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马家寺的兴建与毁灭
2021-06-22李峰
李 峰
贵阳马氏先祖原籍江南扬州府仪征县(古真州、直隶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大铜山人,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祖马成以材官从军,洪武九年(1376)功升百户,后随军入黔,为马氏入黔一世祖。其子马俊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承袭父职,调补贵州卫指挥佥事,屯守谷七堡(今修文县龙场镇马官)。承袭至五世祖马聪,成化四年(1468)累功升授贵州卫指挥使,驻守贵阳。马氏子孙世袭武职,直至明亡。万历《贵州通志》载:“(贵州卫)指挥使马成,直隶仪真人,充先锋,洪武九年功升百户。二十六年男俊调本卫。成化四年五世孙聪,以先世功,历升署指挥使,沿逢乐袭。”①(明)王耒贤、许一德修纂,黄富源点校:《万历贵州通志》,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1页。
明万历年间,贵阳马文卿、明卿兄弟,马明卿、士英父子科场崛起,呈现“一门两进士”之盛(马文卿,万历二十年进士;马明卿,万历十六年举人;马士英,万历四十七年进士)②(清)周作楫辑,朱德璲刊,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06-407页(进士表)、第441页(举人表)。,马氏遂由戍边将门转变为书香显宦之家。马文卿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明卿历官陕西华阴知县、四川雅州知州,士英后来官至庐凤总督,声名享誉筑垣。崇祯甲申(1644)大明覆灭,马士英以庐凤总督之望,联合黄得功、高杰等四镇总兵之力,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士英官拜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未及一年,弘光朝在党争内讧和清军围攻之下旋灭,马士英率亲兵出亡,后遁隐于福建宁化大佛寺被清军擒戮。马氏家族亦因之蒙尘,家道遂致中落,声名渐寂无闻,其在贵阳的文物遗迹大多损毁无存。
一、寺祠始建缘起
贵州卫指挥使马福之父马全(未袭武职)居住于贵阳城北麦架桥下寨。马福遂依父母而居,并育有应龙(腾江)、云龙(腾海)二子。后来,应龙袭父职仍居贵阳,云龙习儒业而居谷七堡。《马氏家谱》载:
六世祖讳福,字蘷南,握卫符三十余载,偕室妣顾淑人于麦架桥结茅庵三间,奉佛茹素,省俭自持,每岁所积米数囤,悉以济乡邻贫乏人暨婚葬之所不及者,乐善好施数十年。……次即吾七世祖讳云龙,字翔高,号腾海,封御史公也。公习文教,勤诵读,沉研精义,年方弱冠,食廪胶庠,数入棘园累蹶,遂绝念名场。①《马氏家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马春晖抄本,贵阳沙冲路马尚阳藏。该谱始修于明万历元年(1573),二修于崇祯六年(1633),三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有明万历元年(1573)马应钟、武卿、舜卿序,崇祯六年(1633)马文卿序,清嘉庆十年(1805)马天池等序录。有马氏入黔一至九世及文卿、明卿分房纪传(至十六世)。该谱首尾残破,且无封面,现残存117个页面。
当年,马文卿之父马云龙墓志铭(即《明敕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腾海马公墓志铭》)②《明敕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腾海马公墓志铭》原石,2019年4月在修文县石鞍寨起龙山“马家桅子”古墓群中发现。有拓片。系贵州巡抚郭子章撰文,贵州新添卫邱禾实书丹、贵阳许一德③郭子章与许一德为同科进士,许一德又与马文卿为儿女亲家。篆盖。文卿祖母顾氏,乃出自贵阳将门之家,其先为镇远侯顾成。至今,马家寺(即今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马堰寨)居民仍以顾马二姓为多,且世为姻亲。
云龙之子马文卿(瑞符)、明卿(玉台)兄弟,先后以科举出仕为宦。《马氏家谱》又曰:
至八世祖御史公暨刺史玉台公乙酉、戊子兄弟相继中式,万历壬辰公成进士,读书中秘,拜柱史,巡按两关,代狩岭南,年四十致仕归里。缅维本源,除修建各祖茔外。复念六世祖频年茹素,积善累累,继志述事,建大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大门三间以供佛,另建祠堂三间以奉祀历代先人,以妥以备,其有志而未逮者,基址现存,招僧焚献,相沿不替,至今传为马家寺云。④《马氏家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马春晖抄本,贵阳沙冲路马尚阳藏。
这是马家寺(马氏宗祠)修建之缘起。据《马氏家谱·马家寺铸钟之名》曰:
祖于嘉靖乙未年鼎建回龙寺。贵州卫指挥使马祖法讳普通,弘治庚申生,享寿八十四岁;伯贵州卫指挥使马应龙,嘉靖戊子年生;敕授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马云龙,嘉靖戊戌年生;贵州卫指挥使孙马舜卿,嘉靖壬子年生;武举平越卫把总马武卿,嘉靖戊午年生;马德卿,隆庆辛未年生;马隆卿,万历年生,功升卫所百户;马禹卿,嘉靖辛丑生;赐进士、翰林庶吉士、御史山西道监察马文卿,嘉靖庚申年生;知州马明卿,嘉靖壬戌年生;把总马鼎卿,嘉靖丁卯年生;马台卿,万历戊戌年生;重孙贵州卫指挥使马逢乐;生员马士桢、马遇乐;卫百户马士达、士升、士哲俱系生员;马士睿、马士敏、士宽、士庄、士鳌、士鲛、士豪;马士英,万历丙辰年会魁;马士望、士伟、士京、士奇、士杰、马士捷生员。万历四十年孟秋吉、四十五年文卿、明卿。铸匠曹应科。刊字俞攀龙。
铸钟列名中,“贵州卫指挥使马祖法讳普通”在《马氏家谱·世序传》中失载(待考),而万历丙辰四十四年(1616)会魁马士英(瑶草,即后来的南明弘光朝首辅)系四川雅州知州马明卿第四子。
《铸钟之名》载明马家寺原名“回龙寺”,也就是马福夫妇结茅庵三间之初名,始建于明嘉靖乙未年(1535),兴建时间为万历四十年(1612)孟秋,铸钟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道光《贵阳府志·疆里图记》载:
(贵筑县)西下里管寨二十……马家寺寨,在城北四十里,原名麦架下寨,因万历四十年马文卿建寺,更名焉。其东五里麦架桥,南二里新堡,西十里赵官堡,北二里沈官堡,居民百三十余户,有场,子午日集,嘉庆中设。有二狮山、大船山、蛤蟆岩。有平水河,源至牛矢屯来,下流至郝、李二官堡,入二浪河。有大塘、锅底潭、蜂塘。①(清)周作楫辑,朱德璲刊,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22页。
《贵阳府志·祠宇副记》载:
(贵筑县)西下里二十……马家寺,在马家寺寨后,有将军殿,金刚台,里人马文卿兄弟建。②(清)周作楫辑,朱德璲刊,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7页。
《铸钟之名》与《贵阳府志》记载相符。
二、历次维修乃至毁灭
清一统西南,扫除南明残余。贵阳马氏家族原在明廷为官者或诛或逃,或隐或逸,在动荡的潮流中却没有一个降清为官。马文卿之子马士升,道光《贵阳府志·明耆旧传·明忠节传》载:
马士升,字君秀,贵阳人,监察御史文卿之子也。性孤洁,不喜与人接。幼为诸生,旋自弃去,客居陕西某山寺中,一榻萧然,意澹如也,日以篇什自娱。后遇寇,大骂遇害。乾隆中祀忠义。③(清)周作楫辑,朱德璲刊,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13页。
《黔诗纪略》④(清)黎兆勋、莫友芝著,关贤柱点校:《黔诗纪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98-901页。录存其《时事》诗一首。士英长子马銮,贵阳陈田辑《黔诗纪略补》载:
銮,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说伯和泣谏,赖以稍止,是亦能干蛊者。伯和尝与杜于皇唱和。诗亦雅淡新警。⑤(清)陈田辑,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张明点校:《黔诗纪略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17-1623页。
乃录存马銮诗二十首。士英次子马锡(字仲藩),为弘光朝禁军总兵,被清军俘杀。又据《马氏家谱》所载:马士英夫人为周氏(周春元之女)。马銮袭尚宝司丞,其妻谢氏(贵州普安谢士章之女),育有德渊、德灏二子。马锡官至总兵,其妻刘氏,育有一子名德淦,过继刘状元家。马士升,贵阳府贡生,其妻周氏,育有一子名海筹(承袭卫指挥使职)。以上诸人流落他乡,与贵阳马氏家族失联。马氏虽家道中落,天下太平后仕清者寥无几人,科场中仅有一名进士马瑹①(清)周作楫辑、朱德璲刊,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10页(进士表)。,即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湖北枣阳知县。举人数名,均任知县、教谕等职,其声势远不及明末之状。
据马瑜《马氏家谱·修箿马家寺庙碑记》云:
贵阳城西北二十余里,贵筑县之属马家寺者,乃马氏历代宗祖灵爽之式凭历有年所。揆厥所至,则肇基于我六世祖昭勇夔南公,后绍述于我八世祖侍御瑞符公当日之创建伊始,即今日遗制具在,后世之若子若孙继继承承,奕世载德……后凡百年,厢房为僧朗月毁坏,先府君目击,心伤悯恻。康熙辛卯岁,同先妣孺人内外经营,支身重补修,而祖制仍然如故。更念材木之艰,亲植梓树百五十余株,栽于寺则,以助后人补葺,若大若小,适用是资,此又先府君次眉公之不忘祖制也。历久而风雨飘摇,经时而垣壁损坏,康熙壬辰年,赖宫詹渔璜周公之妻淑人、瑜之姑母也,捐金三十余两,补葺整饬。……今乾隆丙子年,十一世祖公三奇公见殿宇将圯,祖制几颓,是忧是惧,与瑜实有同心,嘱瑜叙其颠末,且令先捐资为合族倡,而合族亦欣然乐附,共得银数十金。三奇公不惮艰难,亲治其事,倾圮者易之,朽坏者新之,且因时制宜,而略更之,经营两载,共勷落成。是举也,无非效法前人不忘祖制,亦为守先,亦可待后矣。况今之承祖祧者益繁,绍书香者益众,其继志述事,不忘祖者正未艾。则自兹以往,惟冀世世子孙共全慈孝之心,勿忘本源之义,俾佛像常昭于寺院,祖宗常享于祠堂,绵延继述,永保无虞。瑜属望于后人之志也夫。②马瑜:《马氏家谱·修箿马家寺庙碑记》,清同治十二年(1873)马春晖抄本,贵阳沙冲路马尚阳藏。
碑文中还有马家寺附近革獽、糯米寨,白杨林,贵阳观风台、阿栗寨,修文马官堡排楼坡、石鞍寨起龙山等地祭祀庙产之记载。该碑记为马瑜撰文,住持僧常庆奉祀而立。马瑜,号原仆,贵州永宁州贡生,官广顺州学正(教谕),系马文卿之重孙。文中“宫詹渔璜周公之妻淑人、瑜之姑母”马氏,即马羲昭之女(羲昭,为文卿第五子士鹏之子)。周起渭《桐埜诗集》中,有《送马河宗令巴陵二首》诗。马河宗,名曦浩(文卿第七子士鲛之子),借籍贵阳府定番州,康熙二十七年(1688)举人,官巴陵、砀山知县,归葬于马家寺旧寨(糯米田)。马河宗故与周起渭为侄翁婿关系。
马天池《马氏家谱·粤稽马家寺》述:
六世祖讳福公改组归隐,敬佛修善于兹,八世祖讳文卿公等因创佛殿三间,左右各三间,对厅三间,祠堂三间。詹事府周字渔潢公夫人马氏捐银三十馀金,交十一世祖德超公修整,公随植梓树百十余株于寺则。德尊公即十二世公讳瑜等于乾隆二十一年合族会议,复捐金修补。至嘉庆十一年十三世孙天锡等见其倾颓,仍同族众捐金修补,费用不敷,将梓木辨添用,尚有祠堂,议欲改造,因下力不能办,待少缓自必商之合族,随力添补一新。但锡等筋力已衰,心有余而力不足,惟望族中若子孙仰体先人之遗制,随时修理,留心照应。①马天池:《马氏家谱·粤稽马家寺》,清同治十二年(1873)马春晖抄本,贵阳沙冲路马尚阳藏。
马家寺的规模,从上述记录中得知,为“佛殿三间,左右各三间,对厅三间,祠堂三间”,与府志述“有将军殿、金刚台”几乎一致。同时,说明马家寺曾历经康熙、乾隆、嘉庆三个时期的维修之状。
《马氏家谱》所录存的祠堂楹联为:
文承绛帐光先学,名铜柱以载功,门高玉谢;武绍伏波启后英,设绛帐而授学,世仰儒宗。派分淮水无双族,绛帐谈经承祖训,养胸中正气;声著黔南第一家,彤庭奏绩缵宗功,学世上端人。②《马氏家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马春晖抄本,贵阳沙冲路马尚阳藏。
马氏祠堂中供奉的是马氏祖宗之灵位,历代将军之多,民间故有“将军殿”之称。
另外,在马家寺东南之邻的华阴洞(也许是华阴县令马明卿回籍守制而得名,《马氏家谱》载为“金盆穴”)马氏古墓群,内有“明诰封太淑人”越氏(马士英胞弟士捷及台卿次子士美之妻均为越氏,而马士英胞妹——举妹又适越其杰,贵阳马越二姓互为姻亲)和叶氏墓,“勇略将军”伯驭马公(即马镰,《贵阳府志》载为马羲镰,士英胞弟士杰之子,官至都督)等墓,均为马文卿、明卿家人墓葬。又据《马氏家谱》所载,马氏一至五世祖墓葬于修文县马官堡腰子穴、问道园、陆塘、排楼坡等地,六至八世祖多葬于贵阳观风台、小宅吉等地。七世祖马云龙葬于修文石鞍寨起龙山(又称“马家栀子”),八世祖马文卿葬贵阳阿栗寨。马文卿、明卿的子嗣后裔多葬于马家寺附近及都溪、苍坡一带。还有一座葬于马家寺侧糯米寨后,至死不认大清王朝,碑文仅书甲子年号的遗民马际扬(士英弟兄,其子羲祚所立碑记)之墓。
马家寺因马氏地位显赫而声誉日隆,成为附近人们朝拜或游玩的又一“名胜”,马家寺寨人气陡然骤增。生长于近邻曹官堡的明末诗人潘骧于此写有《正月正望后饮马寺看杏花》,诗曰“春事今年早,看花不待期。前村开遍处,双燕未来时。艳月争衫浅,轻香入酒迟。最怜灯下月,形影倍相宜。”③(清)黎兆勋、莫友芝著,关贤柱点校:《黔诗纪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15页。后来,衡阳李氏入居马家寺寨,亦通过科举入仕,李嘉瑞(字钟岳),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历官崇宁知县、福建都转运使司副使,归葬于马家寺庙山脚下。其子李如楠(字仙盘),以衡阳籍中进士,历官詹事、云南布政使,亦归葬于马家寺锅底潭之上。清嘉庆年间于此设集市,马家寺寨又成为商业贸易集聚地,至道光年间居民达130余户,成为贵阳城北大寨子之一。
《马氏家谱》终修于清嘉庆年十三年(1808),《贵阳府志》成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两份史料对马家寺均有所详述,说明马家寺的毁灭在道光二十年(1840)之后。据马家寺顾、马二姓老人所云:庙山脚下东头为顾家湾,镇远侯顾成后裔聚居地,并于此建有顾氏宗祠,与马家寺上下紧邻。西头“猪下巴”坎上还建龚氏宗祠。“长毛贼起反”(即“咸同贵州农民起义”)时,被“何二王”(即何得胜)洗劫马家寺街面商铺时烧毁。顾家祠堂与马家寺上下紧邻同时被“贼兵”烧毁,马顾二姓因反抗几乎被杀戮殆尽,生者逃亡他乡,事平后陆续返回,但也无力再恢复家庙祠堂,遗址至今残存。因此,马家寺及顾家祠堂当年的形状,建筑风格无人能够描述。据罗文彬《平黔纪略》和凌惕安《咸同贵州军事史·何得胜之役》①凌惕安著,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咸同贵州军事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所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初十日,总兵杨贵发等驰赴修文,会敌多趋省,遂复城,已复出金甲寨。时何得胜驰开、修,敌及叛团佘世举、晏景清等合江外苗众,分道四集。潘名杰亦出,图厄省城,大败赵德昌军黑石头,德昌奔退小关。”贵阳“附郭一带,烽火相望,阖城皆惊”。同治三年(1864)三月“何德胜去清镇,图由五里桥走猪场堡,赵德光邀败之。复问道出车田,过河图攻堡城及茶饭寨,游击李庚清力御,德光弛至,又败之。”直至同治六年(1867)八月,清军与何得胜、潘名杰部在贵阳城北斑竹园、沙子哨一线,及鸡场、猪场堡(朱昌堡)、窦官堡、茶饭寨、赵官堡通往王官堡、修文县城一线发生拉锯战,地方民团叛复无常,贼来兵往,烧劫杀戮,马家寺正处于拉锯战的中间地带,亦不可幸免于兵燹战火。但马家寺究竟毁于同治何年何月?却找不到确实的史料记录。
三、遗址残存现状
马家寺遗址坐落于今马堰寨后庙山,其庙宇分三级台阶式依山而建。整座宇宙坐北向南,前向(南面)山岩坡、姨妈坡,后(北面)依狮子山而临近麦架河。左(东面)为水井坡,坡脚有山泉一眼,系马家寺寨的饮用水源之一。右(西面)临对门坡,马堰小河水绕山脚与麦架河相汇。寨后有山门古道顺山脚横绕而上,直至第一台基,道旁有古皂角树一棵,后被雷击为两半,至今依然存活。根据残存的树干来看,这棵皂角树也有数百年树龄。
2020年4月22日,笔者与王学祥、马如斌等现场实测:第一台基,以基石为沿,宽16米,进深11米,占地为176 平方米,这应是大殿所在位置。退后为第二台基,宽16米,进深6 米,占地为96平方米,基石边沿有雕花条石。再退为第三台基,宽11米,进深7米,占地77平方米,右面及后边基墙完好。第三台基距山顶约30米,基址后均为完整石岩。马家寺残存遗址建筑面积519平方米(不含山门保坎通道)。据当地马氏后裔马贤贵、马如斌叔侄介绍,马家寺原有的地基条石,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抬下山脚修砌本寨自来水池,其修建碑刻是否藏身此中就不得而知了。
遗址内残存大量的碎青、红瓦片及花纹陶器片、青花碗碎片,却没有发现砖头遗存,说明该寺庙为木瓦结构。当地人还在遗址碎瓦砾中,挖到过铜钱,证明该寺在焚毁前香火旺盛,功德甚富。在庙山西面坡脚灌木丛中,还有从寺庙掀落下来的一些雕花石础构件。
当地传言:庙山形如“坐地狮子”,又称“母狮子”,庙宇坐落于母狮子腰部。庙山东北面亦有一座石山,比母狮子山(庙山)小一半,称曰“公狮子”。在两狮子山头之间前方,临麦架河岸边有一座土山峦,人们谓之为“绣球”。时至今日,也许是出于民间的种种“忌讳”,却没有谁敢建房或葬坟于遗址之上。
庙山西脚正处于马堰小河与麦架河的交汇处,曹官、新堡经马家寺寨通往郝、李二官堡及修文县城之古道由此经过,于麦架河面上建有五孔石板平桥一座,路旁现存乾隆八年(1743)重修碑记一方。麦架河从小狮子山脚蜿蜒而过,明万历丁酉年(1597)建有三孔石拱桥一座,与沈官堡古道相连,名曰沈官新桥(因晚建于麦架桥,故名新桥,400多年来亦然),现存“南无阿弥陀佛”建桥功德碑记一方(此桥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氏家族在贵阳前有戍边之功,后有仕宦之绩。马文卿身居谏台,“以憨直忤时辈被谪,遂不赴铨补”,通志有传。马明卿在华阴知县任内,对《华岳全集》重加诠叙而刊刻,名重当世。还有遗民马銮曾为江南织造曹寅塾师①(清)曹寅撰:《楝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楝亭诗别集》卷1《哭马伯和先生二首》,第415页,卷2《见雁怀马伯和》,第476页。,所作“美人诗”或其世家故事,却深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马士英《明史》上虽塑为“奸臣”,但他不降被戮而殉国,名节尚存。同时,马士英还是一位才华横溢,诗书画皆精的名流大家,明末清初诗人吴中蕃有“吾乡山水杨与马,一时名噪三吴下”②吴鹏:《吾乡山水杨与马,一时名噪三吴下——杨龙友、马士英山水画合论》,《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第3期,第39-42页。“吾乡山水杨与马,一时名噪三吴下”诗句见吴中藩《敝帚集》卷三《赠朱大受》一诗。之赞,与杨龙友同有盛名。而今,人们读世家之谱,览古迹残垣,抚石级苔痕,叹沧桑巨变。在寻古探幽之中,却有“江山留胜迹”之慨。
马家寺遗址及其华阴洞古墓群(图一)是贵阳屯军移民的历史见据,是研究南明重臣马士英的历史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图一 马家寺华阴洞马氏明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