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国披露“无人机自主杀人事件”

2021-06-22

新传奇 2021年23期
关键词:致命性武器机器人

近日,联合国报告披露了有史以来第一例明确记录在案的“无人机自主杀人事件”。据悉,这款无人机可以跟踪和识别目标。在操作员未下达指令的情况下,它具有自主攻击的能力,由此打开了机器自主向人类攻击的“魔盒”。

“利比亚内战的战场上,一架土耳其生产的自杀型无人机在完全自主模式下,攻击了一名参战士兵。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例记录在案的‘无人机自主杀人事件。”日前,联合国安理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让国际舆论感到震撼。

在不断的预警声中,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最终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生了。有人忧心忡忡,现实版“终结者”真的来了吗?

无人机首次自主杀人

据悉,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于去年3月。当时,利比亚政府军与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发生了冲突。一架土耳其生产的“卡古-2”无人机,在未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袭击了利比亚国民军的士兵。

资料显示,“卡古-2”是土耳其STM公司生产的一款攻击型无人机,重约6.8公斤,最高飞行速度约145公里/小时,续航时间约30分钟,可携带3种战斗部,分别是对付人员和轻型车辆的破片杀伤战斗部、对付建筑物和掩体的温压弹以及对付装甲目标的锥形装药战斗部。

STM公司CEO伊肯奇称,这款无人机的传感器具备景象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士兵可在9.7公里外控制无人机发动攻击。无人机也可以预设航线自主飞行,自主定位、跟踪和识别目标。这意味着,在操作员未下达指令的情况下,“卡古-2”具有自主攻击的能力。

这款无人机利用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通过地标导航,而不依赖GPS。此外,它还可以20架为一组进行协同作战,发动“蜂群”攻击。

针对这一事件,俄罗斯无人机领域著名专家丹尼斯·费杜季诺夫表示,无人机自主决定猎杀有生力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仅是时间问题。在赋予“卡古-2”无人机这种能力的同时,土耳其国防工业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多国开始研发自主武器

实际上,此次事件还隐含了一个核心问题——人类能否阻止或延缓自主杀人机器大军的问世?

遗憾的是,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发具备自主开火模式的完全自主武器。譬如英国军方研发的“硫磺石”导弹,就具备“发射后不管”的极高自主性。操作人员只需要为“硫磺石”导弹设置一个大致的“杀伤范围”,它就会向该区域内的敌方目标发起自主攻击,即每枚导弹可自行决定攻击哪辆坦克或其他作战车辆。而韩国军方部署在朝韩边境的SGR-A1型武装机器人,不但可以通过使用模式识别软件和弱光摄像头识别、锁定“越境者”,在必要时也会自主掌握攻击权限。

有分析人士认为,智能化自主武器系统不仅能使人与武器实现实质性分离,使实际伤亡率无限趋近于0,而且自主武器系统不需要考虑自身安全,不受主观情绪左右,具有“理性优势”。再加上更快的信息处理速度,武器的使用效率和不同武器之间的协作也将大大提升,可以最大限度获得战场主动权。因此,未来具备人工智能的“无人军团”必将成为大国的“标配”,进一步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军力差距,甚至出现单方面“碾压”。

2018 年3 月,美国在向联合国政府专家组提交的文件中指出,美国鼓励在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领域进行技术创新。而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宣布:“作战机器人的批量生产已经开始了。现在出现的机器人如科幻电影中所显示的那样,是能独立战斗的(智能)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自主武器在“主观”上并不想与人类为敌,但因为受控于计算机软件,就一定有出错的可能。如在2007年10月,美军第三机步师下属部队携带3台“利剑”机器人进攻一个反美武装据点。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软件,其中1台“利剑”机器人竟把枪口对准了美军操作人员。即便在操作人员发出“行动取消”的指令后,失控的“利剑”机器人依然不听指挥,直到另一名美军上尉用火箭筒把它炸毁才化险为夷。

同一天,美军在南非举行的一场军事演习中,具有高度自主性的防空系统突然出现故障,从而导致美军参演的防空火炮整体失控。即便操控员多次尝试关闭火炮自动发射装置,但仍无济于事,只能等待防空火炮系统中装弹机内的炮弹自行发射完毕,该意外事故也造成美军多名参演官兵死伤。

自主武器的威胁不亚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国家恐怖主义与反恐对策研究联合会的研究员扎克·卡伦伯恩表示,这是机器向人类发出的警报,自主武器的威胁丝毫不亚于传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與门槛很高的核武器不同,无人机技术更新及扩散极快,且缺乏相应的国际管制机制。一旦恐怖组织获得相关技术,后果难以想象。更严重的是,在当前的国际氛围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国家激烈竞争的高地,在军事领域尤为明显。

正是鉴于自主武器的潜在风险,2018年7月,超过2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发表了《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宣言》,承诺将不参与也不支持致命性自主武器的研发工作,并呼吁各国政府和政府领导人利用强大的国际规范、法规和法律打击致命性自动武器。

对此,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研究员杰克·沃特林说:“技术不等人,人们应做好准备,相关监管机制要加快建立起来。”

那么,现有手段能否防御自主攻击的无人机?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首先,可以使用电子战手段干扰、欺骗无人机的导航系统或控制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攻击;其次,发展低成本、低附带损伤的硬杀伤武器。目前,近程反无人机的激光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可以有效应对“卡古-2”攻击型无人机;再次,可以采用打“蜂巢”的办法,在平台释放无人机群之前将其击落。

(《环球时报》《武汉晚报》等)

猜你喜欢

致命性武器机器人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