立项的限制,修缮项目只能在立项以后才能实施,而项目的科学立项又离不开前期的方案论证,项目方案论证如果没有立项资金的配套又难以实施,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管理的死循环。缺乏有效论证的项目一旦立项,面临着项目决策方案不合理的风险,容易出现项目的预算不足、质量标准不明确、工期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问题都给修缮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要解决掉这类管理隐患,需要管理者拥有系统的管理理念,对现有建筑物的修缮管理做好科学规划。
精细化管理不够深入,师生满意程度提升遇到新困难
高校的修缮工程管理涉及的工作面广, 通常包括对原有建筑物和附属设施进行改造、维修、装修。常见的项目类型有实验室改造、 室内装修、防水维修、水电改造等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这些修缮项目有的事先无法确定明确的施工方案,需要边施工维修边制定方案,有的项目规模适中,图纸完善;有的单个工程造价低, 但年度工程总量大;有的专业性要求高,只能由原施工单位才能维修。面对不同性质的修缮工程项目,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做到管理精细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效能。
随着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政策的深入,师生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些苛刻。在修缮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使用者的师生们希望修缮管理的相关服务也能跟“最多跑一次”服务一样高效便捷;另一方面作为管理层希望最大程度地规范修缮工程的管理,甚至采取跟新建的基本建設工程一样管理的方式,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项目实施时效性差、用户满意度不高的新问题。在修缮工程中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服务高品质和管理规范化将是修缮工程管理工作需要面对的新难题。
对国有民办高校修缮工程管理困境的对策研究
多措并举做好修缮管理队伍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充分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已成为助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一所高校要想不断提升修缮管理水平,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修缮管理队伍。教学、科研的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工作的核心,但这并不是说后勤等保障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就无关紧要。相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后勤保障队伍才能更深层次地促进教育事业的高品质发展。要做好修缮管理队伍建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思想上要认识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其次,开拓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要利用好这一优势。例如除了正常的人才招聘以外还可以考虑采用柔性聘用的方式补充修缮管理队伍。 再次,对修缮管理队伍的考核需要建立有正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重点放在实际项目管理业绩上,尽可能避免唯学历论、唯职称论、唯科研成果论的考核方式。最后,要加强对现有修缮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提升其业务能力。例如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修、与同行交流,提高管理人员项目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
建立一套具有国有民办高校特色的采购制度
国有民办高校其举办者的国资背景决定了其使用的自筹资金也具有国有资金的性质。因此,国有民办高校在使用自筹资金时,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第一误区是把国资背景的自筹资金当财政性资金使用管理,第二个误区是把国资背景的自筹资金当作不受监管的自由资金使用。国有民办高校在使用自筹资金进行采购活动时应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框架下可以考虑制定自主性更大的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国有民办高校在设计采购制度时,还可以考虑以“两库”建设为切入点,形成一套合法、规范、高效、防腐的采购制度。这里说的“两库”建设指的是采购评标专家库和服务提供商库的建设。
1.采购评标专家库建设。高校的采购活动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尤其修缮相关的采购活动更是如此。一次高品质的采购活动,前期需要经过大量调研,才能确定最佳的采购方案,评标过程中需要客观公正地对标书进行评标,后期还要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跟踪,履约质量决定了采购活动最终的质量。采购活动除了招标,常见的采购方式还有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比价等方式。优秀的“评标人”在采购活动中需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保证评标质量。采购评标专家库建设的核心作用就是解决“评标人”问题。 假设在一个采购活动中,“评标人”是某一个人,可以完全决定中标人,这样的采购活动无论是从专业性角度看还是从廉政角度看都会存在较大风险的。那么假设“评标人”是从评标专家库抽取的评标小组,上述风险则会大幅降低。因此建立采购评标专家库对提升采购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立采购评标专家库时,其成员组成方案可以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式,以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业务负责人为主,校外专家为辅。在具体采购活动中由负责采购的部门牵头,组织库内专家共同完成采购,这将非常有利于形成一套具备“合法、规范、高效、防腐”特征的采购制度。
2.服务提供商库建设。从修缮工程的专业类型看, 高校的修缮工程可分为建筑工 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修缮工程因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需要专业化的队伍来管理。为全面增强项目管理质量,努力提升师生的满意度, 修缮管理过程中对设计单位、施工單位及其他专业服务提供者,可以考虑采取招标入围的方式引入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做到强强联合。对于那些未达到法定招标要求的项目,就可以采用“入围单位”二次竞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承接单位。这样的项目采购方式既可以有效缩短项目生命周期, 提升工作效率,又可以做到采购程序的规范管理。根据某国有民办高校的实际经验,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采购管理方法。当然对“入围单位”还要加强管理,形成一套优胜劣汰考核机制,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入围单位”的作用。
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
国有民办高校修缮管理存在显著的管理人员少、项目数量多的特点。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在项目协同推进的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都需要有各自的项目负责人参与到具体项目中,这样才能形成有效项目的管理团队。因此,设立项目负责人在修缮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修缮工程具体项目立项时就按项目分配责任人,由项目责任人负责与项目各参与方沟通协调, 定期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好工程质量把关,努力实现既定的项目管理目标。作为修缮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在修缮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在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相关人员论证拟修缮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力量完成施工图设计。在施工阶段主要任务是监督施工方如期交付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交付后质保阶段主要任务是跟踪项目交付后使用情况,并做好质保期管理。
建设数字化的修缮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业报修系统、修缮工程申报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满足了师生们对于相关业务的申报需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很多物业报修系统已经具备了进度查询、图文申报、语音留言、维修跟踪、满意度评价等功能,系统功能已经比较完善。相对于物业的报修系统,修缮的管理系统很多还停留在项目申报阶段,数字化管理程度还不高,如何能开发一套功能完善的修缮管理系统,将对提升修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套完善的修缮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在项目申报阶段实现线上申报、线上审批、进度查询、项目跟踪等功能。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阶段,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线上会审功能。
在施工阶段,实现工地现场管理日志记录功能、签证管理功能。在项目交付后实现,保修跟踪功能和项目存档功能。在采购阶段实现采购管理功能和合同管理功能。系统用户可以根据在系统内的角色实现相应的管理、查询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将提升管理效率和规范管理流程。修缮管理系统建立后还可以考虑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大数据管理,甚至是结合AI和BIM实现人工智能的修缮管理。
强化修缮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做好精细化管理
修缮工程投资大,项目周期时间长,投入资源多,项目实施后期望值高。如果遇到工程项目延期交付或者工程质量问题,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因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强化修缮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是实现高品质修缮工程管理的必要措施。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工程竣工验收检查出来的。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项目参与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把控,即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修缮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需要对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进行精细化管理。
结 语
综上所述, 高校修缮工程管理需要专业化队伍, 群策群力, 科学规划, 以数字化技术推动项目规范化管理。修缮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办事,守住廉政底线。只有通过不断奋斗,才能提升师生对修缮工程管理的满意度,保障学校教学秩序有序运行。国有民辦高校的修缮工程管理工作虽然面临诸多困难,需要付出比公办高校同行更多的努力,但与此同时国有民办高校也有自身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如果能发挥好这一优势,探索出一套人员配置精简、工作富有效率、管理规范、师生满意度高的修缮管理机制,将对国有民办高校,甚至是普通公办高校的修缮管理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宁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满山.高校后勤修缮工程管理的策略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9(02):110-111.
[2]司有宝,徐悦祎,王楠楠.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技术性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03):151-154.
[3]平易,万丽.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基建管理优化, 2020,32(03):9-12.
[4]刘敏.普通高等学校零星维修工程管理对策及思考[J].江西建材, 2020(07):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