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

2021-06-22刘宇颂

关键词:朝代古诗文题材

刘宇颂

(浙江海洋大学 师范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初中语文教材的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其中古诗词选编部分也逐步趋向成熟。目前关于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史研究尚未有专著,而以学位论文居多,且多集中在2000年之后人教版及部编本的分析上。如李晨晨[1]对古诗词的重要价值加以概述,在分析人教版古诗词的选编现状及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李璟[2]从数量、范围、内容及编排方式四个方面介绍了人教版古诗词选编的特点;张红伟[3]对部编版古诗词选编情况和特点做了剖析;胡杨[4]在分析部编版古诗词选编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并提出了教学策略。此外,研究者还对不同版本的古诗词选编进行了对比研究,如李慧[5]的《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对比研究》和蔡雨廷[6]的《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编写理念及教学策略》从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及练习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谢蒙[7]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特点与教学建议》则从选文、编排系统、助读、作业系统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宏观角度作纵向剖析和梳理的极少,仅有2篇论文,且时间跨度较大。如付云[8]的《初中古诗文教材选编研究》,对1956年、1963年、1978年、1993年和2001年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的数量和主题进行介绍,着重对1993年古诗文选文情况进行分析;刘桂红[9]的《新中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探析》选取了1949—199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古诗文篇目数量、题材、体裁、时代跨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古诗文单元的结构特色进行梳理,为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提出建议。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加以补充,拟通过对新中国70年来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发展历程的回顾,纵向把握古诗词选编的阶段和特点,并分析其可取和不足之处,提出新的选编思考,以提高系统性和科学性,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为课程内容和考试范围,因此本文选取了该社1949—2019年出版的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12套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中,对其出版时间、选诗数量、朝代分布、题材分类和编排变化作定量统计,并结合教材编制的时代背景等作定性分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6年的初步探索阶段,1977—2000年的恢复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的深化拓展阶段。下文即据此加以疏述,不周处敬请批评。

一、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6年)

1949—1976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加强思想建设引领,国家迅速对教科书展开了统整工作,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由此迈入了发展新纪元。由于还处于探索初期,古诗词选编对于教材的编写者及语文研究者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些波折。本阶段共出版五套教材,分别是1952年版、1956年版、1958年版、1961年版和1963年版。其古诗词篇目见表1。

表1 初步探索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

(一)选诗数量整体较少

为适应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形势,1952年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10]27具有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色彩,所选诗歌全部是近现代诗歌,没有古诗。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明显变得丰富,并且对古诗词选编提出了具体要求。大纲提出:“初级中学学生学习文学,应该读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约占全部文学作品教材的三分之一。”[11]335与1952年版相比,教材中古诗词数量明显增多,但每册诗歌数量相差较大,分布不均。第五、六册选诗数量较少,第六册古诗仅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套教材成为前17年教育阶段里包含古诗词最多的教材。1958年版教材中古诗仅有3篇,教学内容单薄。1961年版教材中每册古诗词数量分布均匀,古诗词选编基本走入正轨。1963年人教社出版了第五套“新编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材,此套教材仅编写、出版了初中四册即中断,选诗数量较少,但教材中“加强语文基本训练”及精简篇目的编辑思想依旧在选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0]122

这一阶段是迅速结束旧政权的一切教材,启用全新教材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急剧转变后带给人们的震动与不安,[12]但古诗词选取数量整体较少,重视程度较低。

(二)朝代分布差异显著

1956年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在朝代分布数量上差异较大,唐朝诗词共入选25篇,占比53%;而两汉与元朝诗歌各一篇,占比仅2%。明朝王磐的《瓶杏为鼠所啮》仅在第二册出现过一次,随后便退出初中古诗词选编史的舞台。究其原因,与此散曲内容诙谐、不够经典有关。1958年和1963年版教材仅选取南北朝和唐朝诗词,其他朝代诗词缺失,选择范围较为狭窄。1961年版教材所选古诗词以唐、宋为主,比重高达95%,南北朝时期仅有一篇《木兰诗》入选,具体见表2。

表2 初步探索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朝代分布

(三)题材范围较为狭窄

在初步探索阶段,初中语文教材中78篇古诗词共包含11种题材及1篇写实散曲(《瓶杏为鼠所啮》),具体见表3。选编题材并不丰富,多体现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选诗标准比较单一。讽喻诗共选取20篇,数量超过写景抒情诗,约占诗词总数的1/4。《卖炭翁》《石壕吏》等古诗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一时期对反映社会民生的诗词重视程度较高。

表3 初步探索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题材分类

(四)编排情况不固定

1.古诗的“组合现象”呈现“有-无-有”的变化趋势。1956年版教材第一次出现了古诗的“组合现象”,将多首古诗合成一课进行教学,为之后古诗的组合编排打下了基础。除第四册《木兰诗》和第六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外,其余古诗全部按照相似类型原则组合出现。相同朝代、体裁或诗人的作品被编排在一起,形成一课的内容,例如第一册第七课《唐诗十首》,第二册第八课《词和曲六首》,第四册第九课《陆游诗三首》等。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古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学生的古诗储备量,易于学生接受。但1958年版教材中“组合现象”消失,古诗词呈现出单篇出现的特点;1961年版教材中诗歌的“组合现象”仍然得到延续;1963年版教材编排方式上,单篇诗歌与组合诗歌的比例为1:1。

2.各学年古诗词数量比例失衡。以1956年版教材为例,初二、初三选编古诗词数量差异巨大。初二学段篇目高达25首,学生负担过重,教材实用性和教学效果不佳;初三学段仅有5首,数量呈断崖式下跌。第五、六册将课文区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四大板块,编写初衷是加深学生对文学体裁的认知,但诗歌板块以近现代诗歌为主,古诗词数量较少。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来看,初三学生应当接触更多的古诗词,后两册选诗数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第二套教材既有创新之处,又有着明显的编排缺憾。

传统渠道不断被蚕食、数量锐减!中间渠道被急剧压缩,一些传统肥料企业难以招架。互联网与电商的强势袭来令人措手不及,如果传统肥料企业抱残守缺,不转型就难以生存。一位大型复合肥企业经理感叹:“再不改变将被渠道边缘化,如果还是针对经销商这种传统渠道做营销,企业将很难生存,大肥企业只能下沉、下沉,做终端!”“企业要有好产品,还要拥抱终端渠道,重新构架模式。如果还守着原来的传统营销方式,你会觉得为什么销量一天天下滑那么快?找不到原因,你下去一看,生意全部被他们做了。”“不是市场没有了,市场还在,但是已经成为别人的市场。”

自1966年起,初中古诗词教学进入了“文革”十年阶段。在此期间,统编教材被废止,全国并没有语文教学大纲,也没有出版统一的教材,而是由各省、市自编教材。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选文范围狭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至于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进入教材的多为历代的法家作品。”[10]139如刘禹锡、王安石等诗作。古诗词选取被严格设限,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恢复发展阶段(1977—2000年)

1977—2000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初中古诗词选编进入恢复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总体特征体现为古诗词容量得到扩充和恢复,但选编体系还未成熟。初中教材共出版4套,分别是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和1993年版,古诗词篇目见表4。

表4 恢复发展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

(一)选诗数量增多

1978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入选的课文应当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11]438但由于“文革”刚刚结束,传统文化教育还未完全恢复,因此本版教材古诗词的选编数量极少,六册共11篇古诗词。1982版教材每册选诗数量大幅提高,增至44篇,每学年分布较为均衡,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规律。随着选材思想的解放,古诗词选编已日趋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出现繁荣局面。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11]478语文教学要“降低难度,减轻负担”,[10]236在此思想指导下,1987年版初中语文教材正文部分古诗词篇数下降至21首,五、六册没有古诗出现,学年选诗数量分布不均。值得注意的是,每册教材均在附录中增加了16首古诗词,占总数的8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附录以诗歌形式出现,是本册教材的一个创举,能够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知识的需要。但这种诗歌附录形式仅出现过一次,随即由于实用性不足而被淘汰。1993年版语文教材选诗数量趋于稳定,每册古诗词数量都在5—6篇之间,分布均匀,选诗数量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标准。

(二)朝代分布固定

1978年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仅选取三个朝代,分别是先秦、唐和宋,1982年版增加了两汉、南北朝、元、明、清,选诗依旧以唐、宋为主,数量分别为25篇、10篇。1987年版教材正文古诗词仅选取4个朝代,但附录中古诗词所选朝代非常丰富,数量高达11个,是新中国迄今为止诗歌朝代最丰富的一套教材。1993年版教材古诗词选取7个朝代,唐、宋分别选入16篇和8篇,位居首位,具体见表5。至此,古诗词选取朝代分布逐渐固定下来。

表5 恢复发展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朝代分布

(三)题材范围扩大

1978年版语文教材古诗词包含8种题材,新增感伤诗这一类型。1987年版与1978年版古诗词题材总量一样,但类型更为常见。1993年版教材共含11种题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诗词选材思想和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一阶段讽喻诗占比大大减少,由上一阶段的25%减少至11%,写景抒情和赠友送别题材明显增多;新增游仙、悼亡、女性题材和感伤诗一首,删除爱情这一题材。1982年版和1993年版教材新增《陌上桑》,属乐府叙事诗,属于女性题材,刻画了一个美丽、坚贞、聪慧的采桑女形象,洋溢着浓郁的民谣风味。具体见表6。

表6 恢复发展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题材分类③

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版教材附录部分较为特殊,共96篇古诗词,包含23种题材,数量得到极大提升,达到历史最高点。新增题材包含爱情、羁旅、纪游、贬谪、宫怨、闺怨、游子、伤春词,为今后课外古诗词板块的编排选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是一次题材选取的新尝试。

(四)编排更加系统

1978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材要有计划地编排……古代作品编排在每册之末,不分单元,初中以文章深浅为序。”[11]4391978年版语文教材在古诗词的编排上虽不成熟,但却是一次改革。这种集中编排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古诗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强了篇目的经典性,如《琵琶行》作为白居易的经典诗歌作品,在第四册中首次出现,随后这一经典篇目延续至今。1982年版教材以文体为单元,不再出现文体混编的情况。古诗词和古文被编入同一单元,每册的第30课集中学习古诗词,编排顺序兼顾文章深浅和时代先后,增强了编排的系统性。

1987年版语文教材古诗词的编排有两大特点:一是延续了“单元思想”。除第二、四册外,其余教材全部按朝代顺序排列,不再采用时代混编的方法,古诗编排较为紧凑。二是创新了“古诗附录”形式。将大量古诗词放在附录,是建国以来首次采用的编排方法。这种编排方式既不占用课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可谓一举三得;但大多数学生对附录的关注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习效果。因此,“古诗附录”在新中国70年内仅出现了一次。1993年版教材古诗词取消了单元划分,在前、中、后部分散出现,没有明显的排列顺序。除第二册《木兰诗》外,其余古诗皆以组合形式编排。第五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共同编排为第14课,首次将古代和近代诗歌编排在一起,且仅出现一次。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中,顺应则是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环境。[13]古诗词的“单元思想”能够较好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联想能力,发现文本间的联系,从而使其在学习同一单元新的古诗词时迅速将新的诗词同化,并最终达到顺应。

三、深化拓展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发展迈入深化拓展阶段。这一阶段教材共出版3套,分别是2001年版、2011年版及2017年版,教材更换频率变低。平均每套教材选诗数量达78篇,较上一阶段增长近3倍,说明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古诗词篇目见表7。

表7 深化拓展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

续表

(一)选诗数量增加且分布均匀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增加了附录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包含50首古诗词。在其指导下,2001年版语文教材古诗词总量较上一版增加27篇,增幅较大。学年古诗词选取数分别是21、20、18篇,分布均匀。丰富的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也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11年版语文教材共计选编古诗词89篇,新增“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每册10篇,数量仅次于1987年版,是新中国成立70年古诗词发展史上选编数量排名第2的教材,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017年版语文教材中,“阅读”和“课外古诗词”板块古诗词数量分别是36篇、48篇。“阅读”板块中诗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其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初中生加深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二)朝代历时性强且重点突出

2001年版和2011年版语文教材共选取11个朝代的古诗词,新增两晋、五代十国和清朝古诗。2017年版教材将李煜的作品删去,共选取10个朝代古诗词。总体来看,唐宋诗词依旧占据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朝代分布已趋稳定,具体见表8。

表8 深化拓展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朝代分布

(三)题材丰富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在此阶段中,正文部分初部古诗词题材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写景抒情、边塞及咏怀诗,见表9。写景抒情诗共24首,占比19%,虽然是所有题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但较上一阶段有所减少。“古诗词背诵(诵读)”部分山水诗、哲理诗数量明显增多,具体见表10。

表9 正文部分古诗词题材分布

表10 “古诗词背诵(诵读)”板块古诗词题材分布

此阶段古诗词选编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选材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题材选取类别多达20种,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材正文部分古诗词最多的阶段。爱情诗共选取7首,数量有所增加。二是选材内容更加灵活,打破了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式。2011年版语文教材的山水诗中,《送灵澈上人》同属赠友送别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同属干谒诗,诗歌内涵更加丰富多元;新增《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一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2017年版教材新增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属于思乡题材,突破了对边塞诗的固化认识。三是2017年版教材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八年级教材多体现继承性,如上册古诗词有13篇与上一版教材相同;而九年级教材则多体现创新性,如下册有6篇古诗词以往未出现过。编者在选编古诗词时,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发展变化。比如《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虽为新选编的词,但与其他写景抒情词合编,学生已有此类诗词学习经验,能够适应原有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其接受和理解。

(四)编排人文化且选目固定

1.编排人文化。2017年版教材将“课外古诗词背诵”板块更名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增多。该板块与1987年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附录有相似之处,但所选古诗词少而精,每首诗词后都有一段针对诗歌大意、特点、主旨和作者的简要介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4]教材分为“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方法应用到课外,实现学习迁移。古诗的选编方式也更为多样化、趣味化。如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古诗苑漫步”,安排了三项活动: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配有两个资料卡:古诗中的“雨”和古诗中的“花”,古诗的课外延伸阅读明显增加。

2.选目固定化。一些经典篇目在这一阶段固定下来。比如明朝古诗《别云间》在1987、2001、2011、2017年版教材中皆有出现,《朝天子·咏喇叭》在1956、1982、1987(附录)、1993、2011和2017年版教材中连续出现。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前期古诗词选编探索的基础上,深化拓展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新时期的选取篇目更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调动个体生活经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加深古典文化素养。其次,板块思想得以深化。2017年版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发源于1956年版教材的“古诗组合”现象,在1987年版教材附录部分得到发展,体现为板块中古诗词数量多、内容广、题材分类多样化等特点。

四、关于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的新思考

新中国70年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之路,在探索中前进并不断深化发展。总体来看,古诗词数量及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朝代分布、题材分类逐渐丰富,古诗词选编质量稳步提高。在吸取古诗词选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思考。

一是树立整体文学史观念。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应使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11]54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两种模式树立整体的文学史观念。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年模式”。初一的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以先秦两汉为主,初二的古诗文选编以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唐朝为主,初三的古诗文选编以宋元明清为主。二是以课本为主体的“教科书”模式。即每年级两本教科书(上册和下册)涉及完整的朝代分布。通过一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从先秦到明清的发展历程。

二是关注多元古典审美体系。中国古典审美形态的分类较为多样,但基本审美形态划分成中和、气韵和意境三种主要形态。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气韵之美是在中和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对中和有所超越,表现在选篇文字所流动着的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意境之美是成熟得最晚、层次最高、最有总结性质的审美形态,蕴含着较为完备的美学思想体系。[15]学生是审美活动的主体,其思想意识具有能动性。在古诗文的选取过程中,编者应当考虑到各年级学生阅读后能接受的审美境界和所达到的思想意境,帮助其建立多元古典审美体系。

三是对接现代教学理论诉求。古诗词的选编不能只追求数量的增多,应当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精选典范篇目,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理念组织编排相关古诗词。因此,编排方式应当对接现代教学理论诉求,趋于单元或板块化、专题化、结构化的要求。

注释:

①古诗词篇目占课文总篇目的百分比。按篇目数量来进行统计,而非按课文数量进行统计。

②篇目按该版教材各分册先后排序。

③本表仅统计正文中的古诗词,附录另做统计。有些诗歌同属两种题材,则依据此诗最鲜明的特色进行归类。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是边塞诗,又是送别诗,由于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遂将其归入边塞诗一类。

猜你喜欢

朝代古诗文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猜朝代
浅解三字经(之八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