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为何不得心脏病

2021-06-22

新传奇 2021年22期
关键词:硬化动脉心血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然而,在人类社会中很常见的心脏病,却不是困扰动物们的烦恼。研究表明,与人类心脏相似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几乎不会得心脏病。动物为何与心脏病“无缘”?

动物为何与心脏病“无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年,全球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2300万。

人类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狭窄。患病早期,人类不会有多少症状,直到严重时才会出现冠状动脉疾病、中风、肾功能衰竭等。

但很奇怪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很常见的心脏病,却并不是困扰动物们的烦恼。动物几乎不会得心脏病。它们为何与心脏病“无缘”?

研究表明,非哺乳动物的心脏与我们稍有不同,它们的心脏除了拥有可提供氧气的血管外,还拥有海绵状的心脏组织,能够使心脏腔内的含氧血液直接深入到心脏壁中。换句话说,它们不用毛细血管这一“中间商”,便可让心脏从血液中获得氧气,避免了冠状动脉被堵塞导致心脏病发作。

而与人类心脏比较相似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都是靠心肌细胞,在冠状动脉形成细小的毛细血管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难道它们的血管也不会被堵塞,从而诱发心脏病吗?

原则上,哺乳动物和鸟类几乎不会得心脏病。美国密歇根州的奥克兰兽医院称,前来治疗的宠物狗很少会得心脏病。200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和兔子也很难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人类为何容易患心脏病

有些人认为,心脏病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种现代病,富含红肉和全乳制品的不健康饮食以及缺乏运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然而,世界上15%的心血管疾病案例,却并不是因为这些因素导致的。

2009年,为了研究心脏病的成因,美国的研究员做了一项实验,将人类的生活习性,移植到某群黑猩猩中,让它们久坐不动,大吃大喝,每天都接触各种容易导致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食物。

实验的结果是:黑猩猩并没有罹患心脏病,也没有患其他疾病。后来,科学家研究得出了结论:即使这些黑猩猩真得了心脏病,也是某种无法解释的心肌瘢痕造成的,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沒有关系。

2019年,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又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对老鼠的基因做了某种修改,将CMAH基因(胞苷单磷酸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拿掉,然后和正常的老鼠进行对比。

实验中,两组老鼠吃的食物是一样的,生活作息也是一样的。然而修改过基因的老鼠,血管中的脂肪沉淀物是普通老鼠的两倍。由于缺少了CMAH基因,老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明显增加。科学家们推测,可能CMAH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丢失,是人类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缺失的基因让人类具备了长途奔跑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缺失CMAH基因,人类就容易患心脏病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常吃的红肉中,含有一种名叫Neu5Gc的物质。当人类通过食物摄取了这种物质时,免疫系统会把其识别为外来分子,并与其结合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在人体内积累下来,产生慢性炎症,最后导致心脏病。而CMAH基因可以产生一种唾液酸,帮助消化Neu5Gc。

目前,研究人员还无法得知上帝为什么要偷走人类的CMAH基因。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没有这种基因,反而让人类具备了长途奔跑的能力,这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

(央视网2021.5.29)

猜你喜欢

硬化动脉心血管
内镜下套扎和硬化疗法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比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分析
股骨颈部的轮匝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小腿疼痛查血脂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