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
2021-06-22王静侯保珍
王静 侯保珍
慢阻肺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且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发病率上升之势,引发临床更多关注。患者多存在呼吸困难、咳嗽、憋喘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还可能造成病情持续发展,进而引发心力衰竭、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慢阻肺与呼吸衰竭合并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常发生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高碳酸血症等病症,在承受极大生理痛苦的同时还有较大心理压力,因此治疗积极性以及依从性欠佳,影响预后[2]。因此,除有效治疗方法之外,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高质量护理干预也极为必要。本文探索分析了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中针对性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18 例,年龄44~85 岁,平均年龄(63.24±7.26)岁,平均病程(7.05±0.76)年;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5、16 例,年龄45~86 岁,平均年龄(63.38±7.55)岁,平均病程(7.12±0.8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慢阻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18 岁以上;③患者配合度良好,对调查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加重期者;②存在认知或交流障碍患者;③合并其他肺部急慢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配合度不佳或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以及主治医师、护理人员,降低患者因环境陌生产生的恐惧情绪;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定时通风。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评估,保持动作、语言轻柔,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应对治疗。③健康宣教: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其中包括疾病发生原因、治疗原理等;对于正确呼吸、排痰方式等予以详细说明,帮助提升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了解程度和治疗信心,提高对于各项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④用药护理:秉承简单用药原则,在必要药物治疗之外减少辅助药物使用,减少多药联用造成的毒副作用;对患者阐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防止错服、漏服等的出现。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①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针对性早期康复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有氧运动,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锻炼以腹式呼吸锻炼和缩唇呼吸锻炼等方式为主,秉承循序渐进原则为患者制定具体方案,以患者心肺功能为基础,严控锻炼时间及强度。②拔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吸痰后指导其深吸气后咳嗽,于导管外将痰液排出。若患者咳痰困难,护理人员则可通过叩击背部、变换患者体位等方式帮助患者排痰。在患者拔管前给予地塞米松肌内注射,防止喉头水肿的出现。③营养护理: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多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处于高代谢状态,因此予以患者营养支持以降低呼吸负荷极为必要。其中需要注意,插管、拔管需动作轻柔,减少胃黏膜刺激和损伤。④生活护理:良好生活习惯对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生活护理方案的制定,其中包括运动、饮食、保暖等。此外,需对患者阐明酗酒、吸烟的危害,帮助患者养成健康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生命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PEF、FEV1/FVC;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维度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进行对比,总量表为百分制,患者生命质量与评分成正比;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将结果进行等级划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PEF、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PEF、FEV1/FVC水平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常见病症之一,患者主要存在呼吸衰竭、呼吸受阻等临床表现,且患者肺功能会逐步受损。该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治疗难度大、病程长等诸多特点,不仅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在人们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活方式改变背景下发生率逐渐提升,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等成为患者最常见并发症种类,给患者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护理护理干预逐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4]。对于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对其实施针对性早期康复护理优势极为明显,在其中辅以呼吸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针对性康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干预模式之一,是针对患者病情予以个体化康复训练指导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有效护理手段。对慢阻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实现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具体而言可分为早期康复锻炼、拔管护理、营养干预以及生活护理等方式。早期康复锻炼中的呼吸训练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呼吸肌力,改善患者呼吸困难问题;经鼻气管插管滞留时间长,因此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等问题,拔管时也会造成喉头水肿等问题的发生,造成拔管失败,此时拔管护理的给予尤为必要[5]。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PEF、FEV1/FVC 水平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护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因此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