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可行性分析
2021-06-22廖仕芬汤自明叶波阳周志衡邱志勇
廖仕芬 汤自明 叶波阳 周志衡 邱志勇
上颌骨囊肿患者就诊时往往囊腔已较大,发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已严重破坏颌骨,是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良性病变[1]。外科手术刮除是以往临床的传统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暴露颌骨骨质较多,手术范围较大,往往需要拔除病变区的患牙,使术后感染风险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部分患者咀嚼功能受到影响,发生术后面部塌陷畸形[2]。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诸多研究证实,行经口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使口腔与囊腔相通呈开窗状态,囊内容物吸出,其余囊壁不刮除,术后创口使用碘仿纱条避免愈合,未见有囊肿复发,且患者颌骨骨质再生情况良好,同时,无需使用根管治疗术或切除术治疗牙髓活力正常的囊腔内暴露的牙根,患者经济费用明显减少,治疗风险也大大降低[3]。本次研究对上颌骨囊肿患者使用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探讨其治疗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6 例上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上颌骨囊肿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具有基本沟通、交流能力;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呼吸道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76 岁,平均年龄(48.6±9.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4±2.2)kg/m2;男22 例,女11 例。研究组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9.0±9.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5±2.2)kg/m2;男20 例,女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普通开窗刮治术治疗。患者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开窗部位选择在口腔前庭囊肿最突出处,或最薄弱处,切开骨膜、黏膜,暴露唇颊侧下颌骨骨板,去除部分菲薄骨,骨壁与膜之间充分游离,囊肿包膜剥离,残留囊膜彻底刮除。如果是疑似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彻底刮除囊膜后填塞碘仿纱条进行引流,对骨腔反复冲洗,使用3%双氧水,并烧灼骨腔。术后囊腔冲洗,1 次/d,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1~2 周去除碘仿纱条,静脉滴注抗生素1 周。
1.2.2 研究组 患者行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患者行局部加强麻醉或全身麻醉,面颊部皮肤、鼻部皮肤常规消毒,使用2%利多卡因2 ml 对鼻前庭区皮肤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使用1%卡丁因2 ml 对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对鼻腔底、下鼻道使用鼻内镜检查,抽取少量囊液,穿刺鼻腔底或下鼻道外侧壁隆起最高处,明确诊断。下鼻甲骨质使用直钳向上翻起,下鼻道外侧鼻黏膜及骨质进行剥离,扩大骨孔,使用咬骨钳,尽量开大窗口至囊肿边缘,切除直接用切割吸引器进行,使囊肿袋状化,避免损伤鼻泪管开口。牙囊肿、囊肿内牙齿取出,囊液吸除,对囊肿侵犯牙齿不作特殊处理。术腔冲洗使用0.9%氯化钠溶液,填塞术腔使用膨胀海绵或凡士林,鼻腔填塞物于术后2~3 d 取出。静脉滴注抗生素1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复发率、骨质再生良好率、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瘘管形成、鼻塞、鼻腔溢液、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发率、骨质再生良好率、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质再生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发率、骨质再生良好率、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n(%),]
表1 两组复发率、骨质再生良好率、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上颌骨囊肿呈现渐进性生长,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尚不明确其致病机制。目前,临床诸多医学者认为上颌骨囊肿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多种物质的综合作用,如骨骼保护素、囊肿内部炎性因子及多种酶类物质等,患者破骨细胞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不断侵袭临近骨质,使囊肿发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4,5]。随着囊肿的不断发展,集聚破骨细胞,水平不断升高,不断聚集正电荷,增高内部压力,不断破坏周边骨组织,囊肿不断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上皮细胞增生、液化,持续升高内部渗透压,最终促进囊肿膨胀性生长[6,7]。以往临床传统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对囊肿部位进行刮治术,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感染风险较高,且手术时间越长,出血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对局部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越大,对局部病灶部位的新陈代谢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8,9]。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
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能够使鼻腔与囊壁呈相通状态,该术式不会刮除其余囊壁,能够充分吸出囊内容物;无需切除或根管治疗囊腔内牙髓活力正常的牙根,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囊肿复发率也较低,患者术后颌骨再生情况良好[10,11]。本次研究,对照组行普通开窗刮治术治疗,研究组行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复发率3.0%低于对照组的27.3%,伤口愈合时间(3.6±0.1)d、手术时间(26.8±4.5)min 短于对照组的(6.0±0.3)d、(41.2±7.3)min,术中出血量(36.7±4.2)ml 少于对照组的(51.7±4.0)ml,骨质再生良好率97.0%高于对照组的6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大幅度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程度,作为鼻内镜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相较传统手术更短,术后疼痛感更轻,而普通开窗刮治术极易导致患者形成无效腔,加大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12,13]。囊肿部位痛觉较为敏感,神经组织较丰富,若患者发生感染等情况,与囊腔内原有的酶类物质综合作用下,使患者复发率升高,疼痛感增加,不利于术后愈合[14,15]。
综上所述,上颌骨囊肿患者使用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