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铅绘画在初中生亲子沟通中的应用
2021-06-21吴淼
吴淼
摘要:彩铅画因其简单、易学、细腻、表现力强的特点,成为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绘画形式。“心理绘画”的本质是一种投射技术,是对潜意识的表达,是把抽象思维情感具象化的过程。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彩铅绘画”成为融化亲子关系的寒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彩铅画 绘画治疗 亲子关系 初中生
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几乎是常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尝试带领初中孩子用绘画的方式去体会父母的不易,去肯定父母的付出,进一步向父亲或母亲表达压抑在内心的爱。本文主要介绍彩铅画的特征、绘制方法以及如何借助“彩铅绘画”进行亲子沟通。
一、彩铅绘画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一)彩铅画的特点
彩铅画是一种介于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用铅笔起形(可以反复用橡皮修改到准确),然后再根据色彩原理用彩铅画笔上色。它的独特性在于色彩的丰富与细腻,可以表现出轻盈、通透的质感及纹理,这是其他工具、材料所不能达到的。
(二)彩铅画的材料和绘制技巧
1.彩铅画笔:彩铅又分为油性彩铅和水溶性彩铅。油性彩铅大多数是蜡基质的,色彩丰富且画面效果比较亮;水溶性彩铅多为碳基质的,在没添加水的情况下和油性彩铅差不多,加水过后效果类似于水彩画。
2.画纸:一般都是使用彩铅纸(质地细腻,可以呈现出很细腻的画面效果)、细纹水彩纸(水溶性彩铅加水后作画,与水彩技法结合)。
3.压痕笔(可用牙签或其他顶端比较尖的物品代替),在纸上提前压出痕迹,起到留白的效果,可以画叶脉等。
彩铅绘画工具相比较油画和水彩绘画工具更加方便携带,价格便宜且表现力很强,是许多学生钟爱有加的绘画工具。学生的彩铅画绘制水平虽然参差不齐,通过一些作品,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是色彩作品比素描有意思,学生更感兴趣,如果能进一步学习彩铅画绘制方法和进行造型基础训练,一定会画出更好的作品,并借助彩铅画进行亲子对话。
二、我校学生亲子关系现状
我校学生大都是农民工子女,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大多忙于生计,在教养孩子方面的能力和时间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出现一些亲子关系不良的情况,如父母表现出的过度训诫、不理解或忽视,孩子也相应地表现出反抗或者是妥协。这些亲子关系看似属于家庭问题,实则影响教育的很多方面。心理学家说,所有的教育首先是关系,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亲子关系也将是所有教育关系中最首要的关系。初中生的年龄大都是在13到15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走进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改善亲子沟通问题呢?如果采取直接说教,他们的防范心理会比较强,可能会排斥;但是采用“绘画疗法”展开有效沟通,他们的防范心理会变弱,我们会比较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
三、彩铅绘画对我校初中生亲子沟通的介入
由于笔者本人是一名美术专业老师,同时负责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因此,根据个人的优势条件,我采用了以“彩铅绘画”为切入点融化亲子关系寒冰的方法。
(一)用彩铅绘画向父母表达爱
在中国儒教文化影响下,父母与孩子都比较含蓄,不太擅长表达爱。因此,我就借助一些时机让孩子向父母勇敢地表达爱,比如母亲节组织孩子画一幅画送给母亲,母亲再写一段话回赠孩子,这样就为爱的传达搭建了一座桥梁。父母和孩子在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中,增加了感情、信任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以下列举两个成功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这是一位初一女同学画给母亲的彩铅画作品(见图1)。作品解读——花朵(康乃馨)和爱心表达了对母亲的祝愿和爱,怀孕的母亲形象是对母亲辛苦付出的肯定。母亲在收到这份礼物后给孩子回了一封信(见图2)。
案例二:这是一位初二男同学在母亲节用彩铅给妈妈画的康乃馨(见图3),由于这位学生同时擅长书法,于是又在旁边写了一段文字共同表达对母亲的爱和祝愿。情感表达得十分精准到位,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优秀传统艺术魅力。后来经孩子反馈,母亲在收到这份礼物时很感动,之后亲子关系也变好了,母子俩比以前更爱聊天了。
这次“母亲节亲子绘画”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母亲节后很长时间,校园里都洋溢着浓浓的母子情谊。
(二)追踪指导学生创作彩铅绘画
对于一些零基础的学生,想画好一幅作品,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以下三幅作品(见图4)是教师对“母亲节亲子绘画”活动中一位同学的三次追踪辅导。
第一次教师指导语:秆子的颜色还稍微有些单一,注意一下变化,有的地方要画的黄一点,有的地方要用白色画出反光。
第二次教师指导语:嗯,不错哦,秆子的顏色有些地方还是太亮了,尝试用橄榄绿压一下,这样会整体一点,暗一点,花朵画得不错。
第三次教师指导语:大体比较准确,颜色用得也合适,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深入刻画,建立体积意识。线条还可以更加细腻一些,笔削尖一点,排线条的时候密集一些,画面会更加细腻。
四、彩铅绘画对于初中生亲子沟通的意义
本次活动实际上是绘画治疗和美术教学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绘画治疗诞生于20世纪中期,以精神分析、脑神经科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目前,美术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正逐步运用于学校教育工作。把绘画治疗用到初中生亲子沟通中,不仅增加了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了亲子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严虎,陈晋东.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应用篇(第2版)[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