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实践

2021-06-22刘海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实施过程课程目标

[摘 要] 在“三教”改革要求的指导下,从教学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反思与提升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所做出的教学实践改革。通过阐述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总结了在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师团队的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三教”;教学需求;课程目标;实施过程;成效与反思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成都市教育局“新冠肺炎疫情下基于多平台高职语言类专业英语课程线上教学课程设计研究”(YQZX045)

[作者简介] 刘海燕(1981—),女,四川简阳人,硕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外语教育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092-04   [收稿日期] 2020-12-18

“三教”指教师、教材、教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高职教育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1]。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商务英语”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正是在基于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的背景下,做出的课程教学尝试,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助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需求分析

(一)课程概况

“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课程在第二学年开设,共8学分,144课时。课程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

(二)教学现状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精英语、懂商务、会实战”的高素质、国际化、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语言运用能力和技能学习为主线,以商务实践能力为落脚点,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职业素养。

2.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对应的教育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和“英语口语”两大赛项。赛项重点考核的是外贸业务中的商务沟通能力,以及图表、图片解读和观点阐述能力,这些都应是商务英语课程的训练重点。

3.学生情况分析。语言基础和商务基础方面,授课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大二下学期的学生。所有学生都已经参加了CET-4的考试,部分学生参加了CET-6的考试,其中CET-4的通过率为75%,CET-6的通过率为30%。四分之三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同时,经过第三学期“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學生已有基本的商务认知,具备基础的商务沟通和商务接待能力。从学习动机方面来看,学生清楚语言能力可以带来的展示机会,以及在今后的外贸、跨境电商领域就业创业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从学习特点分析来看,具有碎片化、信息化的学习习惯,对视频、直播接受度高,喜欢团队协作,“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喜欢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缺乏真实的职场体验,对商务活动了解不够广泛深入,商务技能和素养有待提升[2]。

4.师资情况分析。打破以往一名教师完成整个年级所有班级“商务英语”课程的惯例,搭建老中青结合、专兼结合的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教师100%硕士学位,100%双师素质,100%具有海外研习经历。

(三)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商务英语”课程中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用时24课时,分别为:模块1:初始公司,包括公司简介、公司架构和企业文化;模块2:商务沟通,包括电话沟通、商务会议和网络沟通;模块3:商务旅行,包括商务出行、公司接待和建立商务关系;模块4:国际贸易,包括贸易展会、商务谈判和合约签署;模块5: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模块6:商务管理,包括企业招聘、公司财务和企业培训。

(四)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了网络资源,如企业问卷调研案例、产品推广视频、亚马逊卖家视频、Survey Monkey问卷调查设计网站等,市场调研微课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资源,以及企业导师录制的产品推广指导视频等。

(五)信息化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有云班课、腾讯课堂、讯飞智能口语训练系统、iWrite智能写作训练系统、TikTok抖音国际版,以及直播设备和头脑风暴软件visual-Paradigm等。

二、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就英语能力来说,课程从第一、二学期强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中跳出来,强调英语沟通交际能力。这是由于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多为第三产业,交际沟通是学生就业岗位的特色,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因此写的能力是本课程所培养的重点能力。提高英语交际沟通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商务调查与市场研究、商务接待、商务会谈、商务策划等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的基础,以英语作为教学的手段,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的,通过“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最终获得在涉外的环境中处理商务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目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多平台的高效运用,信息化资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依托,商务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商务实践能力为落脚点的教学改革。

(三)教师成长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有所突破,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了解把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并在真实的课程教学中予以实施。通过本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水平,展示了教师的现场教学风采,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总结归纳能力。

三、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POA(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成果导向法”[3]和“翻转课堂”教学理论,采用“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坚持教学任务对接工作任务,教学情景对接工作场景,融合英语思辨教学和课程思政要素,以信息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以创业团队产品调研和直播推广任务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重点。

(一)教学任务对接工作任务,教学情景对接工作场景

教学任务对接工作任务,教学情景对接工作场景开展教学。通过产品调研让学生了解外贸客户的需求,掌握调研的方法、工具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文形式呈现,并给出最终的报告和建议。在产品推广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产品本身,了解产品参数,提炼产品卖点,适应新冠肺炎疫情下推广形式的变化,能用英文进行产品推广文案撰写并最终完成产品推广直播。在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过程中,给学生灌输客户服务的意识和商业道德,注重对客户的隐私保护。

(二)信息化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形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课前,授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授课准备,然后借助云班课、讯飞智能口语训练系统和iWrite智能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上传资源,布置课前任务,掌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线上指导;课中,通过腾讯课堂和云班课混合使用,完成直播教学和及时教学互动;课后,通过上述平台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线上答疑和个别指导。根据平台数据,动态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2.信息化手段创设商务情境。教学过程中通过访问企业网站、视频资源等形式,创设产品的生产环境,呈现产品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现场连线企业人员,直播讲解生产过程并介绍产品,同时对学生的直播作品进行点评。补充主题相关信息化资源,如《中国日报2020年春节居家经济报告》案例、外贸商品直播视频、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网站资源、1688外贸批发平台等,从而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

3.信息化学习平台助力语言输出。商务任务的完成语言是载体,借助语言学习平台和软件实现英语准确、流畅、得体的输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科大讯飞FIF口语训练系统的词汇跟读功能,扫除学生产品调研和产品描述等方面专业词汇发音的障碍;利用语篇领读和挑战模式训练学生的朗读流畅度和完整性。通過iWrite智能写作训练系统,指导、优化产品推广脚本的撰写。

4.信息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引入国内外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如Survey Monkey和问卷星,为学生问卷设计、制作、发布提供资源和平台。使用XMind软件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使用Listpal进行在线团队任务分工,TikTok抖音进行现场直播实践。

(三)教学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

通过引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企业开展商业调查,以减少疫情的影响并服务社会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市场调研过程中的“可为”和“不可为”的思考,加强对学生商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规避调查中的不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通过学生参与同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有礼有节地提出不同意见;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促销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怀天下;选择国货商品作为教学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国货,爱上国货,视“国货出海”为己任,乐于且擅长推广国货。

(四)课赛结合,以赛促学

技能大赛中“英语口语”赛项的第一环节是职场描述(Presentation):要求参赛选手抽取一幅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根据给出的信息,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在调查数据解读部分,结合比赛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图表来辅助完成产品调研报告,并在汇报调研结果时参照大赛要求进行现场提问挑战,模拟答辩。

(五)多元化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由诊断性评价(30%)、形成性评价(30%)和总结性评价(40%)三部分构成。诊断性评价的得分来自智能口语训练系统、写作系统和云班课测试模块的智能测试诊断;形成性评价的得分来自云班课学习过程记录和其他训练平台学习行为的大数据;终结性评价的得分来自主题综合任务。

四、实施效果

(一)达成预设目标

本次教学有商务知识的输入,也有在掌握相关知识前提下的实践动手操作和英语语言在商务情景下的应用。教学紧贴专业学生在外贸、跨境电商行业的就业创业需求,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下国货外销推广方式的改变,训练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和平台直播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综合素质。

(二)学生商务英语运用能力提升

基于商务情景的语言应用,辅以科大讯飞智能口语训练系统、iWrite英语写作与评阅系统的使用,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智能系统量化的评价直观呈现区间,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学习系统大数据结果显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三)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正面

从搜集上来的教学反馈意见来看,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设计等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四)學生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自2011年以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比赛中共获得省一等奖6项,省二等奖3项。其中有两年作为省赛第一名参加国赛,分获全国高职高专口语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至201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杯英语演讲赛以来,获省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

(五)放眼国际,传播文化

有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做支撑,使得学生能够胜任各种国内、国外的商务交流活动。专业学生每年定期参加各类国际型展会,到新加坡参加传统工艺推广活动,去泰国担任对外汉语教师,等等。

(六)高质量就业

自2013年起,商务英语专业突出专业国际化特色,鼓励带动专业学生的国际化实习和就业。至今,已有147人获得了境外实习和就业机会,占每年毕业人数的15%。而在境外工作岗位的需求中,居于首要的则是应聘者在国际商务场景下的语言运用能力。本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专业学生的国际化高质量就业。

五、反思与提升

(一)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围绕内容和任务两条主线展开,有商务知识的输入,也有在掌握相关知识前提下的实践动手操作和英语语言在商务情境下的应用。教学紧贴专业学生外贸、跨境电商行业的就业创业需求,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下国货外销推广方式的改变,训练了学生的短视频营销和平台直播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支撑[4]。

(二)体现了课程思政,融入了劳动教育

学生在完成商务场景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语言运用和商务技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外,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真实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商务意识,尊重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怀天下。创业团队项目产品的调研和推广任务,训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国货品牌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学团队之间加强沟通,取长补短,聚众人智慧,设计课程,准备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在整个过程中,团队教师互相碰撞,互相扶持,资源共享,监督激励,虽然过程艰辛,但也看到了团队在教学设计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四)后疫情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待提升

后疫情时代,教学方式必然发生改变,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将长期共存。线上、线下教学如何做到有机融合,线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在线教学多平台间的混合使用和高效衔接等一系列问题,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新型教学资源、教材资源待补充

虽然课程选用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但是部分内容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符合,有些内容又与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有重叠,再加上国际营商环境的变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也应及时做出调整,如补充新的资源和活页式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忠华.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04-08(005).

[2]邓凡琼.混合式教学视域下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角度[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7):13-19.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4):547-558+640.

[4]刘建珠.“OBE”理念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商务外语研究,2019(02):68-73.

Teaching Practice of Business Englis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Reforms in Teaching”

LIU Hai-y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engdu Polytechnic,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ree reforms in teaching”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of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ive aspects: teaching requirement analysis, course objective setting,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growth of teaching tea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of the reform i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Key words: “three reforms in teaching”; teaching requirement; course objectiv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effectiveness and reflection

猜你喜欢

实施过程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小学“真语文”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泰勒的课程目标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