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斜头畸形发生率的影响
2021-06-21踪静婷
张 玲,踪静婷,周 伟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扬州,225001)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出生1 h内体质量﹤1500 g的新生儿[1]。随着围生期以及新生儿照护水平的不断进步,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2]。该类患儿胎龄小、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如果不能够及时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会增加患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斜头畸形就是其中之一。斜头畸形是指发生于婴幼儿出生前或出生后因外力而造成的一种多维度颅骨畸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婴儿头颅畸形[3]。斜头畸形发生主要是由于婴儿枕部的某一区域长期受压,这与长期习惯同一侧的睡姿有关。本研究探讨了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斜头畸形的发生率与发生的严重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医院NICU收治并存活的1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对照组,男8例,女8例,胎龄(30.17±1.52)周,出生体质量(1197±221)g,住院天数(42.19±10.28)d。选取2019年7月—12月医院NICU收治并存活的17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观察组,男8例,女9例,胎龄(28.36.±2.08)周,出生体质量(1013±127)g,住院天数(40.71±12.35)d。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正确执行医嘱,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包括转变护理人员对斜头畸形的认识,定时更换卧位并结合“鸟巢式”护理,自制定型枕的应用、改变护理人员的喂养习惯等。
1.2.1 转变护理人员对斜头畸形的认识:利用晨会或科室集中开会时间,不定期安排业务学习,讲解斜头畸形相关知识,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斜头畸形不只影响患儿头部美观,更重要的是中重度斜头畸形会影响患儿的智力的发育,从而使护理人员能主动运用精细化护理措施去护理患儿。
1.2.2 定时更换卧位结合“鸟巢式”护理:早期患儿往往病情较重,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限制了患儿活动与体位。护理人员采用每2 h更换1次体位,采取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更换,侧卧位时需要洗浴用毛巾垫好后背,防止护理人员离开后更换的体位短时间自行恢复至原来体位。患儿病情好转,无机械通气时则增加俯卧位与侧卧位、仰卧位的交替更换,俯卧时需有人看护,防止窒息。同时去掉电极片,防止胸腹部的压伤,并要确保血氧饱和度探头连接在位。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均采用“鸟巢式”护理,床头抬高15°~30°,并保持患儿中线体位。
1.2.3 自制定型枕的运用:由于新生儿专用护理包费用相对较高,也不便于清洗消毒与更换。科室采用消毒后的棉质小毛巾,根据患儿的头围的大小做成合适患儿头围的头圈,在患儿睡眠时加以塑型。
1.2.4 改变护理人员的喂养习惯:由于护理人员操作的习惯性与方便性,常常在固定一侧给患儿喂养,导致患儿养成固定一侧睡觉的习惯。精细化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轮流交替更换喂养方向,使患儿形成不同侧的饮食习惯以及进奶后的不同侧睡眠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患儿因长期同一侧进奶而习惯于同一侧睡姿。
1.2.5 改变温箱罩的开口方向:根据发展性照顾的理念,日光灯的光线太强,不利于患儿的睡眠。患儿在出生前在胎儿期就已经初步形成昼夜节律[4]。该类患儿都是放置于温箱中,这就需要用遮光温箱罩对温箱加以遮盖。根据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要求,需要定期打开一侧或全部关闭温箱罩,而打开温箱罩开口方向。对照组常规护理中为了便于观察与护理患儿,倾向于打开同一侧的温箱罩。精细化护理则需要轮流交替打开两侧的温箱罩,避免患儿因光线的问题,养成同一侧睡眠习惯,使患儿逐步因条件反射轮流更换面部的朝向。
1.2.6 袋鼠式护理:科室在患儿病情稳定能经口喂养后,固定时间邀请患儿的母亲进入病房,开展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又称皮肤接触,是指父(母)亲与新生儿皮肤与皮肤接触,将只穿尿布的婴儿放在父(母)裸露的胸腹进行护理的一种方式[5]。在母亲进入病房期间,不仅能够患儿提供亲肤接触的机会,也促进了患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行为,使患儿适应不同侧的喂养,避免了因同侧喂养固定了睡姿。同时对患儿母亲进行了健康宣教,并教会家长患儿出院回家后如何预防患儿的斜头畸形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斜头畸形发生率与发生的严重程度,严重程度选用了文献报道中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按经颅斜径差(CVA)[6]需进行以下定位:①额颞点:额部两侧颞嵴弧最内侧的两个对称点;②“人”字形点:测量头围时皮尺与人字缝的交点;③经颅斜径:用游标卡尺或弯脚规测量从一侧额颞点到对侧人字点的距离。CAV=最大斜径-最小斜径。斜头畸形的严重程度根据CAV的测量值分为:轻度﹤3 mm;中度3~12 mm;重度﹥12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斜头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斜头畸形发生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儿斜头畸形分型比较[n(%)]
3 讨论
斜头畸形多数是因早产儿长期偏向一侧睡眠所致,这种斜头畸形又称为姿势性斜头畸形[7],中重度斜头畸形会影响婴幼儿的脑容量和形状,使语言习得缺陷的风险增高,还有可能延迟运动技能的发展,导致视野的缺损等。有报道[8]指出,新生儿出生时斜头畸形的发生率为8.2%,随后根据婴幼儿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生后6周龄时发病率显著增加到至16%。对于发生斜头畸形的患儿,虽然后期有多种矫正与训练的方法能改善患儿的斜头畸形,但护理人员在患儿住院期间积极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斜头畸形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转变对斜头畸形的认识,改善喂养习惯,并通过定时更换卧位结合“鸟巢式”护理、自制定型枕的运用、改变温箱罩的开口方向、袋鼠式护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斜头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斜头畸形发生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提示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同时开展精细化护理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此外,还需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精细化护理重要性与斜头畸形的危害的认识,使精细化的护理能真正落实到位,提升护理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