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美村哈尼族的双语和谐

2021-06-21李福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哈尼族词汇量年龄段

李福来,陈 娥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引 言

尼美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乐育镇尼美村委会。尼美村委会有尼美、坝美、比姿等12个哈尼族自然村1286户, 6300人。尼美村距镇政府13公里、县城27公里。东邻宝华镇,南接架车乡,西邻大新寨,北靠然仁村。该村包括4个哈尼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共286户,1000多人。尼美源自哈尼语ɣa31me55m̩31me55,直译为“两个凹”,简称为m̩31me55。该村是居住在半山腰的世居哈尼族聚居村,具有典型的“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哈尼语是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母语。

我们通过田野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材料,从共识的角度全面描述尼美村哈尼族语言使用现状并分析其成因,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学界认识尼美村语言使用现状提供参考。

一、尼美村哈尼族母语使用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尼美村哈尼族母语使用现状

为客观地揭示尼美村哈尼族的母语使用情况,我们随机选取196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400词测试、语言态度、语言使用场合等。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的母语使用状况良好、全民稳定使用母语、母语活力度较高、不同年龄段母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存在一些差异。详情如下:

1.全民稳定使用母语。我们把被试者的母语水平分为熟练、略懂和不会①《云南绿春县哈尼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戴庆厦,2012:3)将语言能力分为熟练、略懂、不会三个等级。“熟练”指听、说能力俱佳;日常生活中能自如地运用哈尼语进行交际。“略懂”指听、说能力均为一般或较差,或听的能力较强,说的能力较差;日常生活中以兼用语为主。“不会”指听、说能力均为低下或完全不懂;已转用兼用语。三个等级。通过统计调查196位村民的母语熟练程度,发现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够熟练地使用哈尼语。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尼美村哈尼族母语水平为“熟练”的有196人,占总人数的100%。这一数据说明两个情况:一是该村各年龄段的人都熟练掌握哈尼语,且全民稳定地使用母语;二是在日常用语的传承上,哈尼语没有出现代际差异。

统计数据所得的结论与实地调查中所见到的现象是一致的。尼美村哈尼族无论是在家庭内部还是村民之间都首选母语进行交流。哈尼语不仅是尼美村哈尼族族内主要的交际工具,还是当地其他民族与哈尼族交流的工具之一。比如:周二和周六镇上的汉族和大新寨的彝族商人会拉东西来尼美村进行商贸活动,进行商贸活动的汉族和彝族主要使用哈尼语与村民交流。周四是大新寨的赶集日,周六是镇上的赶集日,周日是宝华镇的赶集日,在这些赶集日中,有需要购买东西或者出售货物的村民会去相应的地方进行交易。做买卖的彝族和汉族生意人只要意识到对方是哈尼族都会主动使用哈尼语进行交流。良好的外部语言环境为尼美村母语活力的保留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哈尼语的使用功能。

表1 尼美村哈尼族母语熟练程度统计表

2.不同年龄段的母语词汇量存在差异。母语词汇量是一个人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2]为了准确了解尼美村哈尼族的母语水平和代际传承情况,我们用四百词①采用《云南绿春县哈尼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戴庆厦,2012:285)里所使用的四百词测试表。测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背景、不同性别的8名哈尼族村民的词汇能力。被试者的情况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尼美村哈尼语四百词测试统计表

表2显示:各年龄段的词汇量测试成绩均为“优秀”,该数据说明尼美村的母语代际传承良好。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母语词汇水平略有差异。40岁以上的村民基本上都掌握了哈尼语四百词,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有少量不会或者经提醒才想起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包括:(1)现实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石磨、扁担、悬崖等;(2)已用汉语借词替代哈尼语词汇的。如番茄、戒指、池塘、稀饭、窗户等;(3)大部分不会是动植物词语,如啄木鸟、喜鹊、蟑螂、柳树等。调查中还发现年轻人中流行新造词。比如传统的“皮肤”是ʃa31kɯ55,但年轻人说成ʃa31ni55“肉”、传统的“锄头”是ʨhi55u31,年轻人却说成tõ55ɕa55ʨhi31so31“锄地的”。

综上所述,30岁以下年轻人的词汇量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有:(1)生活环境的改变。老一辈哈尼族以务农为主,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接触,所以对他们的名称很熟悉。年轻一辈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动植物有限,因此,容易忘记一些不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2)母语使用语域的缩小。比如正在读大学的李丽花,她在外读书长期使用汉语,哈尼语只在假期回家或跟父母打电话时才偶尔使用,导致其母语词汇量退化,母语能力下降。长期在外读书的年轻人,多出现汉语流利,母语退化的现象。

我们再从纵向来看:各年龄段词汇数量的差异在各等级上均有体现。首先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词汇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级和B级里,能脱口而出的A级词汇的极差为110,需想一想才能说出来的B级词汇的极差为94;经测试人提示后能想起的C级词汇数量也相对较多。出现这种情况和母语的使用频率有很大关系。如正在村里读小学的李来牛(11岁)与正在读大学的李丽花(22岁)相比,李来牛的母语词汇量远比李丽花的要好。因为李来牛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汉语外,其它时间都使用哈尼语,而李丽花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汉语,使用哈尼语的机会很少。其次是40岁以上的村民,测试400词时基本上都能脱口而出,只是个别词偶尔需要想一下或者需要提醒。调查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李嘎崩和李社三都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逢年过节时才偶尔回趟家,但他们的母语词汇量却很高。访谈中了解到,他们俩由于汉语水平有限,除了工作中必须与其他人打交道外,其余时间几乎不与外人来往。因此,他们虽然处于被强势汉语包围的语言环境中,却仍能流利地使用哈尼语。

(二)尼美村哈尼族母语稳定使用的原因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知,哈尼语是尼美村哈尼族日常生活中最重要、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际工具。其母语类型属于全民稳定型。

1.高度聚居的分布局面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尼美村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聚居村,除了个别嫁入的外族媳妇外均是哈尼族。聚居的地理分布使得哈尼语成为尼美村族内主要的交际工具,为母语活力的保存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也有利于保存尼美村母语语音、语法、词汇系统的完整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哈尼语是尼美村村民最主要、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尼美村年轻一辈的母语水平也很高,代际传承良好,未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尼美村哈尼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独特的民族服饰、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矻扎扎”等传统节日。哈尼族历来虔诚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招魂求安、求神保佑、驱鬼避邪是其信仰活动的基本内容。这些仪式活动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哈尼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母语是在进行各种祭祀活动或者婚丧嫁娶等仪式时任何其它语言都无法代替的,这是母语语言地位不被动摇的重要因素之一。

2.极高的族内婚姻。尼美村一直以哈尼族族内婚姻为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尼美村哈尼族与外界来往增多,也出现了少量族际婚姻家庭。尼美村无论是族内婚姻还是族际婚姻都首选哈尼语作为家庭用语。据了解,目前村内嫁入的外族有1个彝族和3个汉族。这些族际婚姻家庭中的外族媳妇在入嫁尼美村2-3年后也都慢慢地习得了哈尼语,可以使用哈尼语与人交流。

族内婚姻为主的婚姻习俗使得哈尼语成为家庭内部的首选语言,也是保证尼美村哈尼语生命力旺盛的另一重要因素。尼美村哈尼族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了母语的熏陶,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哈尼语,这保证了哈尼语的代代相传。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尼美村的哈尼族父母希望孩子能找哈尼族的儿媳妇,他们认为同民族的一起生活不仅交流起来方便,而且更容易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是长期流行族内婚的因素之一。

3.母语的高频使用。哈尼语是尼美村哈尼族的第一交际用语,且使用频率最高。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广播通知等都使用自己的母语。哈尼语在尼美村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尼美村有自己的村小学。孩子们在学校除了上课时使用汉语,课后和小伙伴玩耍时都使用哈尼语进行交流。逢周二和周六会有一些商家来村里卖东西,不管他是汉族还是彝族,商人们也更倾向于用哈尼语与村民进行交流。

4.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内部的认同是使用自己母语的向心力。从语言态度调查中发现,在问及“哪种语言最能代表自己的语言”时,尼美村村民普遍觉得哈尼语最能代表自己的语言,这说明母语在村民的心理层面的占比是很重的。他们还把母语看作民族的标记,认为是哈尼族的就要会讲哈尼语,对于那些外出返乡后不再说哈尼语的人表示不能接受,觉得那是“忘本”的表现。可见母语已经与民族情感融为一体,会不会使用本民族语言也成了民族身份识别的关键因素。

二、尼美村哈尼族的汉语使用现状

尼美村哈尼族除了熟练使用哈尼语外,还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为了解兼用汉语的情况,我们对196位村民(6岁以上)进行了汉语水平熟练度的统计。发现各年龄段能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尼美村哈尼族兼用汉语情况表

从表3可知,汉语水平“熟练”和“略懂”的共有165人,占总人数的84.18%,说明尼美村大部分的哈尼族都能兼用汉语。不同年龄段的汉语水平略有差别。第一,6-19岁的青少年汉语水平为“熟练”的有61人,所占比例为85.92%;略懂的有10人,占此年龄段总人数的14.08%;没有“不会”汉语的尼美人。经了解得知,略懂的这部分人属于刚入学不久的学前儿童。尼美村学龄前儿童从出生起主要使用哈尼语,入学后开始学习汉语。他们由于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因此还不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第二,20-39岁的青年人汉语水平为“熟练”的人数为54人,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96.43%;汉语水平“略懂”的有2位村民,她们分别是39岁的李批崩(女)和38岁的马和秋(女)。她们两位是未上过学并未外出务工过的女性,受自身的教育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其汉语水平只到“略懂”的程度。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使用,他们都能听懂一些汉语,而说的能力较弱。所以。20-39岁这个年龄段没有完全不懂汉语的人。第三,40-59岁的中年人的汉语水平为“熟练”、“略懂”、“不会”的占比分别为40.48%、30.95%、28.57%。该年龄段的汉语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性别上的差异。这一方面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有关。在过去,尼美村有很多“马帮”。从事“马帮”工作的都是男性。由于频繁地与外界接触,他们也慢慢学会了汉语。尼美村现在虽然没有赶马人了,但外出务工的依旧是男性居多。女性主要在家照顾老小和处理家里的农务,与外界接触较少,使用汉语的机会也少。另一方面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尼美村绝大部分男性都上过学,而女性从未进过校门的比比皆是。第四,60岁以上的老年人汉语水平明显较低,“熟练”的仅2人,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7.41%;“略懂”的仅6人,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22.22%;完全不懂汉语的有19人,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70.37%。在访谈中了解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人没上过学,也未出去外地务工,而是一直在家打理自家田地,在日常生活中也几乎用不到汉语。

综上所述,尼美村哈尼族的语言生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各年龄段兼用汉语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20-39岁>6-19岁>40-50岁>60岁以上。第二,从小在尼美村生活的小孩的第一语言是哈尼语,入学后开始系统地学习汉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汉语水平也不断地提高。第三,中老年段男性兼用汉语的水平比女性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产品,汉语的听说能力水平也有所提升了。

三、从尼美村的语言使用现状看哈尼族的语言和谐

语言的和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不同语言(包括不同的方言)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和谐共处,协调有序;在和谐中各尽其责,共同发展;既不相互排斥或歧视,也不发生冲突[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尼美村哈尼族基本上属于“哈-汉”双语型群体,村民对语言的兼用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其语言生活是和谐的。

(一)哈尼语、汉语各司其职

在尼美村,哈尼语、汉语各司其职。在家庭内部或村子里,哈尼语是主要的交际用语;学校课堂基本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教学,低年级的会辅以哈尼语进行教学;在村委会则视情况而定,开会时两种语言交替使用,总体来说,在能用哈尼语的情况下都会首选哈尼语进行交谈,需要用汉语时就用汉语交流;逢周二、周六是本村的集市,镇上的汉族、大新寨的彝族和本地的哈尼族商人主要使用哈尼语与村民交流,本村会汉语的哈尼族有时也会用汉语询问价格,村民的哈尼语和汉语语码转换自如。可见,尼美村村民的哈尼语和汉语各司其职、和谐共处。

(二)语言态度包容开放

尼美村虽是高度聚居的哈尼族村寨,但与周围彝族和汉族的交往也非常密切。交往过程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尼美村哈尼族村民的语言态度是包容开放的。他们热爱自己的母语,也认同其它民族的语言。因此,他们除了会自己的母语外,也能够兼用汉语,还有大概8个50-70岁的中老年人会说彝语。另一方面,汉族和彝族对哈尼语的包容度也很大,大多数人会听甚至会说流利的哈尼语。不同民族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村民李社三说道:“汉族或彝族来家里做客时,我们会先用汉语和他们讲,有些会彝语的还会用彝语与彝族人讲。而汉族和彝族会用哈尼语和我们讲,我们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哈尼语、汉语和彝语杂交着说”。可以看出,互相包容开放的语言态度使得各民族间的关系非常和谐融洽。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尼美村哈尼族的语言生活属于典型的“哈-汉”双语型。语言和谐是尼美村哈尼族语言生活的主流模式。他们既能够稳定地使用自己的母语,也使用汉语或彝语。不同语言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和谐互补。这样的模式不仅促进了民族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哈尼族词汇量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孩子的词汇量与其婴儿时期的看护者有关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