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易地搬迁移民社区治理实务研究
——以会泽县M社区“三区”社工项目为例

2021-06-21李贵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区长者骨干

李贵文

(1.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云南 昆明;2.曲靖师范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引 言

移民问题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移民居住空间的改变,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会泽县易地搬迁M社区居民来自不同的自然村落,和其他类似的易地搬迁一样,搬迁之后,居住空间发生转变,以熟人关系建立的社会结构网络被弱化,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在新的场域内,移民社区该如何治理?研究者以会泽县易地搬迁M社区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及文献研究等社会学研究开展对M社区的研究。

会泽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地搬迁的移民规模庞大,如何促进移民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意义重大。自2017年12月开始,会泽县相关部门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易地搬迁扶贫实施方案,2018年1月起,遵照搬迁对象识别确认程序,对搬迁户登记造册,2019年2月进行第一批搬迁,之后持续分批搬迁进城,其中M社区是首先搬迁的社区,M社区分为三个园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2019年底,引入社会工作组织曲靖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到M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随后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争取到民政部“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开展服务,社会工作秉持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探索易地搬迁移民社区治理的经验模式,开启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的历程。

一、易地搬迁移民社区问题分析

(一)社区移民层面

1.社会支持网络“断裂”。易地搬迁移民社会支持网络因居住空间的改变而改变。搬迁之前移民居住相对集中,不同村落开展着相应的民俗文化活动,这些民俗活动在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强化着居民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秩序。比如:在农忙时节的“换工”,岁时节庆的民俗活动,红白喜事仪式等,村庄持续的举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形塑着村落共同体意识,促进居民网络关系的规范化,约束着村民的行为。人类的社会关系网络自出生那天便开始萌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与家庭或家族成员互动而产生联系,形成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体的行为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搬迁之后,相互的网络关系随着空间的改变而改变,原来的社会网络关系被弱化或消解。基于熟人社会建立的网络格局被打破,新的邻里彼此陌生,社会网络关系陷入“断裂期”。如:在搬迁的移民中出现同一个村部分居民搬迁,或者部分亲属贫困户迁出的情况,居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反而变强,亟需重构新的秩序,搬迁带来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断裂”,形成短暂的“混乱”状态。

2.文化认同缺失。文化所具有的整合作用很可能将默认的公民联合在某种共同体的政体和共同的符号下,而文化的分离作用也会成为分化、斗争和冲突的焦点。[1]在易地搬迁形成的新型社区,发挥文化的正功能,促进社会整合,弱化文化的负功能,减少社会的矛盾纠纷,在相对同质化的范围内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村落文化函化场域内,彼此情感认同性较高,村内秩序比较稳定。搬迁进城之后居住空间的改变,居民从熟悉的环境搬迁至陌生的地方,接受新的文化氛围,尤其老弱病残数量占比较高,面临新的城市社区文化的适应更显力不从心,因此,构建新的文化模式,促进共同体的认同,重塑社区共同体以稳定社区居民的秩序,减少社区居民的分化、斗争和冲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3.参与社区活动意识欠缺。随着社会管理理念的转变,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倡导,政府主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市域治理现代化理念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在大力推进,倡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社区采用了网格化管理,每栋楼都有楼栋长。移民从管理相对松散的乡村到管理相对比较集中居住的社区,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适应管理模式,从被动的接受管理到参与社区治理,显得愈发困难。在治理中,促进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建立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影响移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主要是移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和移民政策的落实情况。[2]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发现,易地搬迁的社区居民与原居住地相隔较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成本剧增,城市居住生活成本增加,生计陷入困境,尤其对于60岁以上的长者来说,即使有劳动能力的,鲜少有工作机会,受限于工作经验缺乏,文化水平低下,就业更加困难,生计难以保障,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二)社区组织层面

1.兴趣小组缺乏引导,正功能发挥不足。社区兴趣小组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目的自行组织的活动团队,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的作用。兴趣小组的存在对于社区治理既有正功能的发挥也有副功能的发挥,引导小组正功能的发挥有利于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的建设,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M社区存在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有老年棋牌兴趣爱好小组、老年书法兴趣爱好小组、残疾人唢呐兴趣爱好小组、残疾人山歌兴趣爱好小组、妇女广场舞兴趣爱好小组、妇女刺绣爱好小组等,潜在的有儿童绘画小组、儿童书法兴趣爱好小组、长者山歌爱好小组等。这些爱好小组以兴趣喜好经常聚集在一起开展活动,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并且有微信群,在线上线下进行互动,彼此形成相对固定的网络关系。这些兴趣爱好小组需要了解和引导,充分发挥其正功能,引导参与社区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助于其社区主人翁意识的提升。

2.自组织培育困难,骨干能力不足。自组织是比兴趣爱好小组更规范的一个团体,是社区居民骨干及成员自发成立的有名称、有制度、有工作职责但未正式注册,在街道备案的团队。在易地搬迁移民M社区中,自组织成立的关键是骨干的选拔,通过入户走访、社区推荐、主体活动开展等策略发掘骨干,但是基于社区贫困户现状,贫困户文化水平低下、综合能力欠缺制约了骨干的选拔,培育自组织相对困难。

3.社会组织专业性不强。在易地搬迁M社区,不管是引进的社会组织曲靖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是本地培育的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移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个案服务的针对性、小组活动的设计主题及序列化服务、社区大型主题活动的把握等未能充分结合易地搬迁社区居民的深层次需求设计和推进。

(三)社区层面

1.社区居委会转变治理理念困难。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是引导社区治理理念转变的方向,基层长期处于工作“被安排”的实际情况,转变从“被安排”到主动“找事做”,首先需要转变治理理念。在实际调研中,社区人员经常感叹“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根线”,可见社区工作的繁杂,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处于“应付”状态。在M社区,不同村落的居民搬迁而至,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社区4个编制人员要服务将近1万人,明显出现人手不够,治理不周的问题。

2.社区工作者治理能力不足。社区治理能力最关键的一环是社区工作人员治理能力的高低,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不仅领会社区治理理念的精髓,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掌握社区相关业务知识,更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学会培育和挖掘社区骨干和社区人才,发挥社区潜能,联动社区资源,整合相关部门的业务。在易地搬迁M社区,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在培育自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活动、骨干培育、资源联动等方面还需要提升,尤其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方面的动员能力,方式方法单一,调动能力有限。

3.社区工作者创新治理不足。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易地搬迁的社区治理,各处情况不一,移民需求情况不同,如何针对社区具体情况,探索创新的治理模式,不仅需要对社区情况的充分掌握,更需要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治理具备一定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借鉴其他成功模式,在充分掌握社区特点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符合社区自身的治理模式。在易地搬迁M社区虽然已经进行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落实管理责任到人,根据社区人力资源打造了“新城大叔”品牌,解决邻里纠纷等经验模式,但是在社区深层次需求、治理体系建设、社区居民意识及宣传动员、社区工作者业务及综合能力方面、社区人力资源挖掘与培育方面依然不足。

二、项目化服务的目标与策略

(一)服务目标

本项目基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及社区治理理念,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方式为支撑,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的治理体系,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增进社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共同体的实现。

(二)服务策略

服务主要采取的策略包括:社区不同类型居民主题活动的开展以营造社区氛围,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通过社区推荐、入户访谈,主题活动等,挖掘社区骨干;采用活动主题参与式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化指导,培育社区自组织及社区居民骨干;通过资源的联动,大型活动的开展与宣传,促进社区潜能的发挥和资源的联动;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实践探索,不断的研究治理模式及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实践及理论的推广。

三、社会工作服务过程

(一)社区移民层面:提升社区移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1.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培养社区公民意识。社工进入社区的第一阶段工作便是初步的需求评估及建立专业关系,以取得进入社区的“合法身份”,“合法身份”对于社工进一步开展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入户访谈,熟悉社区环境和了解社区规划,与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积极组织社区居民成立自组织并开展相关移民社区融入的主题活动,推动专业关系的建立,树立社工在社区中的“合法身份”,而不被当作“外来者”引起社区居民的警惕或排斥。此阶段社工采用的入户走访、主题活动的开展成为一种服务与研究的策略,在活动中,社工得以直面社区居民的问题,能更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诉求和问题,逐渐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

2.挖掘社区骨干,引导社区骨干搭建社区自组织平台。在实际的服务中,妇女是最具活力的群体,选择谁来担任妇女领袖,社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另一方面,有为社区服务一定能力。M社区社工挖掘的妇女领袖是一位擅长广场舞的领队,为人和善,积极上进,擅长舞蹈,热心公益,在社工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社工骨干。为了进一步培育妇女领袖,社工与妇女们共同制定活动,引导妇女领袖参与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来提升专业能力,同时鼓励妇女领袖主动设计和执行相关主题活动,社工侧面进行指导和协助,帮助妇女领袖加强能力建设。在活动中协助成立女子舞蹈队,依托妇女之家在社区开展活动,扩大妇女领袖的影响力。此外,社工鼓励支持妇女领袖依托自组织开展活动,及时协助解决妇女领袖开展活动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活动设备缺乏、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扶持妇女领袖,为妇女领袖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培养社区骨干,推动社区人力资源的建设。社区长者领袖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挖掘的,搬迁之前是村组长,处事豁达,得到社区大部分长者的尊重,有参与工作的意愿,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第一次长者扑克大赛中积极主动承担协调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良好,具备成为长者领袖的条件。选拔为长者领袖之后,社会工作者指导长者开展活动,长者领袖虽然知识文化有限,但是心态积极乐观、尤其在解决长者意见分歧及矛盾方面游刃有余,在社区长者的带动下,社区长者参与活动积极。针对社区长者开展主题活动思路较少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多次入户访谈,对长者领袖进行指导,并协助社区长者领袖成立老年文艺队,链接老年大学对社区长者进行音乐、书法培训,根据社区长者提出的需求,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及时解决了社区长者领袖遇到的困难,为社区长者领袖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二)社区组织层面:规范自组织的建设及增强自组织的能力

1.引导社区兴趣爱好小组发展,推动社区自组织的建设。社区居民因兴趣爱好,存在5-8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团体,如:残疾人山歌组合、唢呐乐队、长者棋牌、长者书法等,爱好形式多样。针对社区兴趣爱好群体种类繁多,社会工作者深入沟通,推动建立社区自组织,吸引潜在的兴趣爱好者加入,为社区居民有相关兴趣爱好的群体搭建服务平台,链接外部资源进行兴趣爱好培训,促进社区自组织的形成。

2.培养社区自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引导自组织对社区问题的关注。针对社区自组织自身能力不足,管理不规范问题,引导社区骨干参与到社会工作站的建设中,对居民骨干采取参与式培训,培育社区骨干推进社区自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如:管理制度、职责功能、活动内容等。开展的活动符合社区治理需要,逐渐推进社区居民关注社区自身问题及社区居民需求的解决。

3.提升社区自组织的能力,促进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社区自组织的问题处理能力对社区具有较好的协助作用,在转变社区自组织骨干及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进行培训、参与式互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3]。通过社区骨干的赋能,社区骨干能参与到社区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之中,把社区问题及需求解决在社区层面。

(三)社区层面:转变社区工作人员的理念及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1.转变社区工作人员的治理理念,促进社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社区工作人员固化的行政工作模式影响社区治理的效率,社工通过讲解、培训、邀请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工主题活动,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对如何把社会治理理念转化为社会治理行动,借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实现社区治理理念到社区治理行动的操作化。激发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学习及参与培训、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证的考试,促使社区工作者了解社工,对新事物新方法能够更多的包容与对外部资源引进的持有相对开放的态度。经过努力,社区领导者不仅注册成立了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3人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证考试,通过社会工作资格证考试取得证书1人,还争取到相关部门如:残联、团县委、民政、司法、企业、基金会等项目及资金支持。

2.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推动社区工作人员治理能力的提升。居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治理能力方面的需求,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从社区治理理念、社区治理模式及经验、社区治理的体系构建、社区治理的操作层面,采用参与式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中探讨和总结,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治理的能力。

3.引导社区成立社会组织,弥补社区人力资源不足。社会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个体。针对社区人力资源不足、经费紧张等问题,倡导社区注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曲靖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培育和支持下成立了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成立的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来自各部门的项目,增加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弥补了社区人力和财力的不足,进一步实现更专业更精细化对社区居民的服务。

(四)社区整体层面:激活多元治理主体的联动及优势互补

1.基于社区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易地搬迁社区治理体系。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多元治理主体及其参与机制,在实际调研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形成了党建引领下多元治理主体优势互补的治理体系[4]。在社区居民层面通过自组织平台参与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挥资源联动及宣传动员的功能,社区提供平台,从平台总体进行社区治理体系的架构,形成了社会组织+自组织+社区+多部门协作治理的模式。

2.联动社区内外资源,聚焦社区治理。针对社区资源问题,充分调动社区内部资源及联动外部资源,引导资源聚焦到社区治理中,促进社区治理的优化。社会工作采取小组及社区工作服务策略,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选拔和培养大量的有一定能力的社区居民骨干[5]推荐为楼栋长、妇女之家家长、长者之家家长等,引导居民骨干参与社区居民议事会,及早发现社区问题、解决问题,如:针对邻里纠纷设置“新城大叔”专门处理社区居民问题,“新城大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新城大叔”平均每月解决纠纷10余件,实现了社区居民问题在社区层面解决的可能。

3.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优势互补促进社区治理效率。针对社区治理中社区工作繁杂的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在社区层面整合服务各相关部门及相关群体,实现资源的优化与服务的高效。先后联动引入民政、团委、残联、工会、司法、基金会、社会爱心人士等资源服务社区居民,形成了儿童之家、妇女之家、职工之家、残疾人之家等服务平台,培养了一批能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骨干,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激活了社区自治的活力。

四、项目的评估

项目完成之后进行了项目的评估,采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方式进行。在过程评估中,社会工作者能及时了解服务对象对活动的反馈情况,即满意度调查表,便于社会工作者及时调整下一次活动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及提升服务质量。过程评估中,每次主题活动完成以后随机抽5位服务对象填写问卷,评估结果显示,一年下来,直接服务人次数合计6242人次,主题活动开展83场次,满意度调查表413份,非常满意占57%,满意占21%,合计满意度占78%,如图1所示。

图1 主体活动开展满意度反馈表

项目完成后,完成培育14名骨干,培育了5家1站1会1校1中心的自组织,协助成立了会泽县Z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书1人,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多元治理主体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相关部门、社会工作人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体系,各治理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易地搬迁M社区治理。

五、结 语

社会工作者参与易地搬迁移民社区治理,是在当前社会治理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中,主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关系。社会工作者积极调动社区资源,培育社区组织,挖掘社区领袖,为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督导社区骨干开展活动,专业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区居民的观念和行动,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的活力与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促进易地搬迁移民社区治理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三区长者骨干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