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2021-06-22张媛

文理导航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德育教材

张媛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启蒙学科,对于学生小学整个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年龄方面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情”与“理”,进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德育教学当中的情感,领悟人生道理。因此,教师应重视针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中的“情”与“理”进行深入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情”与“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教育重新规定的教育目标,不仅仅要重视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以及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抓好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道德修养才能够真正进一步提高。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的简要概述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

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要有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运用情感熏陶的方式进行。作为一名教师,以才化人、以德服人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如果不重视以情感人,那么教育很难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实际上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刚刚进入到校园生活的学生而言,没有爱的教育不仅仅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关爱、爱护学生是教师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的关爱以及爱护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鼓励,更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以及教师之间情感交融呼应以及心灵碰撞的过程,而无论是对于情感交融呼应而言,还是对于心灵碰撞而言,都离不开相互尊重、真诚、平等以及关爱,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情感,才能够让学生自主、轻松、愉悦的接受教育,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说“情”是成功教育的基础因素,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独有的特色,故而,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当中的“情”。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

如果说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是基础,那么“理”则是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保障。“理”是教师针对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手段。想要在教育过程中打通学生的思想,那么就必须要重视讲道理,摆事實,以理服人,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促使学生的觉悟有效提高,才能够使得学生真正达到自觉。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理”是悟道,是打通学生思想的必然手段。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是教学行为还是自身的行为,都一定要做到合理,以理服人,要做到尊重科学,讲实际道理,应建立在真善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仅如此,还一定要做到因材施理,简单来说,建立在不同特点学生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及手段。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倡导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渗透德育教育当中的“理”,这是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关键点,同时也是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突破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够使得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真正充分发挥实际作用价值。

二、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的应用策略

(一)将教材中的情感充分挖掘

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每一篇阅读文章都有其内在情感,而这些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良好素材,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于语文教材当中存在的情感进行充分挖掘,合理运用,通过这些情感来开展德育教学,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理受到情感的感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及印象更加深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声情并茂注入情感地为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文章当中分别从哪个方面上表达的邓小平爷爷的情感?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最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总结,将文章中存在的情感,直观地表达出来,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感悟,如:邓小平爷爷针对于植树的身体力行,在植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严肃认真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精神,进而表达出邓小平爷爷对于祖国以及人们的关心以及热爱,虽然植树看起来只是一个小事情,但是却能够将邓小平爷爷的爱国爱民情怀表达出来。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是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师应积极运用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将教材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倾入情感

无私热爱每一名学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同时也是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良好途径,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倾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无私热爱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渗透到学生学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自己的爱来感动学生,打动学生,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能够促使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更加高效,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遇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且也会遇到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甚至于还会遇到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而这种情况下,建立在“情”的基础上,出于爱的角度,教师应对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秉持一视同仁的态度,给予每一名学生充分的信任以及尊重,任何的打击都不应该发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每一名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优点,教师一定要针对于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及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闪光点以及优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真正的得到进步以及提高。

三、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理”的应用策略

(一)将教材中的理充分挖掘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存在的理,并应将教材当中存在的理当做德育教学的素材,与此同时充分结合人文精神以及社会精神,进而针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格外重视因人施理,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使得教材当中的理充分发挥作用价值。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过程中,在此文章内容当中能够充分挖掘出两点理,其中分别包括:爱迪生对于妈妈的孝心以及爱迪生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紧紧贴合这两点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建立在这两点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懂得孝敬爸爸妈妈的孝心,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在遇到任何的困难过程中都不要内心慌乱,应该积极快速的投入到寻求解决困难的对策过程中。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应用理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身边中存在的美,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也是一种优良的美德,然后在今后的日常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换位思考,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美德。

(二)建立在观点分明的基础上应用理

教师在运用理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应建立在观念分明的基础上,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明确表明贊成什么,反对什么,敢于在是非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应有耐心。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各方面能力才刚刚获得发展,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不足,并且不存在十分强的是非观念,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备充足的耐心,不具怕反复以及麻烦,并且还要做到在每一次都要有不同层次的明确要求,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将理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运用理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真诚充分表现出来,进而创造出一个轻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态度越是和蔼可亲,与学生之间进行交谈越是亲切,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讲述的道理就越是容易接受。不仅如此,在应用理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进行教学,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理转变成为直观的理,使得教学更加具备说服力,并且这种情况下教学会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以及具体化,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轻松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要充分重视对于“情”与“理”进行分析探究,进而将“情”与“理”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使得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真正活起来,生动起来,进而使得学生的思想品质真正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文文.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74):43-44.

[2]毕翠松.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162.

[3]杨文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24):80-81.

猜你喜欢

教师应德育教材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教材精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