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宜育人环境 促进幼儿适性发展
2021-06-21宋敬波
宋敬波
摘 要:基于幼儿群体共性需求和个体特殊需要,文章从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交际环境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育人环境进行整体建设和局部优化,为幼儿的适性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有力支撑和必要条件。
关键词:育人环境;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交际环境;适性发展
幼儿园育人环境,指的是园内师生、设施器材、人文氛围、周边空间和区域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围绕幼儿园育人环境整体建设和局部优化,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幼儿园从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交际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创设积极精神环境,奠定适性发展基础
1. 建树科学的儿童观
幼儿园采取沙龙论坛、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内化《幼儿园工作规程》具体要求和《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主要精神,坚持落实常规与创新推进相结合,倡导以民主、开放的态度对待幼儿,以跟随、陪伴的立场实施课程,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探究、深度体验,努力实现课程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与游戏的一体实施,不断创新与拓展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形式与载体。
2. 倡导自主的游戏观
幼儿园要求教师管住口、收住手,尽量减少干预,以尊重、接纳、支持的情感与态度,鼓励幼儿自主表达想法,大胆尝试实践。解放幼儿的口、脑、手、脚,让幼儿在无固定模式的区域环境中,运用无固定玩法的游戏材料,进行自由、自主的游戏。幼儿园还要求教师对照《指南》的5个领域、11个方面、32个目标,建立成长案例,强化目标检测,通过学习故事记录、主题课程叙事、游戏活动观察等途径获取信息,全面、客观、积极地评价幼儿,并同步改进保教策略,追随幼儿需要,支持幼儿成长。
3. 树立适合的课程观
幼儿园围绕“快乐生活、快乐家园、快乐游戏、快乐节日、快乐歌谣”等主题,建构以自然资源、节日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人文资源、生成游戏、偶发事件等为主要内容的园本化课程。按照以学定教、效率优先、动态优化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课程内容、具体载体与实施方法进行改造与完善,形成便于幼儿参与、利于幼儿成长的开放式、互动式课程框架体系。
二、创设多样物质环境,丰富适性发展可能
1. 亲近自然的户外环境
改造单一的户外空间,添置开放式的玩具架;利用户外每一处空间,设置“感官体验小路”“沙池”“绳网”等;利用丰富多样的半成品,废、旧物,让幼儿自主选择。重新规划和建设一处种植饲养园,不仅分工到具体班级管理,还动员幼儿、家长一起加入种植管理,打造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促进亲子交往的户外环境。
2. 贴近生活的公共环境
利用走廊、操场、门厅、阳台等空间,打造贴近幼儿生活的公共游戏环境。例如,创设“快乐生活”体验区,引导幼儿在茶馆、鲜果乐园区域,制作各种早点和水果沙拉,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最真实的生活经验,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发“快乐节日”畅享区,组织幼儿用剪刀、针线缝制虎鞋,用竹叶、糯米包粽子;在“巧手编制坊”区域中,幼儿用麻绳、麦秆、竹子、稻草、土布,尝试编制手绳、花篮、蓑衣、头巾等物品。
3. 打造个性的班级环境
结合各班实际情况,通过投放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材料,劃分大小不一、或开放或封闭的区域空间等办法,打造各具风格的班级环境。例如,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多变纸筒坊”,大班的“京韵一家人”,还有覆盖全园的班级主题墙,可以是记录类墙饰,可以是资料类墙饰,还可以是作品展示类墙饰,随着游戏或活动主题而变换,及时更新区域环境布置,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 形成特色的区域环境
以园内区域为主、园外区域为辅,分析并匹配幼儿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文化、民俗等,开发具有不同功能、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区域环境。例如,运动器械区、集体运动场地、攀爬区、草坪、种植养殖区、山坡、玩沙区、玩水区、投掷区、涂涂画画区、游乐场等,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利用大厅这一相对开阔、容量较大的空间,创设医药城、奶茶小铺、跳蚤市场等区域环境。
三、创设互动交际环境,强化适性发展支撑
1. 引入城市资源
推动幼儿园资源与城市历史、人文等资源进行互惠共享,带领幼儿到光孝寺、望海楼、安定书院、海纪馆、梅兰芳纪念馆、天德湖公园等场所,参加各类主题活动。也可以邀请地方乡贤、退役老兵、管理员、解说员等进园,给幼儿讲解城市的历史、人文,让城市资源成为幼儿发展的刺激条件,加强乡情、市情教育,增强幼儿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2. 用好家长资源
针对家长的个人爱好、从事职业和特长领域,发放家长信息调查表,要求每个家庭填报志愿服务或家园共建项目,鼓励广大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来。开展家长驻园、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理念、提升育儿能力,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3. 整合姐妹园资源
医药高新区内外的姐妹园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建构类、人文类、艺术类资源更是数量可观。通过互通有无的共建共享,定期交换资源,实现姐妹园之间的资源整合与互补,满足教师与幼儿的发展需求,帮助完成幼儿的社会化。
4. 借力专家学者资源
邀请区域内外高校、教科所、教研室等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环境建设专题讲座,共同剖析典型案例,引导教师提升课程开发、活动组织、游戏设计、问题论断的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建构知识、砥砺情感,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宣兆霞. 乡镇中心幼儿园民间游戏物理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以湖州市A幼儿园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