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辩题与专题:“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探析
2021-06-22丁乃顺马亚楠郭涛
丁乃顺 马亚楠 郭涛
[摘 要] 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积极开展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话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关注度;由“辩题”开展讨论,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学生的參与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专题”讲解重点、难点、要点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提升教学实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三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创新,从知识学习的“由浅到深”、学生地位的“反客为主”、教师教学的“由灌到疏”上着力,优化了专题式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话题;辩题;专题;三环节教学
[基金项目] 山东理工大学校级综合课改项目“形势与政策教育”(JX2015002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年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师素养研究”(16DKSJ01)
[作者简介] 丁乃顺(1981—),男,山东淄博人,法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早期哲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马亚楠(1987—),女,山东淄博人,法学硕士,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政治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政治理论研究;郭 涛(1978—),山东淄博人,体育学硕士,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公共体育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145-04 [收稿日期] 2020-12-20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时效性、政策性、多学科性、无统编教材等特点,教学内容依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全国各高校基本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形势与政策”课依然存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现状,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关注度也不高,从而难以实现“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标。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1]
可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是关键。“三环节”教学模式坚持以专题讲授为主、话题和辩题为辅的基本设计思路。在专题讲授前以话题为导入,运用辩题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之后集中讲授专题核心要点。“话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同层面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专题教学的导入部分能够吸引学生对社会、形势与政策的关注度;“辩题”是从话题中引申出来的具有思辨性、争论性的问题,是思想激励、辩论互动得以开展的必要载体;“专题”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方面、一个问题的整体性解答,内容讲授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要逻辑连贯、深入细致。由此,“形势与政策”课的“三环节”教学模式,注重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实践,改变专题式教学实际运用中的不足。
一、专题式教学的问题所在
目前,全国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基本采用专题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专题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既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2]但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专题式教学的运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难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从教学方式来看
“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和开展专题式教学,必须坚持专题内容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教师必须设置教学主线来实现教学目标,较为侧重观点正确、形势把握准确、政策讲授清楚等方面。在追求教学过程的理论逻辑性、政策统一性、形势整体性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师主导的单一状况,教师极力讲授专题的内容,但客观教学效果则不够理想,造成知识传授和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事实。
(二)从课程内容来看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形势变化快、知识内容多、时效性强、政策讲解任务重等特点。在教学和事实面前,专题式教学难以顾及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形势、政策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形势、新政策、新情况的认识和关注,与课程性质、专题内容不相符,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期待与教师讲授内容存在“时效性差”、没有“新鲜感”的状况。
(三)从学情变化来看
全国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都集中在大二、大三。大二、大三的学生注重个人今后的发展需要,如考级、就业、考研等,客观上造成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偏差,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存在不积极、无兴趣、不认真的态度,例如“抬不起头”“放不下手机”“做其他课程作业”等情况。如果教师继续按照专题内容的线索和逻辑讲授下去,没有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就会陷入教师“孤芳自赏”和学生“独辟蹊径”的尴尬境况。
二、“三环节”教学的设计和运用
话题、辩题与专题“三环节”教学模式的设计,专题是纲,话题、辩题则为目,纲举方能目张,二者为专题教学服务,是具体实现专题教学目的的路径与方法。在教学运用上,话题、辩题与专题依次进行,专题则成为话题、辩题的自然延伸与提升,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总结与概括。可见,专题是“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枢纽与核心,话题、辩题则是专题教学效果与目的的可靠保障,三者共同构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逻辑与系统。
(一)“三环节”教学模式的设计
“专题”确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承载着教育教学的目标。只有“专题”得以确立才能选择“话题”和凝练“辩题”;“话题”选择的恰当与否关系到整个专题讲授的兴趣问题和吸引力,它是专题讲授的导入部分,影响专题讲授的质量。“辩题”承载着课堂教学中由话题到专题的过渡,也是话题的深化,更是专题讲授重要性的互动载体,一个好的辩题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吸引学生进行专题学习。
1.确定教学专题。专题内容必须依照教育部每学期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选择和准备,并且专题确立不能偏。专题知识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综合性的特征,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制度来支撑。因此,专题确立需要系部、教研室等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完成。
2.寻找恰当话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话题是讲述、展示的重要部分,起到专题内容导入的作用,所以话题的选择着眼于社会关注度高、时效性强、具有新鲜感、贴合生活,以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和关注度的话题,不能够凭空捏造、随意编撰。
3.凝练互动辩题。“过河需要架桥造船”。在“三环节”教学法中,“辩题”起到搭桥、造船的载体作用,承载着由话题到专题的过渡,同时肩负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功能。凝练辩题要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当然,教师对辩题正反两个方面必须要有充分的把握,寻找突破辩题可能的共识,进而驾驭好辩题的基本讨论方向。
4.专题要点讲授。话题和辩题是为专题讲授提前做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专题讲授是教学目的。话题是对兴趣点的激发和吸引力的增强,辩题是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专题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所在。专题要点讲授是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政策的正确传达,进而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所以专题讲授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一贯、入情入理。
(二)“三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
1.话题导入和辩题抛出。首先,话题导入是课程专题教学的第一环节,可采用社会热点、公共话题和偶发事件等,采用形式可以通过新闻、视频、漫画、图片等。其次,教师介绍此类现象、问题的基本背景,进而为学生思考关于形势、问题的政策关联划定范围。最后,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迅速抛出辩题。
2.辩题的思考与交流。辩题的思考与交流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理解、思考和交流,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是教师可以利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与他人交流,保证学生有思辨和认识的时间。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1)学生根据话题与辩题的背景材料、内容所指、现实关切等,利用手机、电脑查询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短暂交流,形成对辩题的正、反方观点。(2)学生根据话题的可辩论性、理论的正反面、表达的逻辑性和立场的综合性等进行一定的梳理。(3)学生必须高效地把握话题和辩题的内容,并整合为辩题观点,为接下来的辩论做好准备。
3.辩题讨论与互动。辩题讨论是师生间相互启发、激励、论辩的过程,是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需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了保证辩题讨论的质量和顺序,这一环节必须由教师引导和主持。首先,教师通过举手的方式,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阐述辩题的观点和意见,并让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论述的明确性、逻辑性及综合性,针对过激的、错误的、无视他人的论述加以纠正,侧重学生间对立观点的辩护和相互诘问,做到有理有据、紧凑有序,刺激学生临时发挥和合理辩论。最后,教师要顾及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能一味地让一个或一部分学生来阐述、反驳和辩论,还要提问其他学生,使其加入讨论中来,照顾到学生的整体情况。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控好时间和节奏,不能出现跑题的问题。
4.辩题总结与专题讲授。辩论结束后进入辩题总结和专题讲授环节。辩题总结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一环节是肯定学生能力、思考和表述,以及指出学生不足的部分。教师要把握学生论辩的观点,分析分歧点和争论点,综合评价两方的辩护理由。同时,教师要指出辩题背景、症结及复杂性,使学生意识到专题讲授的重要性,从而展开专题知识内容的具体讲授。这一环节需要50分钟。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专题内容进行讲解,条理性和概括性地把专题的逻辑脉络和知识点表达清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3]教师必须注重党的方针与政策的说明,强化学生对方针与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形成正确、科学的形势观和政策观。
三、“三环节”教学的三重价值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采用专题式教学,是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背离教学模式。“没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就相当于过河没有桥和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4]“形势与政策”课的“三环节”教學是一种优化专题式教学的探索,从知识学习的“由浅入深”、学生地位的“反客为主”、教师教学的“由灌到疏”上着力,优化了专题式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课堂效果来看
一方面,课程感染力有所提升。话题是新鲜的、有温度的、直观的,是学生第一时间关注的。从话题导入专题,说明了“形势与政策”课关注的当下,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认识和关注。从辩题引入专题,辩题一定的思辨性激发了师生、生生的辩论,说明了专题讲授的重要性,其能够满足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课堂参与度得以提升。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特征,通过课上查找资料、师生互动、生生辩论等环节,让学生在课上有效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把课堂教学变为一个辩论、互动和有效讲授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二)从学生学习来看
一方面,从“话题导入”到“辩题讨论”,再到“专题讲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从“兴趣”到“思考”再到“认知”的学习规律。“话题”作为引入,它的时效性、新鲜度能够使学生认识课程的性质;“辩题”作为互动环节,出现师生讨论、生生辩论,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进而反思“辩题”本身,吸引学生对专题讲授的兴趣。另一方面,互动环节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向对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辩驳性的“理论难题”,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高度凝练自己的辩护理由,并能够意识到自身观点和辩驳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或由“我上课”到“我来讲”再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从教师教学来看
一方面,改变了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态度;另一方面,改变了教师与科研不統一的情况。如果没有好的“话题”“辩题”,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以及互动展开和课堂氛围就无从谈起。同时,专题讲授只是部分学生的事情,因此必须由任课教师充分思量和把握。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具有导向性与现实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并存的特点,这为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教师科研与教学相一致并长期研究和运用。
四、结语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明确要求,“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和辩论,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和课件,打造一批精彩课堂。”[5]从全国各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来看,一是大部分高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系(教研室)开设,教师专业背景不一致,所以学术背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二是一部分高校采取各系教师兼开“形势与政策”课,各系教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史学、哲学等多学科背景。三是一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归在辅导员系统,各高校的辅导员学历要求都在硕士研究生以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所以,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弥补话题的适当性和知识点的不足,以及辩题的思辨性要求,从而保证“三环节”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2]荆玉婷,谭劲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0(23):54-57.
[3]张录平,张红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问题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71-174.
[4]王包泉,王民忠.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3(14):69-71.
[5]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科社[2015]2号.
Topic, Argument and Seminar: An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DING Nai-shun1a, MA Ya-nan2, GUO Tao1b
(1.a. School of Marxism, b.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00, China; 2. Boshan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Zibo, Shandong 2552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been actively exploring the three-link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Taking “topic” as the guide, we tr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the course and attract the students attention;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link of “argument”, so as to promot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an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highlight students main body position; we try to explain the key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and key issues by “seminar”,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the three-link teaching model has realized the innovation i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We have realized the following transformations: from “shallow” to “deep” in knowledge learning, from “the role of being led” to “the role of leading” in students position, and from “teachers teaching” to “students learning” in teaching, which have optimized the special topic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Key words: topic; argument; seminar; three-link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