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玩”的艺术

2021-06-22张思

文理导航 2021年6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体育

张思

【摘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带给学生,以学生为本,这是“学本课堂”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以及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基本要求,我们尝试了多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本文就以小学体育为研究主体,分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玩”的艺术,将教融入“玩”,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体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寓教于乐;教与玩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玩”绝非单纯的玩耍,而是指体育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创造性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动主动性,让学生既感受到快乐,也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活动其实也是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理念的。所以,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效地“玩”,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课程设计。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玩”的方法

(一)开展比赛,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起来

大部分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竞争性,比如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本就属于竞技项目。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非常重,爱玩、爱表现。基于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多开展比赛活动是非常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也是让学生快乐“玩”起来的重要手段。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往往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更加专注地学习体育相关基本技能,这也实现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

例如,指导学生跳绳时,如果我们单纯让学生重复训练跳绳的动作,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课堂也比较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相反,如果我们将“玩”融入到这一项目教学中,不单教学内容有趣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比如开展“分组接力跳绳赛”,以接力比赛的形式进行跳绳训练。比赛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人跳绳接力赛(以人甩绳);另一种是双人跳绳接力赛(两个人甩绳)。第一种有利于锻炼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跳绳技能;第二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又如,教学足球这项运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型“足球赛”,两两对抗,分组进行,尽量保证全体学生都参与,这种对抗性强的比赛活动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以及团队荣誉感。

实践证明,比赛能够更快速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更快速地在课堂上“玩”起来,“动”起来,学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二)组织游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起来

游戏应该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课堂教学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活动。游戏就是体育课堂的“润滑剂”,调剂学生与体育运动项目的融洽度。将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相关运动技能,同时也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游戏教学。而在选择游戏时,我们需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教育性,如果只有趣味,没有教育意义,那么游戏也就失去了育人价值,相反自由教育性没有趣味性,那么游戏也就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度。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兼顾其趣味性和教育性。

例如,低年级跑步训练中,可以增设“陀螺跑”这一游戏活动:全班学生从排头开始按照陀螺形爬进操作中心,然后从排头开始反方向进行开口螺旋跑。这比传统的跑步训练有趣得多,活泼轻松且饶有趣味,学生乐在其中,跑在其中,即便是跑久一点,学生也不会觉得无趣,跑的过程中那种“疲乏”和辛苦也会逐渐烟消云散。除此之外,“丢手绢”、“两人三足”、“拔河”等游戏也不错,既可以达到益智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合作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玩”的原则

當然,我们所说的“玩”是一种寓教于乐的“玩”,是包好“教”的“玩”,在这种“玩”中,学生是能够学到体育知识的,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能让学生闲散地玩,各自玩各自的,而应该有原则地“玩”。

一是寓教于乐地“玩”。“玩”是为课堂增趣的,是为教学而服务的,是教学方法改善和创新的体现。“玩”的本质是让学生“学”。所以,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玩比赛,我们都应该将“玩”和“教”有效结合,以“玩”为形式,以“教学”为目的,将“玩”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实现“玩”助学、以“玩”促练的目的,真正让学生课堂上“玩”起来,也在“玩”中有所学、有所得。

二是循序渐进地“玩”。以上文谈及的玩比赛和玩游戏为主,比赛和游戏活动中都融入了教学内容,要想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内容有效兼容,我们在选择游戏时就需要循序渐渐,从引导和诱导的角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例如跳绳比赛,可以先开展单人接力跳绳比赛,再是双人跳绳接力,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花样跳绳比赛。比赛难度逐级加大,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另外 ,除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之外,我们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玩”的活动,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中年级可以开展“拔河比赛”、“跳皮筋”等活动,而高年级则可以开展带球躲人、小型球赛等难度较大的活动。

三是活而不乱地“玩”。一节好玩、有活力、有秩序的课通常效率最高。所以保持好玩的基础上要保证秩序,有条不紊,拿捏好分寸尤为重要。一节课不能只让学生玩,更要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才能真正发挥“玩”的价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玩”是小孩子的天性,“玩”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也不应该剥夺学生“玩”的权利。尤其是体育教学,应当准确把握“教”与“玩”的关系,多开展比赛活动、游戏活动,为课堂增加趣味,为学生提供可玩项目,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体育,在“玩”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熊扬名,王永安.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全面改革的有效方法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8(3):28-31.

[2]祁婷婷.立足生活指向“五趣”——略谈有机体育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6):39-40.

[3]曹忠.技能游戏化  游戏技能化——略谈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2(28):63-64.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小学体育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