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工作方法探析
2021-06-22张琼方贤绪
张琼 方贤绪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我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在不同发展时期始终立足于实践和实际变化制定相关工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新媒体具有全员性、时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这为开展群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当代群众工作方法进行探究,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实践中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从理论角度把握群众工作的发展方向,为群众工作提供实践指南。
关键词:新媒体;习近平群众观;群众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E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5-0022-04
一、 新媒体概述
(一) 新媒体界定
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区别的新媒体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在各大领域走红,逐渐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新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形态,主要是利用一系列的数字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等网络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媒体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消费、娱乐等服务。
(二) 新媒体的特点
1.全员性
从孩子手中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到成年人人手一部手机,再到老年人喜爱的数字电视,无一不体现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国外到国内、从孩童到老年,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人际信息互通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全球范围内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互通信息成为现实,人人参与成为其最大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1],在这样的共同活动空间中,体现出新媒体的全员性特点,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网络环境的保护者。
2.时效性
由于互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使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于传统媒体要快得多,在传播速度上具有天然优势,新媒体技术让各类信息的更新在极短的周期内进行,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快速地了解各类信息。在新媒体技术出现前的群众工作中,人们接收到的信息经常会“慢半拍”,国家发布的群众工作任务或通知到达地方的时候,往往都会滞后几天甚至更久,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更新频率较慢;而新媒体技术依靠网络平台等媒介,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恰好弥补了传统媒体受时空因素限制的不足,使得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动态,为群众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新媒体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得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利用这个平台去获取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與自己息息相关的,关于群众工作方面的信息;人民群众还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与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结交朋友;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娱乐购物活动,新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乐趣。正因为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便利,也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向政府工作者建言献策,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也为人民群众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工作者来说,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特点让政府人员在宣传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法中提高了效率,使得相关政策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宣传和落实更加精准到位。
4.交互性
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新媒体技术给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更便捷、更高效的互动桥梁。在新媒体环境中,人民群众拥有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他们可以浏览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同时,新媒体也让政府工作者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从面对面的传统模式转到网络中,解决了以往“提问题难,解决问题更难”的“双难困境”,让人民群众置身于网络世界中,使得他们能以更加主动积极的状态进行交流,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为群众工作中最稳固的力量。
二、 新媒体环境给开展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 新媒体环境给开展群众工作带来的机遇1.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现实状况,形成良性互动
在传统的群众工作中,政府工作者只能采用面对面的形式开展现场交流会或者召开人民群众座谈会等形式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从而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但由于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不仅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能够参加的人民群众人数也十分有限,参加的很多人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会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生活现状,这就导致政府工作者无法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因此,政府同人民群众的交流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政府工作者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交流会或座谈会,人们群众不论是在地铁上、在家里、在户外,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参与其中,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政府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人民群众充分展开讨论,更加准确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这样快速便捷的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人们也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增强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2.群众工作形式发生变化,同传统工作方法优势互补
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工作形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众工作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项技术应运而生,各种APP、网页链接等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参与群众工作的方法。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APP、微信公众号、网页链接等方式参与群众工作,能够更大程度上体验人民主体地位。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化,让人民群众参与群众工作的地点从固定场所延伸到更多地方、也不再拘泥于固定时间,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模式不再受时空因素的限制,政府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把重要信息传达给人民群众,不再拘泥于线下,而是同时开展线上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协作的工作环境,同人民群众讨论现实问题,交流意见、表达观点等,极大地补充了传统媒体受时空限制的不足。
3.人民群众自主性增强,主动参与群众工作
总的来说,不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民群众始终都是群众工作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的是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者和挖掘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摸索和尝试新媒体的各种用途,并且快速地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随着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有些人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其他人进行探讨;有些人会针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政府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把社会中的正能量信息传播出去,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这样的正能量信息去感受我们国家的强大,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从而达到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新媒体的这种特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表达观点并得到回应,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参与的方式,增强了人们参与群众工作的主动性。
(二)新媒体环境给群众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问题,当然,在给开展群众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挑战,政府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和挑战,避免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不良因素给人民群众带来冲击,从而影响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民群众对信息的良莠识别不清、价值观取向不够坚定、道德判断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以及政治工作者对自身引导地位定位不清晰,和政府工作人员网络信息素养不够全面等问题。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能够从新媒体平台上获取到很多数据和信息,众多的信息里难免会有一些低俗、不恰当的信息出现。由于新媒体技术在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不恰当的信息快速传播以后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人的政治信仰、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例如,在一些视频APP中就经常发生一些不良事件,如放大网络视频中的某个片段,对事实进行曲解,人们因为不了解事实而轻易跟风评论,从而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此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各种网页、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为相关工作进行数据监管加大了难度,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群众的认知能力有限,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让一些不法份子有机可乘;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让很多人尤其是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易沉迷其中,整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生存,忘了自己的身份,更不能参与到群众工作当中,甚至有的人会成为阻碍力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群众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工作方法进行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工作方法探究
(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工作思路不論在什么时候,政府工作者始终都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打造“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群众工作基点。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政府工作者应当更加注重同人民群众的现实互动和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指政治工作者要以新媒体为载体,运用各种数字终端,在进行群众工作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等要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2],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工作者要注重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政府工作者要学会运用新媒体资源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多去关注时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吸取采纳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及时解答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根据实际变化和群众需求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政府工作者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工作者应根据现下人民群众的特点,结合人民群众的喜好,把新媒体技术融入社会建设中,充分利用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方网站等平台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形势政策解读活动、群众工作安排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建设,为创建健康、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做出贡献。
(二) 提高政府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为人民群众做好表率政府工作者作为群众工作的实施者,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3]。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政府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抓住新媒体技术的全员性、时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坚决打击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自觉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媒体运营环境,为人民群众做好表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为群众工作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4]。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各种潜在问题,政府工作者更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网络实践中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为人民群众树立模范形象。
(三)提高人民群众的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要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5],而主流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是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因此,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媒介素养成为政府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人民群众的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人民群众利用媒介资源的目的、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理解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可以帮助人民群众对新媒体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误区。
在提升人民群众的媒介素养方面,政府、媒体、人民群众自身这三个方面都要形成合力,政府需要设定相关的政策制度,使得新媒体发展不超出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媒体单位要坚持政府的方针政策,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打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人民群众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双面性,自觉过滤掉不良信息,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四)加强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不论什么时候,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任务,新媒体时代下必然也会产生一些带有时代印记的心理问题,部分人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在疫情的影响下,心理情绪受到极大的影响,展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这样一种紧张的氛围下,帮助人民群众养成理性积极向上、乐觀处事的阳光心态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个人的幸福感知力、表达力,从而能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加强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建设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宣传,开展系列心理健康网络活动,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地引导人民群众感受幸福,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第二,政府工作者应当不断寻找良好的心理健康资源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结合点,实时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变化,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主题活动等方法,帮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幸福,养成积极的生活心态,为践行群众工作方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政府工作者开展群众工作具有很大影响,为此,政府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应当形成一股合力,一方面,人民群众应当自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过滤新媒体环境下的负面信息,增强主体意识,配合政府工作者的相关工作,为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政府工作者应当在党的相关政策下,以保障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为前提,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掌握新知识,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群众工作的全过程中,使群众工作方法与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习近平2016年10月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EB/OL].“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9-01-0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7.
[5]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