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师资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硕士教学改革初探
——以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为例

2021-06-21中国农业大学

亚太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师资

中国农业大学 梁 彦 郭 鑫 崔 山

一、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建立背景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前身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2011年设立,隶属园艺学院一级学科林学下,成为一级学科,授予农学学位。学院师资以园艺系教师为主,风景园林专业建筑类、工程类、规划类师资薄弱。因东西校区地域限制,与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等学科交叉类专业鲜少交流,学科渗透率低下,交流与实践环节需改变与拓展;学科培养过程中,学生培养方向不够明确,学硕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精准化,导师管理机制存在弊端。为适应学科发展,探索新专业教育之路,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园林系师生与学校及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农业大学于2018年成功申请设立风景园林学(工学)硕士点。它创新性地采用“五院合建”模式,将学位点挂靠园艺学院。园艺学院针对学科学位类型转变、专业发展现状与社会趋势变迁,结合多元师资背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于2020年7月形成初步方案并予以实施,风景园林学是中国农业大学首个通过自主审核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二、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教学改革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更新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将“培养服务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从事研究、规划、设计、管理与建设户外自然或人工境域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作为新的培养目标,着重研究“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自然环境”与“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建成环境”两大问题,立志培养交叉工、理、农、文和管理学等不同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二)多元师资引入及导师制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培养创新性采用“五院合建”办学模式,引入多元师资背景体系,专业师资覆盖五个学院、23个专业。

学院一改校园导师专一制,采用校企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校园导师以园林系教师为主、其他四院为辅联合培养,企业导师为校外十个风景园林教学实践基地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对学科硕士进行综合培养,在提升专业文化知识之时锻炼社会实地技能。

(三)新课程体系设置

为明晰专业培养方向,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精准化,院方根据专业特色将原六大培养方向进行优化更新,下设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与景观工程四大研究方向。专业选修课按不同培养要求分为四大模块:历史与基础理论、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和国土空间规划、园林植物和景观工程技术(见下表)。要求学生每模块至少选修一门,再根据培养方向与兴趣选修其他课程。无论是专业必修还是选修课,都在本专业基础性课程设置之上,考虑了不同研究方向的针对性要求,以帮助学生构建既全面又专注的知识体系。

2020版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新课程体系专业课部分

(四)学科授课方式调整

在多元师资背景下,教师授课方式需融合与调整,不同学科教师教学应相互渗透与互相配合。原学科授课方式以教师主讲或学生PPT汇报为主,讨论与指导环节较少,学生上课效率低下。针对现状,教学改革中调整了授课方式。

1.理论教学与汇报讨论

学科授课鼓励“一师为主,多师为辅”,形成学科交叉与师资融合。课上主要采用授课与研讨结合模式,将课程重难点与主要学习内容传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比如,人居环境导论课程,由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分别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探索一定区域的人居环境特征与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

2.设计指导

风景园林学硕士设计类课程创新性采用跨专业多学科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与整合设计能力。比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由一名主讲教师先进行理论与规范讲解,并布置相关任务书,学生与导师双选后,每位教师专注辅导三名学生开展深入工作。课堂以向个人导师汇报与小组讨论为主,定期进行全班汇报与交流,后由每位教师进行提问与指导。这种授课形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全面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得到针对性的辅导,个人作业也从宏观把握到细节规范都得到有效且正确的指导。

3.考察实习

以“五院合建”为导向,鼓励学生参加综合性、敏感性和前沿性的设计竞赛,开阔视野,增强表达。2019年,北京国际花园节大学生花园(花境)设计竞赛让“五院合建”模式得到首次尝试。在竞赛中,每一支队伍成员均来自不同学院,并发挥专业所长。园艺学院主导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主导结构把控,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导文思与艺术,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导前期调研分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成效显著。

三、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教学改革成效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首轮教学改革已施行,学生反馈良好,教学改革初显成效。

1.学科硕士培养方案更为清晰精准。通过优化培养方案,首创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体系,培养学生关注行业动态的远见与国土空间尺度的全局观,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基。

2.多元师资联合授课满足学生不同知识领域需求。创新性采用“五院合建”模式,发挥团队教学优势与课程渗透实践,科学配置硕士生不同阶段与方向的课程。

3.校企联合培养制提升学生理论落地能力。校园导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多专业的思辨能力,拓宽了知识体系;企业导师设置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了独立辩证思考与整合设计能力。

4.搭建全新授课模式与优化考查实习让理论和实践在现实中完美融合。充分利用校方办学平台与北京市资源与区位优势,跨专业探讨交流,使课内辅导与课外实操渗透实践。

四、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教学改革不足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首轮改革虽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不足。

1.学硕与专硕培养方案区别不够明晰。虽调整了学硕与专硕的培养方案,但仍旧糅杂,学位定位仍旧不够清晰。

2.教师学科特色发挥不充分。“五院合建”既是创新也是挑战,多元师资的交融平台难免造成单一学科特色的不鲜明,学科教师难以注重自身学科与专业定位,学生难以明晰教师角色定位。

3.同一堂课多教师主客分工不明显。每位教师的教学重点与教案存在自行确定现象,造成课堂知识点重复、教师分工不明确、作业要求不统一等问题,影响学生理论学习与拓展巩固。

4.辅助理论课程的实践培养环节不到位。实践活动仍旧有所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培养要求。

五、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教学改革改进策略与建议

1.明晰学硕与专硕培养界定。建议院方在充分明晰学位区别定位基础之上,向学硕增设细部学科培养,如学术研究、交流写作等,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体现学术内涵与培养细节,提升学硕专业研究素养。

2.注重授课教师学科与专业定位。建议授课教师应当明确课程在学科培养中的定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打造专业课程,发挥专业优势,使单一学科的特色能够鲜明。

3.明确同一堂课多教师的主客分工。建议每位教师的教学重点与教案由教师团队共同讨论确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课堂上应进一步规范课堂秩序与要求,使主客分工明显。

4.提升实践培养环节。建议院方充分抓住北京市区位优势与资源特征,增加学生实践学习课程,包括跨学校、国家交流与实际案例考察,丰富学生的专业实践。

经首轮改革验证,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教学改革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它通过“五院合建”模式构建多元师资平台,成功转变了学科目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农学向工学学位过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改革之后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优化与革新。总而言之,它为后续教学改革推进奠定了基础,为风景园林学学科改革及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师资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