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2021-06-22申衍雯方璐冯鑫华
申衍雯 方璐 冯鑫华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财务管理科研项目“高校办学成本分析与思考”(项目编号:2021C49)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高速迅猛发展的态势,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创新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更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而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政府要求企业必须要强化创新意识,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的部分企业创新投入还不够高,创新能力水平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企业创新方面的衡量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行探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方面梳理出更加清晰的研究脉络,希望可以对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个研究企业创新的新思路。
关键词:企业创新;公司治理;股权结构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到2035年我国要进入到全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国家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国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石,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成为了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市场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牢牢地抓住创新这一原动力,不断地研发出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够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绝对的优势,才能为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创新是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企业中相关利益者所关注的焦点,更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
二、企业创新概念的界定及衡量方法
1.企业创新概念的界定
“创新”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中,作者Schumpeter(1912)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需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并将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重新整合,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最终构造出新的生产函数。自从Schumpeter提出创新以来,之后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补充和拓展。创新是一个构建新工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管理系统,并通过企业的研发活动使得创新具有了商业价值,使其商业化(Freeman,1982)。Watts(2009)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将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去,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通过将生产要素投入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中,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企业创新,本文将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入手,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2.衡量方法
关于企业创新的衡量方法,本文将分别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来衡量。
(1)創新投入的衡量
创新投入有两种衡量方式:绝对投入和相对投入。其中,绝对投入是指用企业研发投入(R&D)的总额与企业的创新投入的比值。但是这种绝对投入的衡量方法也有一定不科学的地方,由于每个企业的企业规模和利润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用这种方法衡量的结果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第二种相对投入的方法来衡量。相对投入主要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研发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进行衡量。
(2)创新产出的衡量
关于创新产出的文献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衡量方法:(1)企业专利申请数、专利授予数与引用数;(2)企业改进后或开发的新产品数量。但是,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关于企业新产品数量的数据是很难拿到一手资料的,所以很多企业大多都是用专利申请数或专利授予数来进行衡量。但是,目前在我国关于专利数量的衡量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1.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对于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律保护、金融环境、财政与税收政策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在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中,宏观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后,许多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创新支出方面都有明显下降(Campello,2010)。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财政与税收政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白俊红(2011)认为,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才能保证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财税政策方面,创新资金的重要来源就是财政补。Waegenaere等(2012)研究发现,在高税率的国家,企业的创新支出还不太明显,如果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低税率的地区,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将会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宏观环境和财税政策在企业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创新企业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效地合理安排好创新资金。
2.公司规模
熊彼特(1942)认为,创新水平高的企业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大,因为一般大规模企业实力较强,融通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可能存在更多的规模经济效应,所以在技术创新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强。相反规模较小的企业融通资金有限,应对风险能力较弱,所以通常创新水平会比较弱。企业规模和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规模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有能力投入更多的创新资金。但是,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企业规模和创新投入之间存在U型关系,通常大规模和小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较低,相反中等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却很高(Bound et al.1984)。Soete(1979)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研发人员的人数之间显著不相关,但在创新投资强度上,与大规模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更大更强。
综上所述,由于数据获得及衡量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关于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得到很多学者普遍认同的是企业规模确实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投入。
3.公司治理
对于公司治理,本文将分别从外部和内部治理来对企业创新的文献进行梳理。
(1)外部治理
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某些制度或契约,用来约束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不一致问题。Fang等(2014)发现,股票流动性过高会增加企业的被并购风险,导致企业的创新效率下降,股票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会越少,股票流动性与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内部治理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在企业内部会存在代理冲突,内部治理就是为了减少这种代理冲突而存在的一些制度或契约,通常内部治理会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及薪酬契约。唐清泉和徐欣(2010)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创新也有一定的影响,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唐跃军和左晶晶(2014)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创新的效率偏高。除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也对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冯根福和温军(2008)研究表明,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和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显著,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越低,企业的创新投资相对就少。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薪酬契约会对管理者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合理的薪酬激励可以很好地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公司的经营决策中,由此企业会有更多的创新动力去研发新的科技成果(Lerner and Wulf,2007)。刘运国和刘雯(2007)发现,企业的高管任期时间越长,研发支出的规模就会越大。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都对企业的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公司治理,如何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做到监督与激励两者之间的平衡,这是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公司治理对创新的影响机制,促进经济“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四、述评及展望
1.述评
通过以上的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企业创新的研究方面已经非常丰富,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多元化。随着时间的增长,近些年来关于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日渐增多。但是在这些研究领域里,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文献研究中通常用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但是对于企业披露的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并不能确定。企业创新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晰明确,因此经济增长是如何受到企业创新的影响的,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2.展望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企业创新的研究方面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应该在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和经济后果的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1)关于创新衡量指标改进
对于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目前主要是从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来衡量,研发投入一般是指企业的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创新产出主要是用专利数来衡量,但是目前这些指标都有待进一步改进,还不能更好地衡量和反映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研发投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研发费用受会计准则的影响,经常需要区分是费用化支出还是资本化支出,有时候由于存在管理者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关于研发支出的数额可能缺乏真实性,这可能会导致测量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且专利的数量也不能完全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
(2)企业创新的经济成果
大多数文献都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创新会不会影响到企业绩效以及经营状况,这是管理层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而且,企业是否需要加强宣传,才能使创新更好地符合国家政策和公司的治理结构,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还有就是企业创新激發了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使之不断成为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也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规律。未来更加值得研究的领域是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说,他们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趋势是否也会受到企业创新的影响。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专家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适合创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使企业创新融合到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中。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New York:Springer US,1912.
[2]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82,7(2):215- 219.
[3]WATTS D.Are view of innovation research in economics,sociolog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9,25(1):15-28.
[4]Campello M,J Graham, C Harvey.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Evidence from a Financial Cri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7:470-487.
[5]白俊红.中国的政府R&D资助有效吗? 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10(04):1375-1400.
[6]Waegenaere A,R Sansing, J Wielhouwer.Multinational Taxation and R&D Investments.Accounting Review,2012,87:1197-1217.
[7]Soete L L G . Firm size and inventive activity:The evidence reconsidered[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79,12(4):319-340.
[8]Bound J,Cummins C,Griliches Z,Et Al.Who Does R&D And Who Patents? Working Paper,1984,Available At Ssrn:Https://Ssrn. Com/Abstract=228077.
[9]Fang V W , Tian X , Tice S . Does Stock Liquidity Enhance or Impede Firm Innov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0]唐清泉,徐欣.企业 R&D 投资与内部资金——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10(3).
[11]唐跃军,左晶晶.所有权性质、大股东治理与公司创新[J].金融研究,2014(06):177- 192.
[12]温军,冯根福.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经济研究, 2012,47(03):53-64.
[13]Lerner J, Wulf J. Innovation and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Corporate R&D[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4): 634-644.
[14]劉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01):128- 136.
作者简介:申衍雯(1995.05- ),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方璐(1996.11- ),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冯鑫华(1993.03- ),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