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2021-06-21谢三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3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高效数学课堂

谢三妹

【摘要】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高效课堂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小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本文从高效课堂带来的优势入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高效课堂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质量,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轻松地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课堂;高效

教师要利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有助于学习的实例,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创建学习的情境,来解决书本中困难的问题,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优化学习内容,构建高效学习的课堂。

一、调整上课时间

想要建立高效的课堂,就应优化上课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要像传统课堂那样,满堂课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达到高效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将上课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第二阶段,为学生讲解课程相关的概念、公式以及做题方法。第三阶段,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中进行做题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留出5至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当堂课中解决,做到不累积难点知识。而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从生活中寻找案例

教师在教学的准备环节中,可以充分调查学生的兴趣所在,深入学生的生活,寻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案例。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案例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教师在讲解关于“圆的周长”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或者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等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圆,如,“时钟”“乒乓球拍”“硬币表面”等圆形,代入数据,带领学生一起计算这些形状的周长,使课堂生动起来,同时又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

三、创建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践情境,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加、减、乘、除”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像自己是一名售货员,在为顾客结账时,将不同的商品价格进行相加,将相同的商品进行相乘,对顾客支付的现金进行找零等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加、减、乘、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锻炼学生的心算计算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正视自己的职业,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推陈出新,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破除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了解新时代的变化,将社会中的新观念和新元素与课程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革新,把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结合有效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效率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听取学生的建议,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此外,还要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完善,保证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五、促进师生關系

随着教育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学生的日常活动,还要充当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以平等的方式相处,建立密切的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这样微妙的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对教师感到畏惧。如此,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类课堂活动环节,让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破除传统的师生等级观念,尊重学生的身份,用平等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建立愉快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

六、指导学生学习要彻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地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当堂学习内容当场消化,不为之后的学习遗留任何问题,不累积难点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推导公式的精神,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培养学生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要牢记,对于相对较难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学习,将学习进行彻底,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并在解决一组分数相加的问题之后,联想其它可能性,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如,进行“+”计算过程中,要思路清晰和一眼看出这道题是需要通分计算的。同时,不仅仅要知道的结果,还要掌握其分母或者分子变化的规律,最终结果与原来的结果有什么联系等问题。透过表面问题看到实际的问题,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课堂中采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力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使用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接受效率,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方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点,多方面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娟华.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65.

[2]熊冬华.优化学习过程——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19(31):200-201.

[3]卢国会.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4]严东升.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3):52.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高效数学课堂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