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后勤学研究生《军兵种后勤》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06-23罗勇军
谭 超,张 伟,郑 然,罗勇军
《军兵种后勤》是一门研究各军兵种后勤保障及其发展方向,并直接为各军兵种进行军事斗争后勤保障服务的学科[1,2]。然而,不同军兵种在不同时期涉及的后勤问题不一样,其作业方式和所处环境差异极大,如火箭军的作业环境主要在坑道,坑道中环境不佳容易导致结核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官兵易出现心理问题等[3];而空军飞行员的作业环境在空中,主要面临低气压、高空缺氧、航空辐射以及航空震动与噪音等问题[4]。同时,着眼于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2015年12月将第二炮兵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2015年12月和2016年9月相继组建战略支援保障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他们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军事领域进入了一个大变革与大发展的时代。许多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军队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变革。而后勤保障领域作为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
因此,在新时代世界各国全面深化军队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不同军兵种作业的巨大差异,要求教员在实际授课中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进行后勤保障的教学,将传统的军事后勤保障理论与新时代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有机结合,对于在信息化条件下深化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课程现状分析
军事后勤学是军事学门类一级学科,本校是军事后勤学一级学科点,挂靠陆军卫勤训练基地,招收军事后勤学硕士和博士。为适应人才培养转型,我校于2016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军兵种后勤》课程,作为一级学科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为本校新开设的课程,教员授课经验相对缺乏,对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不够到位。2018至2019学年春季学期,本教研室首次承担对2017级和2018级的军事后勤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进行授课的任务。授课对象在硕士期间虽然都在军队院校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但所学专业差异大,有法律专业、高等教育专业以及药学专业等,前期几乎未接触军事后勤的相关教学内容。
根据《军兵种后勤》课程,选用2006年王盛明编写的《军兵种后勤》教材作为参考教材,同时将《军事后勤研究》和《军事后勤科学总论》作为教学辅助资料。然而,所选教材或目前已有教材的内容较为陈旧,且未涉及战略支援保障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的相关内容,没有充分反映军事变革的现状和趋势。
2 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
2.1 制定课程标准 基于对《军兵种后勤》课程存在的教员授新课、学员专业组成多样以及教材陈旧的现状,考虑本教研室第一次针对军事后勤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设《军兵种后勤》课程的实际,重点结合学员的专业背景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基于此,本教研室外请多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军事专家对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进行反复论证,确定了课程标准。
2.2 设计教学内容 按照我国目前的军队编制,主要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以及联勤保障部队六大军种,各军种又涵盖了多个兵种。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范围广、内容多,主要涉及后勤组织指挥、卫生勤务、财务、油料、军需、军械、车船、军事交通、物资以及基建营房等专业勤务[6,7]。
由于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巨大差异,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在实际授课中将《军兵种后勤》课程的内容分为军兵种概况及陆军后勤保障、海军后勤保障、空军后勤保障、火箭军后勤保障、战略支援部队后勤保障、联勤保障部队后勤保障和军兵种后勤联演联训联赛的组织实施等七个模块。根据各军兵种不同的作业方式、作业要求和作业环境,实施基本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教学模块内容
模块一:军兵种概况及陆军后勤保障,主要涉及军兵种概述、部队编成、后勤保障概述以及后勤力量编成体制,并重点讲解我军陆军后勤保障、编成体制以及外军陆军后勤保障的现状;模块二:海军后勤保障,主要涉及海军的概述、舰艇部队卫生管理、潜水作业卫生管理、核潜艇部队卫生管理、海军航空兵卫生管理以及外军海军后勤保障的现状等内容;模块三:空军后勤保障,主要涉及空军后勤的构成要素、我国战斗机的类型和其卫生问题以及外军空军后勤保障的现状,如低气压、高空缺氧、航空辐射、飞机座舱内有害物质、航空振动与噪音以及加速度对飞行的影响,并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卫生问题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防护等;模块四:火箭军后勤保障,主要涉及火箭军部队和武器装备简介、火箭军平时卫生勤务、火箭军战时卫生勤务以及外军在该军种后勤保障的现状;模块五:战略支援部队后勤保障,主要涉及雷达兵作业卫生、电子对抗部队作业卫生、信息部队作业卫生以及外军在该军种后勤保障的现状,详细地讲授了每种作业的危害因素、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维护的对策;模块六:联勤保障部队后勤保障,主要涉及联勤保障部队发展沿革、联勤保障部队的组织结构与特点以及国内外联勤保障部队后勤及其发展;模块七:军兵种后勤联演联训联赛的组织实施,主要涉及各军兵种互为条件、联合作战,重点介绍整建制基地化训练的整个流程,并带领博士研究生学员现场观摩各个中心医院以及集团军医院、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进行基地化训练。
2.3 教学的组织实施 在教学的实施中,各军兵种平时和战时的后勤保障是《军兵种后勤》课程的重难点,但考虑到本课程的学时(30学时)有限,不能系统地讲授军兵种后勤的所有知识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流程进行总体介绍后,结合本单位在卫勤训练中积累的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对比外军卫勤保障的现状,重点对各军兵种卫勤保障进行系统讲授。同时,紧紧围绕实战和实训的案例,并结合各军兵种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员进行系统总结,升华教学主题和思想,使研究生学员掌握军兵种后勤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培养敏锐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员反馈本课程的难度较大。因此,针对学员专业背景的差异,适当降低课程难度,重组课程内容,以增加学习本课程的信心与兴趣,充分理解各军兵种后勤保障工作的特殊性。同时,针对教学内容的细化,需将师资力量的专业化贯穿其中。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差异大、特殊要求多,涉及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力量进行保障。因此,本教研室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外请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以保证授课的质量与水平。
3 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课间交流与课后的反馈,80%的学员认为学习本门课程收获较大,20%的学员认为有一定的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专业背景的影响。总体来讲,相比军事后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而言,非军事后勤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认为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更大,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对所从事的勤务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学员提交的课程论文分析,内容新颖,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与见解,能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相关领域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出有意义的建议。以硕士专业为药学的学员为例,该学员平时主要负责药品、器材和相关装备的管理与分发,工作较为繁杂且头绪较多。在授课之后,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其原有的药品管理与分发工作进行了系统重塑,简化了工作流程,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卫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获得了相关单位和保障官兵的一致好评。这表明经过《军兵种后勤》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学员对各军兵种平时的作业环境和战时的作战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针对各军兵种在平时的后勤保障和战时的后勤保障方面,通过对各军兵种实战实训案例剖析,指出其中后勤保障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式,以及结合热点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培养了研究生学员敏锐的思辨能力、战略思维能力。以学员日常工作为基础,以授课内容为指导,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馈教学内容。从细节着手,紧密结合日常工作实践,锤炼学员发现、分析与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策意图,与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相适应,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改革保障模式,调整力量配置,理顺指挥关系,构建以联勤部队为主干、军种为补充,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保障体制。因此,伴随着为满足新体制下联合作战发展的需要,军事后勤学研究生培养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8]。新形势下提高军事后勤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需要研究生学员掌握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内容以及平时和战时保障等特殊要求,更需要研究生学员深刻认识各军兵种后勤联演联训联赛过程以及各军兵种联合作战中的后勤保障。《军兵种后勤》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研究生学员对各军兵种后勤保障的理解,另一方面,将军兵种后勤联演联训联赛作为单一模块,而内容上涉及各军兵种相互配合的后勤保障,使学员深入理解课程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及其应用[9],对于新体制下联合作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发现不足,如本课程的设计缺乏实践环节,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军兵种后勤联演联训联赛后勤保障的过程中[9-10]。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增加整建制基地化训练这一实践模块,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进行有机地结合,对于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