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在临床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23杨馨婷戴仲秋石玉兰向利娟

上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物膜酸化冲洗

杨馨婷,戴仲秋,石玉兰,向利娟,戴 燕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慢性伤口作为一类高患病率、高治疗成本、临床情况多变的疾病,为伤口治疗带来诸多挑战[1]。而伤口冲洗是伤口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伤口床准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伤口冲洗液为0.9%NaCl,但0.9%NaCl对慢性伤口仅具有清洁效果。酸性氧化电位水(简称酸化水)是一种来自于水也可还原于水的新型绿色环保高水平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高效快速、使用方便、经济快捷、无色透明、无刺激异味的特点。同时,酸化水与0.9%NaCl相比,可使局部皮肤更接近生理环境、加快创面的愈合[2]。国内外均有将酸化水用于创面治疗的报道[2-7]。 本研究对比酸化水与0.9%NaCl在伤口冲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伤口治疗中心接诊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1个月规范治疗后伤口未愈合;伤口为污染伤口,但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年龄≥18岁。排除标准:2周内曾口服抗生素;高敏体质。研究者充分告知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本研究相关风险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在线随机数字生成器生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5)。研究过程中,4例患者因自身因素(如改变治疗地点)而脱落,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包括观察组4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口愈合评分、伤口类型、伤口位置及冲洗前涂片细菌种类、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整个研究过程中严格参照赫尔辛基宣言执行。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研究执行者为经过统一培训并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伤口治疗专科护士。患者入组时,接诊伤口治疗护士揭开敷料并将创面多余分泌物清理后,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拭子以十点法采集伤口分泌物标本,然后进行伤口冲洗。对照组患者使用酸化水冲洗伤口,具体方法如下:使用经低温消毒的无菌瓶接取由酸性氧化电位水设备当日生产的酸化水,直接倒入或用注射器抽吸后冲洗伤口及伤口周围皮肤,冲洗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伤口治疗专科护士一边冲洗一边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伤口擦拭,直至伤口无脱落的可见污物为止。对照组患者使用0.9%NaCl冲洗伤口,操作方法与酸化水冲洗方法相同。伤口冲洗完成后,接诊伤口治疗专科护士再次以十点法采集伤口分泌物标本,两次标本同时送微生物室做分泌物涂片检测。所有患者的伤口根据医院伤口治疗处理规范,采用标准湿性疗法进行处理,敷料视渗液量情况进行更换。伤口治疗专科护士每7 d对患处创面冲洗后进行分泌物标本采集1次,标本采集持续2周,伤口愈合情况观察3周。3周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需手术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患者根据就诊意愿,可选择继续在院治疗或转诊回当地医院行相关治疗。在我院治疗者继续采用标准湿性疗法处理伤口,视渗液量及时更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或3个月为止。

1.2.2 观察指标

1.2.2.1 伤口床细菌种类及数量由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使用革兰染色Hucker’s法对标本进行涂片,并在油镜下观察多个视野的细菌种类及数量。细菌种类:通过革兰染色反应进行判断,深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G+),粉红色或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G-),如存在多类细菌则报告为混合菌群。细菌数量:在检测20个油镜视野以上进行报告,如平均每视野发现1个以上细菌,则报告阳性,相当于菌落数≥105CFU/mL;全片多个视野≤1个细菌,为细菌极少量;每油镜视野下可见1个细菌,为少量细菌;每油镜视野下可见1~5个细菌,为较少量细菌;每油镜视野下有6~10个细菌,为较多量细菌;每油镜视野下>10个细菌,为多量细菌[8]。

1.2.2.2 伤口疼痛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9]评估伤口疼痛。0表示没有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接诊伤口治疗专科护士每7 d评估并记录1次患者伤口冲洗时的疼痛分值,共记录3次,取3次疼痛分值的平均分为最终伤口疼痛分值。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2.3 伤口愈合计分接诊伤口治疗专科护士每7 d采用蒋琪霞等[10]汉化的压疮愈合效果量化计分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从伤口面积 (长×宽)、24 h伤口渗液量和组织类型3方面进行评估。伤口面积范围从0~24 cm2依次赋值1~10分;渗液量分为无(0分)、少量(1分)、中量(2分)和大量(3分)4个等级;创面组织类型分为完整皮肤(0分)、上皮组织(1分)、肉芽组织(2分)、腐肉组织(3分)和坏死组织(4分)5个等级[11]。PUSH量表总分为0~17分,0分表示愈合,PUSH分数越高则表明伤口愈合越不好。当PUSH分数下降时说明伤口护理有效,分数升高时需要查找原因并调整伤口治疗方案。

1.2.2.4 伤口治愈率以上皮完全覆盖、PUSH评分0分为治愈标准,计算从入组至研究3个月的愈合时间和伤口治愈率[12]。计算公式如下:伤口治愈率=治愈伤口数/伤口总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别、时间之间的变化,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床细菌种类比较对两组患者伤口床细菌种类在入组冲洗后、入组7 d冲洗后及入组14 d冲洗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涂片细菌(G+/G-/混合)种类均减少,但两组间细菌种类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伤口床细菌种类比较

2.2 两组患者伤口床细菌数量比较3个时间点冲洗后,观察组除入组7 d冲洗后较前1次比较细菌数量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冲洗后细菌数量分布均较上一次得以减少(P<0.05),而对照组3个时间点细菌数量分布较上1次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间相同时间点伤口床细菌数量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口床细菌数量比较

2.3 两组患者伤口冲洗疼痛分值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分值为(2.75±1.50)分,对照组为(2.22±1.44)分,两组患者冲洗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48,P=0.126)。

2.4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计分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PUSH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时间点的PU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及组别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不随冲洗液的不同而改变。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 (分,±s)

注:F处理=0.286,P=0.594;F时间=13.050,P<0.001;F时间×处理=0.553,P=0.646

组别 例数 入组时 入组7 d 入组14 d 入组21 d观察组 43 12.19±3.57 11.35±3.78 10.16±4.23 9.17±4.03对照组 33 12.7±9.95 10.7±3.31 9.36±4.34 8.32±4.57

2.5 两组患者伤口治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均完成3周的伤口观察期,观察组有3例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余40例继续采用湿性愈合治疗;对照组有6例患者行入院手术治疗后治愈,余27例继续采用湿性愈合治疗。观察3个月内,两组患者总治愈率为63.15%(48/76),观察组患者治愈32例(74.41%),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48.48%),两组患者伤口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14,P=0.029)。 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52.28±19.05)d,对照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65.25±22.84)d,两组患者伤口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0,P=0.043)。

3 讨论

3.1 酸化水作为伤口冲洗液可减少慢性伤口局部的细菌载量酸化水是在经过软化处理的自来水中加入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浓度<0.1%),在有离子隔膜式电解槽中电解后,从阳极一侧生成的具有低浓度有效氯、高氧化还原位的酸性水溶液,其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芽孢都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且杀灭速度快、效果好,对皮肤黏膜无刺激,使用后很快还原成水,不留残毒[13]。本研究将酸化水用作伤口冲洗液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冲洗,与0.9%NaCl冲洗对比发现,虽然冲洗后两组伤口的细菌种类和量都有改善,但观察组细菌数量的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创面局部的微生物负荷,预防和控制感染一直是伤口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所有的伤口都可能带有微生物,当微生物通过宿主保护屏障后便开始增殖生长[14],微生物及其分泌物聚集可形成细菌生物膜[15],细菌生物膜在慢性伤口中的发生率高达78.2%[16]。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的保护屏障,引起创面局部产生持续的超炎症反应,降低上皮角化细胞迁移,而生物膜内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降低1 000倍[15],由此形成伤口迁延不愈的恶性循环。细菌生物膜的去除一直是临床伤口治疗工作的棘手问题。有文献报道,酸化水不仅具有杀菌作用,在体外模型试验中对细菌生物膜也有理想的杀灭作用,且起效时间快,说明酸化水不仅对降低慢性伤口的生物负荷有帮助,且可能对去除创面细菌生物膜有效,这将有效改善慢性伤口的局部条件,为伤口生长提供有利环境[17-18]。

3.2 酸化水作为伤口冲洗液可提升慢性伤口的治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PUSH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PU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束为期3个月的观察周期后,观察组伤口治愈率比对照组提升约26%(P<0.05),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节省约13 d(P<0.05)。伤口的愈合通常经历止血、炎症、增殖、收缩和重塑几个阶段,慢性伤口通常停滞在炎症状态使伤口愈合难以进行[19]。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伤口愈合很大程度上与细菌生物膜的存在有关[20-21]。0.9%NaCl冲洗创面可带走伤口床游离细菌,短时期内缓解伤口的炎症反应,使伤口收缩,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再次沉积、负荷超载,形成生物膜,0.9%NaCl的作用减轻,伤口愈合再次减慢。而经过酸化水冲洗的创面,因其杀菌作用,伤口表面微生物持续减少,最终实现了治愈率的提升和治愈时间的缩短。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是全球伤口治疗的金标准,也是衡量伤口治疗新技术、新疗法的重要指标,这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10]。

3.3 酸化水作为伤口冲洗液不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伤口治疗是一项有创操作,常常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WHO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无痛的治疗手段,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伤口冲洗是最普遍的伤口清洁方式,可以去除伤口表面的细胞碎片、细菌、伤口渗出液、敷料残余物及外用制剂残留痕迹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伤口冲洗时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使用酸化水冲洗创面,既能有效抗菌又没有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且经济实惠、取用方便,可以用作常规的创面冲洗液,为患者的伤口床准备提供有利条件。

4 小结

使用酸化水作为冲洗液进行伤口创面冲洗,对局部微生物的减少具有较好的效果,未对患者带来不良刺激的同时,又为伤口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经费问题提前结束研究,加上部分样本流失,导致两组样本量存在一定差异,虽经过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得出的结论仍有局限性;酸化水既往并未在慢性感染伤口中广泛应用,难以获得前期的基础数据,致使本研究开始前未严格计算研究所需样本量。今后可在生物、统计学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进一步研究酸化水在伤口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为酸化水在伤口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加全面、有利的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生物膜酸化冲洗
环境条件对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鼻腔需要冲洗吗?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进展
均粒滤料滤池反冲洗设计浅谈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