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6-22苏秀群
苏秀群
在临床常见食管炎类疾病中,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中。从临床接诊情况可知,多数患者伴随存在有食管黏膜受损的情况,从当前的临床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该部分患者的临床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增加,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1,2]。该症的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药物治疗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症最主要的方式,为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更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类型[3,4]。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迅速在临床得到推行,本研究针对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0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5~77 岁,平均年龄为(65.32±6.78)岁。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64.27±6.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为本院确诊患者;无其他消化系统病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排除标准:存在不按照医嘱用药行为;不愿参与对比治疗;入院前已经使用本次研究中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于存在吸烟、饮酒习惯患者,需告知患者在恢复期间戒烟、戒酒,同时选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服用10 mg/次,3 次/d,在三餐前服用。在此基础上,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90]治疗,10 mg/次,早晚各服用1 次,于就餐前30 min 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伊托必利(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75)进行治疗,50 mg/次,餐前服用,3 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8 周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在用药期间需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减少药物或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整体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内镜下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整体疗效判定标准:若患者在治疗后,反酸、呕吐、烧心、上腹胀等症状均消失,且结合内镜检查等未发现有异常情况,患者自述无不适感,则为显效;若在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且从内镜检查可以发现,其病变部位明显得到恢复,对患者日常生活无较大影响,则为有效[5,6];若在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未改善且存在更加严重的趋势,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反酸、呕吐、腹胀等,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进行评分,5 分制,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内镜下疗效判定标准: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若患者食管黏膜异常症状均消失,无炎性反应,即为显效;若在治疗后,患者食管黏膜炎性反应症状明显改善,且充血、水肿症状消失,即为有效;若在治疗后,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症状未改善,且炎性反应症状更为严重,即为无效[7,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对比 观察组整体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呕吐、腹胀、反酸、烧心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呕吐、腹胀、反酸、烧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内镜下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 例,对照组出现8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观察组内镜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内镜下疗效对比 [n(%)]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病率,从有关临床报道中可以发现,该病的发生率在2.00%左右。其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消化道动力障碍为该病患者的最主要特点。从临床诊断情况可知,该病患者均存在食管下段括约肌迟缓表现,长时间处在松弛的状态,同时食管对于胃部反流性食物的清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降低[9,10]。老年人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对象,其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较差,使反流性食物在人体食管内长时间停留。此外,老年人因机体各方面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衰退情况,食管蠕动功能下降,唾液腺分泌量较少,最终使食管的清除作用存在不同程度衰减,增加其发病率。
临床对于该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内服为主,因反流物主要为胆汁、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等,在治疗中多从抑酸的角度进行治疗,虽然该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迅速缓解,但无法对患者食管的蠕动功能进行改善,更无法达到对患者胃动力进行提升的效果。在停止用药后反流物同样容易进入到食管中[11,12]。另一方面,从当前的临床接诊情况可知,部分患者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情况,为使患者能够迅速恢复,更需要合理选择药物。
雷贝拉唑属于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其本质为质子泵抑制剂,功效主要表现在对胃酸分泌水平进行调节,同时可以达到对患者食管黏膜进行保护的作用,促使食管黏膜的炎性反应能够迅速得到改善。服用后可以迅速和对应的三磷酸腺苷(ATP)酶进行结合,达到对胃酸进行抑制的作用。此外,该药通过口服后,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对于促使损伤黏膜修复存在重要的作用。而伊托必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同样有较高的使用率,该药在本质上属于苯甲酰胺的衍生物,为促胃动力类药物[13,14]。药物中存在D2受体阻断剂、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等多种药物因子。患者服药后对应药物因子可以迅速和患者体内的多巴胺受体进行结合并发挥拮抗作用,增强胃十二指肠的运动,促进胃排空。此外,该药更可以对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行促进,达到对患者体内乙酰胆碱水平进行改善的作用[15]。并针对患者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功能进行改善,促使患者胃动力得到恢复,帮助其反酸、呕吐等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此外,该药在代谢的过程中不会对细胞色素P450 酶存在依赖,且在用药过程中具备有较高的安全性,一般不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各个年龄段患者均可以借助该药进行治疗。
采用上述两种药物相结合的方式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早在韩少伟[16]研究中已经指出,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采用伊托必利、雷贝拉唑相结合的方式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反酸、呕吐等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从周喜汉等[17]报道中可知,采用以上两种药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存在较高的安全性,一般不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且能够对患者胃肠道动力进行有效改善,加快食管损伤黏膜的恢复速度,对于帮助患者恢复,提升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将雷贝拉唑、伊托必利联合运用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治疗方式的作用下,能够显著提升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在患者各临床症状改善上同样具有优势,充分证实了该用药方案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采用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的方式进行给药,针对患者食管黏膜炎性反应等症状迅速进行改善,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病症对患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其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为促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得到发挥,需及时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食管黏膜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此对药物服用剂量以及服用方式进行完善,确保临床对于该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