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及严重程度

2021-06-22王洪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密度病例疫苗

黄 冰,王洪源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于2019年12月被发现[1],并迅速蔓延至全球[2]。截止2020年5月14日,共有214个国家/地区报告了新冠肺炎疫情,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91.85%;其中绝大部分国家/地区于3月底前出现疫情,5月14日后未见再有新的国家/地区报告疫情。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超过一年,疫情规模仅次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3],且未呈现出被较好控制的势头。为充分了解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国/地区的整体发展趋势和近期疫情严重程度,本研究对各国/地区的疫情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截止2021年1月16日WHO官网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4],共包含214个国家/地区。人口数据为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各国家/地区人口数据[5]。

1.2 全球各国/地区整体疫情走势分类(以各国/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在时间轴上的变化为判别依据)

(1)散发:疫情出现后零星发病,新增确诊病例数绝对数量较少;(2)早期散发近期暴发:疫情出现早期为散发状态,2020年7月后才出现大规模疫情;(3)暴发:疫情出现后规模较大,疫情曲线单峰分布;(4)二次暴发:疫情出现规模较大,双峰分布且规模较上次更大;(5)局部反弹:疫情出现后规模较大,双峰分布但规模较上次小;(6)出现第3波疫情:疫情出现后规模较大,曲线呈三峰分布。

1.3 各国/地区近期3周(第52至54周)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变化趋势分类

(1)加速增长;(2)增速放缓;(3)持续减少;(4)散发波动。

1.4 第54周疫情严重程度分类

疫情整体走势保留暴发、局部反弹、出现第3波疫情3类,其中暴发和二次暴发合并为暴发类;近期变化趋势保留近期增长和持续减少两类,其中加速增长和增速放缓合并为近期增长类;将第54周发病密度分为0.63‰(全球平均水平)以上和0.63‰及以下两类,其中大于0.63‰的为发病密度高,反之为发病密度低。按照3×2×2=12的组合将全球疫情严重程度分为12类,近期处于增加状态且发病密度高的国家/地区疫情更为严重:(1)局部反弹增加,发病密度高;(2)局部反弹增加,发病密度低;(3)局部反弹减少,发病密度高;(4)局部反弹减少,发病密度低;(5)暴发增加,发病密度高;(6)暴发增加,发病密度低;(7)暴发减少,发病密度高;(8)暴发减少,发病密度低;(9)第3波疫情增长,发病密度高;(10)第3波疫情增长,发病密度低;(11)第3波疫情减少,发病密度高;(12)第3波疫情减少,发病密度低。

1.5 方法

本研究以国际周(周日为一周的开始)为时间单位,2021年时间在2020年日期基础上继续累加,如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1月2日为第52周,2021年1月10日至1月16日为第54周,以此类推。各国/地区疫情整体走势使用累计确诊病例数进行描述;近期变化趋势为第52~54周期间新增确诊病例数变化趋势;综合整体趋势、近期趋势及第54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发病密度对各国/地区疫情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全部数据整理、计算由软件SAS9.4完成。所有指标中仅发病密度需计算(公式如下),其余均为WHO官网直接数据。

2 结果

2.1 各国/地区第54周疫情概况

第54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为92 510 419例、单周新增确诊病例4 849 301例,全球超过11.97‰的人口感染或曾经感染新冠肺炎。各大洲累积确诊病例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欧洲、北美洲、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其中欧洲、北美洲、亚洲均超过2 100万例。近期大洋洲以外的5个大洲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均有增加趋势,其中北美洲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欧洲波动频繁;第54周,欧洲和非洲较上周相比处于较少状态,北美洲、亚洲和南美洲则处于增加状态。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各国/地区的感染或曾经感染新冠肺炎的比例也明显较高。第54周累计确诊病例数在100万例以上的国家/地区共18个,从高到底分别为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土耳其、波兰、伊朗、南非、乌克兰、秘鲁,共占全球累积确诊病例数总数的77.04%。第54周有57个国家/地区超过30‰的国民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新冠肺炎,安道尔和直布罗陀该比例最高,已超过100‰,美国也达到69.78‰的高比例。

2.2 各国家/地区整体疫情走势

第54周中国、伊拉克、印度等21个国家/地区为暴发类,此类国家/地区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巴西、德国、泰国等78个国家/地区为二次暴发类;美国、日本、卢森堡等32个国家/地区已出现第三次暴发;上述两类国家/地区数目仍在继续增多。格鲁吉亚、冈比亚、巴哈马等19个国家/地区(主要为相对闭塞的小国及岛国)近期从散发状态变为暴发类。阿根廷、智利、埃及等39个国家/地区为局部反弹类,此类国家/地区若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将可能二次暴发。马恩岛、根西岛、文莱等25个国家/地区(相对闭塞的小国或岛国为主)为散发状态,散发类及早期散发近期暴发类的44个国家/地区疫情风险较低,下文不再出现。

2.3 各国/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近期变化趋势

6个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明显正处于增长状态,其中北美洲国家/地区多增速减缓,南美洲则为加速增长状态;欧洲多国/地区以持续减少为主,大洋洲的国家/地区多为控制后散发波动状态,其余两个大洲各国/地区疫情变化趋势种类多样。170个国家/地区中,第54周处于加速增长的国家/地区有43个,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为代表;增速放缓的国家/地区有19个,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为代表;持续减少的国家/地区有91个,以泰国、印度、伊拉克等为代表;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地区为控制后的散发波动状态。

2.4 各国/地区第54周疫情严重程度分析

170个国家/地区中,处于散发波动状态的17个国家/地区疫情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本部分将对剩余的153个国家/地区的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处于增加状态的62个国家/地区中,有32个(51.61%)国家/地区发病密度高于全球水平,其中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和哥伦比亚5国第54周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0万例,美国更是高达165万例。处于减少状态的91个国家/地区中,49个(53.85%)国家/地区发病密度高于全球水平,其中英国、俄罗斯、德国、南非和意大利5国第54周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0万例,英国最多为35万例。以上10个国家/地区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和发病密度均较高,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地区,其中处于增长状态的5个国家/地区风险更大。此外,处于减少状态的国家/地区中,印度单周新增确诊病例数接近13万例,疫情风险较高。

近期新增确诊病例处于增加状态62个国家/地区疫情形势正在恶化,其新增确诊病例数越高,发病密度越高,疫情越严重。巴西到多哥25个国家/地区为暴发增加类(表1),其中巴西到马约特岛14个国家/地区第54周发病密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上述国家/地区中,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和黎巴嫩疫情风险较高。阿根廷到利比里亚22个国家/地区为局部反弹增加类国家/地区,其中阿根廷到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8个国家/地区发病密度较高;此类国家/地区中,阿根廷、智利、菲律宾疫情风险较高,美国到马尔代夫15个国家/地区出现了第3波疫情,且处于增长状态,其中美国到安道尔10个国家/地区54周发病密度较高,此类国家/地区中,美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日本、以色列等国疫情风险相对较大(表1)。

表1 病例近期处于增加状态的国家/地区Table 1 Countries/region in a state of recent increase

近期新增确诊病例处于减少状态的国家/地区共91个,疫情形势正在好转,但大部分国家/地区疫情依旧较重。俄罗斯到苏丹61个国家/地区为暴发减少类,其中俄罗斯到列支敦士登34个国家/地区发病密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类国家/地区中,俄罗斯、德国、南非、意大利、印度和直布罗陀疫情风险相对较高(表2)。阿鲁巴岛到南苏丹13个国家/地区为局部反弹减少状态,其中阿鲁巴岛和美属维尔京群岛2个国家/地区发病密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类国家/地区中巴基斯坦的疫情风险相对较高(表2)。英国到布基纳法索17个国家/地区出现第3波疫情,近期处于减少状态,其中英国到卢森堡13个国家/地区发病密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类国家/地区中,英国、捷克共和国、荷兰、爱尔兰、伊朗的疫情风险相对较高(表2)。

表2 病例近期处于减少状态的国家/地区Table 2 Countries that are in a state of recent decline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各国/地区疫情整体趋势、近期走势、第54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和发病密度等指标对各国/地区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发现大部分国家/地区干预措施有效,疫情处于持续减少状态,然而全球疫情数据主要受美国、巴西等疫情严重病例规模较大的国家/地区影响,此类国家/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美国、日本、阿尔及利亚等32个国家/地区已经出现第3波疫情,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疫情从单次暴发类进入局部反弹类、二次暴发类和出现第3波疫情类,提示多国疫情反复,未得到根本的控制。214个国家/地区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地区控制较好,欧洲多国和美国则十分严重,各国/地区疫情走向提示干预策略是各国家/地区疫情差异的关键。

由于初期对这种新发传染病认识不足[6],中国疫情在2020年春运期间以湖北武汉为中心扩散至全国范围[7]。中国政府于2020年1月20日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并于1月23日起关闭离汉(武汉)离鄂(湖北)通道,派遣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优先收治重症患者,建立方舱医院集中收治轻症患者,严格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以防止疫情继续扩散;同时,延长春节假期、落实社区隔离、佩戴口罩、减少聚集等措施也有效地降低了感染率。3月1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零报告[8],意味着中国用 2个多月时间便控制了疫情。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上述干预措施,预测到2月29日全国疫情规模将可能是实际疫情的68倍[9]。4月29日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后,强调“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施以“发现-追踪-隔离”为主的“动态清零”策略[10],并根据各地实际疫情,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低、中、高风险地区,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措施。上述措施作用下,中、低风险地区可尽快有序恢复或全面恢复生活秩序,高风险地区也可根据疫情动态逐步恢复生活秩序[11]。欧洲在3月底西班牙、意大利疫情失控后开始陆续采取减少外出、关闭学校等措施[12];6月底欧洲在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管控情况下取消人口流动限制措失[13],随即出现疫情二次暴发[14]。第43周以来,欧洲多国再次采取关闭公共场所、限制个人出游等多项措施,但实际疫情数据提示干预力度仍需加强[15]。美国第一波疫情时,各州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等措施相对较晚且干预力度不足,在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低时,仍每天超过2万例;4月底,多州违反疫情防控指南,提前解除人口流动限制,第二波疫情随后暴发[16];在各州新一轮干预未能将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美国大选期间民众聚集,暴发了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达29万例的第三波疫情。各个国家/地区疫情数据提示,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且控制后不放松对传染源的管理才能避免疫情蔓延。

2021年2月,全球已经出现了3 931种变异病毒基因型,且变种仍在增多[17]。研究显示部分变异后的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18],其中英国报告的B.1.1.7变异株导致英国等欧洲国家/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明显增加,受影响的国家/地区不得不采取更为严格的干预措施[19]。由于未能研发出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20],并且长期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压力较大[21],安全有效疫苗的研发及接种成为全球疫情防控的另一可行途径。截止2021年2月底,全球已有21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11个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其中4款来自中国;研究证实中国疫苗对变异后的毒株依旧有效[22]。2021年1月至2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出现连续5周的下降趋势,与各个国家/地区疫苗接种后起效时间基本吻合[23],整体数据证实疫苗的确有保护效力。目前国内外的疫苗大部分为2剂次疫苗,两次接种需间隔14~28 d,此种接种设计容易导致疫苗起效时间延后、加剧疫苗短缺等,在全球疫苗不足、民众接种意愿有待提高的背景下[24],此种疫苗接种策略仍需进行调整。疫苗相对不足时,可以采取对重点人群优先接种的分阶段接种策略;民众接种意愿不足则需要科研机构提高疫苗质量及政府有序宣传引导来实现。促进全球疫苗分配的公平性也是控制疫情的关键[23],在实现控制疫情所需要的疫苗接种比例之前,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仍需坚持实施,以免疫情反复[24]。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第一,采用国际自然周为单位分析会损失具体日期的疫情数据;第二,不同国家/地区的检测标准不同,真实数据可能与报告数据存在差异;第三,未加入各个国家/地区死亡趋势分析(另文发表)。

截止2021年1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恶化,各大洲中多国/地区疫情反复,未得到根本的控制。在各大洲层面,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疫情最为严重;国家/地区层面,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哥伦比亚等国家/地区疫情风险较大。在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疫苗的产量和接种率,延长免疫持久性。

猜你喜欢

密度病例疫苗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