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设计 促进深度学习
2021-06-21王艳
王艳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展开创新设计,适时启动深度学习教程,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动,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自主探究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要对深度学习展开深入研究,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体验,在主动学习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学习,强调思考的深度和探究的深度,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引入深度学习机制,教师要在问题设计、自主探究发生、互动平台搭建、实践训练组织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引发学生思维互动和冲突,形成学科深度认知基础。深度学习是一种学法形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要正视深度学习的现实意义,展开创新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进入深度学习
数学学科带有抽象性、逻辑性等属性特点,教师不妨利用问题展开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建立学科认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还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入解析,找到问题设计的起点,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学科探索环节,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注意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或者利用其他辅助手段,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以提升问题激发的动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直观立体的信息,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也能够顺利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上揭示了哪些特殊的日子,在具体描述这些日子时,运用了哪些时间单位。学生开始观察图片,很快就有信息回馈。“这是十月一日国庆节。涉及月和日两个时间单位。”“这是2020年6月1日我们学校举办国际儿童节演出活动图片。这里涉及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教师引入新课内容,要求学生对年月日所表达的时间单位进行梳理,学生开始整合学习内容。为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學生反复诵读这些儿歌,很快就记住了大小月。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儿歌信息,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学生对这些直观信息有更强敏感性,自然会顺利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年月日有一些生活认知积累,教师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设计和操作,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其调动效果极为显著。小学生对多媒体展示信息有更强的接受度,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操作,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动机,也能够顺利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二、自主探究学习,启动主体思维,建立深度认知
自主探究性学习,这是深度学习的基本表现。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组织中,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学习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数学学科教学有着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性学习任务,都比较适合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作出对应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知体验,自然启动主体思维,建立深度学习认知。自主探究属于主动性学习,由此形成的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
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后,其学习认知会呈现立体性,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其调动作用会更为鲜明。如教学“位置与方向”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带入到校园之中,对位置和方向做现场的辨认,并要求学生自主展开探索,然后集体互动,利用指认和估猜的形式开展游戏学习活动。学生进入校园后,对位置和方向展开自主研究和辨识,学习进入主动探索环节。教师与学生多重互动,给学生提出一些学习建议,确保自主探究学习高效展开。为延伸学生学习思维,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校园位置,说说校园之外其他位置的路线,如电影院、医院、商场等地方。学生对这些地方都比较熟悉,自然会展开对应思考和探索,深度学习自然打开。
教师将学生带入校园空间之中,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机会。学生在教室外空间中展开位置和方向的辨认,对一些熟悉的地方进行路线梳理,都能够成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并在广泛互动交流中形成立体认知。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做基础,教师从环境角度展开设计和调动,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呈现形式,教师给学生设计更多自主学习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三、搭建互动平台,形成思辨碰撞,促进深度验证
数学学习离不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借助互动平台搭建机会投放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展开数学实验和数学操作,可以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环节,在思维碰撞中达成更多学习共识,对数学原理形成深度验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学习模式,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要从实践出发,借助合作交互平台展开教学启动,为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数学互动交流机会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互动环节,这应该是最为理想的设计。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去超市做调查,对不同商品价格进行统计,看这些价格标签上是怎样写的。学生平时不是很注意商品价格,特别是小数部分,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调查情况做汇报。学生列出了一些小数,并对小数内容做介绍。小数点之前代表的是“元”,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是“角”和“分”。教师对学生观察调查情况做总结,并对小数应用做延伸引导,然后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应用案例,准备在学习小组内展示出来。学生再度进入深度思考环节,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数现象做梳理。在学习小组讨论展示环节,教师深入到课堂,对学生具体表现做观察,及时作出引导和启示。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深入到超市观察摘抄商品价格,顺利引入小数概念。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积累,自然接受小数的存在。为形成广泛认知,教师推出小数案例列举活动,给学生提供延伸思考的机会。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展开广泛的研究和互动交流,最后是学习小组进行展示活动,将深度学习进行到底。学生进入互动环节后,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引导,让互动呈现高效性。
四、创新训练设计,强化应用体验,完成深度探索
数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对接学生生活认知,给学生投放更多探索性的任务。生活案例搜集、实物测量观察、社会调查、数学实验、习题设计等,都能够带来深度学习契机,教师要做好匹配性设计,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生活化学习之中,在广泛对接探究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深度学习不是单纯追求难度和深度,而是对数学学科内容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感知,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训练环境。
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有特殊探索兴趣,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展开教学设计和推动,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之中。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寻找教室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利用直尺进行边长测量,计算其面积。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自然有操作的基础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交流测量计算信息,对相关结果进行验证处理,将训练推向深入。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走出教室,找到一些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展开具体测量和计算。学生走出教室后,都表现得特别活跃,找到一些图形展开具体测量。教师在学生测量操作过程中,及时做学习观察,针对学生学习操作实际作出一些设计和调整,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
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际测量操作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从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和组织都比较成功。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时,能够建立更为立体的学习认知。教师针对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的多样性,作出针对性设计,学生思维被成功激发,训练进入佳境之中。创新训练设计,教师需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针对学生思维走势进行对应设计,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有多种制约因素,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围绕学生主体投放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形成丰富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建立深度学习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现实意义。深度学习启动后,教师学法指导不可或缺,搭建多元交互平台,投放更多合作学习任务,都能够带来深度学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