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障碍全病程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究

2021-06-22胡小丹杨开仁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3期

胡小丹 杨开仁

[摘要] 目的 研讨抑郁障碍全病程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效果研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8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受试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104例接受心理及认知康复治疗,观察组104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病程规范化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缓解情况(EPDS)及相关神经免疫学指标。 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4周末及8周末的EP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5-HT、IL-4、IL-10 等指标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1β、IL-6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观察组的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病程规范化治疗联合康复关键技术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调整血清 5-HT 、Th1及Th2 所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导致的失衡状态,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抑郁障碍;全病程规范化治疗;康复关键技术;神经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3-0107-04

Researches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for the whole course on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HU Xiaodan   YANG Kaire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Third Hospital of Quzhou, Zhejiang,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on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he efficacy of their applic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208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n=104)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104) were given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 and related neuroimmunolog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level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EP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4th and 8th weekend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even mor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level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serum 5-HT, IL-4, IL-10 and other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hown an increasing tendency, and the increas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levels of IL-1β and IL-6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level of IL-1β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L-6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combined with key technologies for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pression state of patients, adjust the imbalance state caused b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ecreted by serum 5-HT, Th1 and Th2,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Depression disorder; Standardized treat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Key technologies for rehabilitation; Neuroimmunology

抑郁障碍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无明确定论,是一组以持久性及明显表现的心境低落为突出临床症状的心境障碍性疾病。患者长期沉浸在消极、自卑、厌世的心境中,无法以进行正常的工作、社交及学习,与疾病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疾病[1]。科学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是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及心境行积极面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即为关键。全病程规范化治疗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抑郁症治疗方案,将建立良良好的医护关系、对患者疾病的评估及诊断治疗作为方案的主线,而经颅直流电刺激康复技术为临床干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常用手段,廣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抑郁症患者中[2]。本研究研讨抑郁障碍全病程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8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受试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104例及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男59例(56.73%),女45例(43.27%),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平均(48.56±7.82)岁,病程1~20年,平均(15.28±3.29)年;观察组男60例(57.70%),女44例(42.30%),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平均(48.56±7.82)岁,病程1~20年,平均(15.28±3.29)年;入组两组病患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心理及认知康复治疗:给予患者心理康复干预,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以取得患者信任,借助语言交流、书面交流、专业心理障碍评估及催眠等方法对心理状态展开专业分析与评估,在给予其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及社交,以促进其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发展[3]。认知康复方面,加强医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列出患者的症状、情绪反应和想法,使患者对病情有更全面的了解。 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认知扭曲,并与患者讨论如何建立健康的思维方式。 为了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和预测患者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认知治疗技能的掌握[4]。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病程规范化治疗:

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医患治疗联盟,是开展抑郁症治疗的前提条件。治疗联盟本身就是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友好的医患关系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建立维护医患联盟的主要措施[5]:患者及家庭中普及抑郁障碍知识;识别、鼓励患者表达出影响依从性的相关问题;尽力提供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了解并尽可能选择患者倾向的治疗方式,尊重其文化和宗教信仰;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接触与谈话的技巧,是建立良好稳定“医患联盟”的前提条件[6]。

2)评估

新版指南抑郁障碍管理九大原则中“评估”相关条目包括: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精神科评估;患者的安全性评估;评估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监测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界定正态分布变量的阈值已贯穿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医学学科之中,如血压和血糖测量,这些阈值帮助医生更加准确的检测到病变及确定适当的干预方式[7]。

3)全病程治疗

8~12周: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促进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急性期的疗效决定治疗的结局和预后。

4~9月:巩固期治疗: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大,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强调治疗方案,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保持不变[8]。

2~3年:维持期治疗:持续,规范的治疗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复燃复发率(2/A)。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 4/C),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应迅速复原治疗。

4)康复治疗-关注依从与患者教育

教育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主要措施,也是获得知情同意的基础,而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抑郁症状导致的患者自责、自罪及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对诊断、治疗存在误解,因此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指提高患者服药、饮食、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学建议或健康教育一致的程度[9]。提高治疗依从性应考虑:患者的因素,患者过度悲观,急性期缺乏动机,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依从性[10]。家属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患者家属及时反馈发现的可能问题。医师相关因素:医师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2个问题,注重展开疾病相关的教育,如抑郁症特点,抗抑郁治疗症状改善规律及不良反应,抑郁症复发及预防复发知识[11]。注重展开一般健康行为宣教,如良好睡眠卫生,减少咖啡,远离烟酒和其他有害物质[12]。

1.3 评估项目

本研究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10个维度( 自责、哭泣失眠、焦虑、情绪、悲伤、自残、失眠、乐趣、应对能力、恐惧)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以0(从不)、1(不频繁)、2(频繁)和3(总是)为尺度,尺度范围0~30。如果患者在以上10个评价维度中得分>13,即可诊断为抑郁症[13]。

于患者接受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对其展开相关神经免疫学指标水平检测。晨起取空腹静脉血6 mL,将其放置至转速为3200 r/min离心机内进行血清分离处理,取出清液置于-70°的环境内保存。应用ELISA 法检测对患者的血清 5-HT、Th1(IL1β、IL-6)、Th2(IL-4、IL-10)水平进行检测,本研究采用ELISA试剂盒由上海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入组患者的EPDS评分比较

接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25±6.23 vs 25.01±5.97,t=1.020,P=0.72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4周末及8周末的EP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神经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相关神经免疫学指标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清5-HT、IL-4、IL-10 等指标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1β、IL-6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观察组的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障碍已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两种最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现阶段中国大约有78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00多万抑郁症患者, 这两种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复发率、再住院率和致残率,病程较长,自杀或肇事肇祸行为多发的特点,不仅增加社会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14]。以往研究指出[15],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免疫系统失衡,且神经免疫系统失衡为抑郁症发病因素之一。抑郁症的炎症反应系统模型”表明,抑郁症与炎症反应系统的激活有关,是一种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外周免疫系统的激活相互影响,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导致与抑郁症相关的各种神经系统改变[16]。抑郁症的病因机制可能不仅是5-HT 水平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低,而且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失衡、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 th1、 th2分泌失衡是抑郁症的主要表现,这种免疫紊乱与抗抑郁药的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纠正神经免疫系统失衡是促进抑郁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7]。

全病程规范化治疗包含了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评估、全病程治疗、康复治疗-关注依从与患者教育四个方向为患者全程、全面及系统化的治疗干预[19]。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4周末及8周末的EP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清5-HT、IL-4、IL-10 等指标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IL-1β、IL-6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观察组的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艳等[20]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全病程规范化治疗中注重建立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友好的医患关系,使后续患者的奠定良好基础,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界定正态分布变量的阈值已贯穿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医学学科之中,如血压和血糖测量,这些阈值帮助医生更加准确的检测到病变及确定适当的干预方式,并分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3个阶段为患者进行了全病程治疗,在完成全病程治疗后展开了康复治疗,注重展开疾病相关的教育,如抑郁症特点,抗抑郁治疗症状改善规律及不良反应,抑郁症复发及预防复发知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良好睡眠卫生,减少咖啡,远离烟酒和其他有害物质使EPDS评分及血清各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全病程规范化治疗联合康复关键技术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调整血清5-HT、Th1及Th2所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导致的失衡状态,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21]。

[参考文献]

[1] 姜登发,赵金香,张会玲.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164-166.

[2] 王春雁,张琳,魏安.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830-833.

[3] 饶晓红.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8,31(20):145-146.

[4] 郭新毅,余果,何晓阔.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J].康复学报,2019,29(2):67-74.

[5] 杨魁.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117-118.

[6] 栗玉辉, 王海燕, 孙海鹏.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抑郁状态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刊, 2019, 54(10):1136-1139.

[7] 栗玉辉, 李军, 李士恩.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8):938-940.

[8] 朱文娴,袁国桢.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7):3075-3078.

[9] 臧颖颖,刘玥婷,王朝阳.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028-2033.

[10] 陈路.氟西汀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19,27(12):82-83.

[11] 张金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7,30(18):195-196.

[12] 张金铭.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183-184.

[13] 黄宇菲,叶瑞绿,郭海花.长春胺缓释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73.

[14] 王琪,李莹.温胆安神汤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143-145.

[15] 寇任重,费晓军,蒋钰,等. 基于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诊疗设计现状探讨针灸临床研究方向[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113-118.

[16] 冀二妮,朱炼,蔡璐遥.不同剂量文拉法辛与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70-72.

[17] 戎笛声,位照国,杨颖佳,等. 童年期创伤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成年抑郁症疗效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 27(10):896-900.

[18] 哈保卫,杨拥军.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1):74-77.

[19] 王鹏举,王飞雪.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136-137.

[20] 张艳, 张梓健, 潘广雯,等.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28(3):1170-1173.

[21] 马小雅,丁敏芮,施侠威,等.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现代数据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 (7):1424-1429.

(收稿日期: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