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老虎”的贪婪画像

2021-06-22

新传奇 2021年23期
关键词:煤老板王杰内蒙古自治区

病从口入,在大吃大喝中失守;疾从手起,在大肆敛财中沦陷;症从脚现,在偭规错矩中越位……一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近千人被查。这些涉煤腐败官员的贪腐细节,让人们警醒。

一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近千人被查。近日,记者在看守所采访了数十名涉煤腐败官员,他们因精神“缺钙”最终坠入腐败深渊。这里选取5个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主动“咬上钩”,得了“软骨病”

今年3月,内蒙古检察机关依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杰提起公诉。他贪欲膨胀,不仅甘于被围猎,甚至主动“咬上钩”。

据悉,王杰收受钱款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逢年过节收受的礼金等;二是办事后收取的“感谢费”;三是以“参与入股”的形式获得的分红。

2007年,鄂尔多斯市一家大型企业为了感谢王杰在办理煤炭审批手续事宜上给予的帮助,提出让他在企业入股获得分红。王杰接受并安排其亲属办理入股相关事宜,甚至入股本金也由煤老板出。分红后,王杰获得了巨额非法利益。

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王杰逐渐麻痹,过起了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两面人”生活。

经查,十几年来,王杰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管理对象、下属等数十人所送的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数千万元。

回首过往,王杰觉得自己“病了”,精神之“钙”流失,得了“软骨病”。他后悔地说:“本来是查问题的人,自己却有问题,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

亦官亦商的“变色龙”

今年2月,官方消息证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市委书记杜学军已被立案审查调查。杜学军案是内蒙古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查处的在职正厅级市委书记落马第一案,其涉嫌受贿数千万元。从2002年任陈巴尔虎旗旗委书记以来,杜学军调到哪里,就把企业老板带到哪里。2003至2020年,他收受公司及商人财物的腐败行为如影随形。他表面上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在私下里熟人送钱必伸手、有事必关照,像一只在黑白世界里自由切换的“变色龙”。

杜学军不仅自己腐,还带着家人一起腐。2004年,杜学军假借其岳母张某某之名注册成立了某公司和某農牧业科技示范基地,专门用于贪污洗钱。他的妻子、父亲齐上阵,参与经营管理。

此外,十几年来,杜学军亦官亦商,将商品交换原则搬到了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利用职权赚钱的机会。他在忏悔录中写道:“在成绩面前,个人意识、权力意识膨胀,我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放松了廉洁自律。”他本以为冒几次风险可以换来后半辈子的舒适无忧,但其实早在罪恶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一边诵经,一边捞金

今年1月14日,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桂花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开庭审理。

资料显示,2000年,刘桂花任鄂托克旗旗委书记,直至2007年调离,主政一方长达7年之久。在此期间,掌握着全旗煤炭资源配置情况的刘桂花,面对煤老板的疯狂围猎,把公权变为私器,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域”,大搞权钱交易。

2001至2004年,某矿业老板在成立公司时得到了刘桂花的大力“支持”。事成后,刘桂花就以“功臣”“恩人”自居,以各种名义陆续向该矿业老板索要人民币数百万元。随着求办事的人越来越多,刘桂花不再满足于受贿和投资入股而来的利润,开始主动下海捞金。

2005年,刘桂花伙同另一名干部,使用他人身份信息,以虚假的工商注册登记、资信证明,申请办理了某矿区探矿权。之后,他们与公司A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B,二人各占股20%,分别由近亲属代持。

妄想升官发财的刘桂花逐渐远离组织,靠近神佛。2010年10月,时任鄂尔多斯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的刘桂花成了一名佛家弟子。她表面上戒贪、戒嗔,背地里继续疯狂敛财。

刘桂花一直妄想着有大师保佑就不会有事,直到去年3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时,她才幡然悔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甘当不法商人的“马前卒”

去年1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原旗委书记海明被立案审查调查。

据悉,随着职位升迁,海明逐渐沦陷,开始选择性“失明”,甚至故意开“后门”。2010年,某公司项目经理找到时任西乌珠穆沁旗旗委书记的海明,表明了想申报灭火工程的想法。事成后,为表达感谢,这个项目经理于2011年春节前送给海明20万元。此后,该公司一个原股东得知海明要给女儿购房,又慷慨“赞助”了100万元。随后几年,这家公司打着“灭火”的旗号,在未获得任何采矿权的情况下,疯狂盗采煤炭资源1511万吨,总价值超过13亿元,造成国家煤炭资源巨额损失。

曾经“啥也不缺”的海明还患上了“红眼病”,看见煤老板送来的财物就“眼红”。一些不法煤老板便利用手中的“糖衣炮弹”,对他展开“精准进攻”。一个煤老板得知海明的女儿在国外留学需要外汇,便带着一包美元主动求见。海明回忆:“我打开包一看,里面装了10万美金。因为当时确实缺钱,所以我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多年来,海明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超千万元,过起了“一顿饭花费几万元”的奢靡生活。海明说:“腐败后,我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朋友说带我去韩国赌场放松一下,我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先后5次去韩国赌博,但并没有收获快乐。”

“只要你牵涉贪腐,快乐就注定离你远去。”回看自己做过的错事,海明陷入了深深的忏悔中。

聪明反被聪明误

去年11月,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郝胜发被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2004年开始,郝胜发在担任内蒙古煤田地质局231队队长期间私设小金库,金额达2000万元。2007年,他调至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09队担任队长后,再度设立小金库,金额达2700万元。随着煤炭领域经济效益不断好转,郝胜发以队里大功臣的名义自居,“感觉我是一把手,单位的效益是我辛苦努力创造出来的,吃点儿、喝点儿、拿点儿都是正常的”。因此,他出差在外应酬,每次都要带几万元,甚至用小金库的资金为自己购置豪宅。几年下来,郝胜发累计贪污公款近千万元。

在担任231队队长期间,郝胜发在寻求单位全面开展地质勘探项目的同时,自己带头或与第三方私企合作购置钻机,承揽本单位的勘探业务,赚得盆丰钵满。调至109队后,他继续承揽本单位钻探工程,进行盈利活动。他还在自己承揽的钻探工程中虚报工程量,套取国家项目资金。不断利用“聪明才智”为自己牟利的郝胜发,最终机关算尽,落入深渊。

这些案例再次说明:“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瞭望》)

猜你喜欢

煤老板王杰内蒙古自治区
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煤老板”为何下注旅游业
危险的“煤老板”
高干子弟与煤老板的谈话
该隐退的不是煤老板是煤老板方式
王杰的话
象王杰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