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
2021-06-22李荣
李荣
安陆市普爱医院急诊科,湖北孝感 432600
急诊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较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多种仪器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难度较大,如果工作中稍有失误,则容易出现不良护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急诊患者的抢救救治。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携带更多的抢救和监护设备,对护士护理技能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急诊科护理教学任务艰巨,要提高实习护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必须加强护理教学质量[1-2]。该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护生进行教学。该研究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50名急诊科护理实习生,比较不同带教模式下实习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的考核评分、急诊科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探析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50名急诊科护理实习生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两组。每组25名。其中实验组年龄21~23岁,平均(21.23±0.12)岁,该组护士均是女性。对照组年龄21~23岁,平均(21.35±0.11)岁,该组护士均是女性。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学模式。首先要引导护士学习相关知识,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基础更加扎实;其次,培训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了解护理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步骤,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1)确定问题。找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分析护理部每周实施的季度护理质量量表,分别对医院六合一机构、科室质控人员自查、护士长月度自查、护士长夜检和督导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满意度和质量反馈情况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找出问题所在。调查内容主要有无菌观念、病人病情观察、急诊预检与分诊、用药安全、抢救仪器设备、应急处理能力、抢救过程、抢救技术等。(2)规划阶段:①选择带教老师:在选择带教老师时,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带教年限≥1年,护士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在急诊科工作≥3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能耐心带教,以身作则,正确评价护生。②教学前,教师要明确日常教学目标和工作量,做好充分准备,对不合格的流程要及时调整。③主要培训任务包括:加强护生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分诊和预测能力,熟悉各种抢救流程和程序,将教学任务渗透到教学计划中。(3)实施阶段:①护生第一天入科,主要熟悉科室环境、物品摆放、抢救制度、科室制度、绿色通道制度等,参观抢救设备及使用方法。并每人发布周计划和教学计划,方便护生提前复习,推动实习过程有序进行。②随机抽调教师任教,今后由教师负责护生的学习讲解,培养护生的应急实践能力、应急协作能力、疾病观察评估能力、预检分诊能力,并跟随老师完成每周排班。③教护生使用血糖仪、微量注射泵、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心电图机,并将相关知识制作成卡片,方便护生随时观看。④每月为全体护生开展1~2次学习会,主要讲解急诊科相关理论知识和重点预防,发挥护生逻辑思维能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4)考核阶段:①每月考核护生一次,主要评价护生目前的应急协作能力、应急动手能力和疾病观察能力,并根据考核结果规范今后的教学方法;②根据考核内容和结果,统计、分析难点和易错点,在下次学习会上重点讲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的考核评分、急诊科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实验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是96.00%(24/25),而对照组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是60.00%(15/25)。实验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1,P<0.05)。
2.2 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
实验组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比较[(±s),分]
组别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对照组(n=25)实验组(n=25)t值P值86.21±2.3596.45±3.4312.314<0.00182.35±3.6196.15±3.5613.609<0.001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担负着抢救患者的职责。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复杂多样,最常见的是急诊患者的抢救,这不仅关系到急诊科的医疗水平,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急诊科患者具有环境、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病情多学科交叉、变化快等特点,急诊科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十分必要。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缩短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在急诊科开展科学化、专业化的护理工作同时,有必要为实习护士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为保证科室医疗质量,还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护生的护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急诊科实习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拓展医学实习生和护理实习生的知识水平,使他们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学习水平上升到一定水平。对于护理教学而言,可以帮助护理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使护理实习生快速适应急诊科的日常工作氛围,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和实习生的日常工作水平,确保急诊科的实际工作能够有效满足医疗行业的需求。
目前,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全面优化急诊科护理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习生参与急诊科护理教学的积极性,将急诊科护理教学实际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降至最低。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急诊科护理实习生更好地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为今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3]。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单一性、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效果不佳。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模式采用了一种新的护理工作管理方法,具有高度科学性和先进性。该工作方法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急诊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据相关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模式可以促进护理全过程周期和工作形式的持续改进,增强各护理环节的业务连通性,从而共同改进。同时,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模式可以在每个周期结束时对工作周期的实际工作质量进行总结,然后进行深入讨论。在工作总结中还可以提出下一工作周期的具体工作内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的护理质量,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4]。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对当前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适合护生。通过注重细致入微的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纸上谈兵模式,更方便护生掌握急诊科相关知识,能够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训练,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5]。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促进护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提高成绩。总之,持续质量提升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具体、直观、全面。将其应用于急诊科教学中,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护生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评价基础。
近年来,该院急诊科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建立符合科室特点的管理制度,明确护理救治管理目标,提高科室工作的针对性,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6-7]。质量持续改进以患者为主要服务中心,按照服务全过程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评价,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因素,通过改进抢救流程、请示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分析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8-9]。
同时,急诊护士对实习生采用的带教模式过于陈旧,需要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加强实习生与急诊医护人员的合作,尽可能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学习能力,确保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高效开展各项工作,使急诊科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相契合,对提高急诊科护理教学水平和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0-12]。此外,开展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研究,发现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中,借助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执行、考核、行动4个环节在急诊科开展护理教学,并要求实习护生按照相应的计划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各项护理工作和理论基础的掌握,避免医务人员带教实习时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实习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确保实习生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13-15]。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是96.00%(24/25),而对照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是60.00%(15/25)。实验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急诊科护理理论知识的考核评分、急诊科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效果确切,可促进实习生对急诊科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效果确切,可促进实习生对急诊科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且护理实习生对于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高,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