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年,我和金华日报副刊的故事

2021-06-21何百林

传媒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驻点日报社副刊

文_何百林

到今年元旦,我当记者已满18年。18年来,我见证了传统媒体行业的繁荣与变迁,也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彷徨与奋进。18年来,变化的是日益增多的白发、开始老花的眼睛,不变的是对记者职业的热爱、对新闻理想的坚守。

回望我的写稿生涯,梳理我与党报的情缘,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变化:18年前,我是金华日报副刊的通讯员;如今,我是金华日报副刊的一员。

曾是金报副刊通讯员

到金华日报社工作前,我曾在一所乡村初中当了5年老师。学校给每个办公室订阅了一份《金华日报》。工作之余,我每天读《金华日报》,最喜欢看的是副刊版。当时,《金华日报》副刊版有固定的版面,有不少吸引人的栏目,定期刊发一些文化和文学类稿件。

看报时间长了,我开始自己试着写一些文化类的小稿子,有时也会写一点纯文学作品。写得多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金华日报》副刊版编辑投稿。当时,《金华日报》副刊版办得很活泼,也很有文化气息,并集聚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乐于帮助通讯员的资深文化记者和编辑,比如苗青老师。

那时投稿都是通过纸质信件。一般是先到镇上唯一的一家打印店,将手写稿件打印出来,再寄到金华日报社。在2000年4月24日前,寄信地址是“金华市马路里18号”,之后改为“金华市双龙南街276号”。

2020年7月,采访救人英雄、一等功臣王亮

每次投稿信件寄出后,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会一期不拉地仔细阅读《金华日报》副刊版,生怕漏过自己的作品。那种心情,除了期待,更有一丝紧张。

当时,我投稿最多的编辑是苗青老师。很幸运,在她的帮助下,我的一些稿子开始偶尔在《金华日报》副刊版刊发。尽管只是一些“豆腐块”,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荣耀。每次自己的稿子刊发后,我都会将当期的《金华日报》珍藏起来,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细细翻看。一是自我欣赏一番,二是看看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金华日报》副刊版的鼓励下,我才逐渐走上以写稿为职业的道路。

多次转岗加盟金报副刊

2002年12月,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我考入金华日报社,被分配在金华晚报要闻部。2003年元旦,是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

到报社上班后,我主要承担金华晚报“热线新闻”的值班和采写任务。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记者,因此刚开始走得并不顺利。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工作第一周,当我整天为找不到采访线索而发愁时,一起考进报社的其他同事已开始在头版刊发稿件。我内心的焦虑和慌乱,大约持续了半年才有所好转。直到一年后,我才逐渐适应记者工作。

除了新闻线索少,采写的好稿少也是我面临的一大压力。即使是在工作一年后,我采写的稿件依然很少能上头版。好在金华日报社内部一直有着浓厚的新闻创新创优氛围和良好的“传帮带”传统。当时,金华晚报要闻部主任邵建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信任,金华晚报分管副总编俞平则成为我的免费“业务导师”。在报社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慢慢走上正轨。我在金华晚报要闻部工作了8年,先后承担多个领域的跑线任务。尽管这8年干得非常辛苦,但很有收获。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一直很忙,我没有精力去写文学类作品。尽管如此,偶尔也会写一两篇,《金华日报》副刊版依然是我的首选投稿目标。

2011年,因之前的驻点记者回到金华,报社需要派一名记者到金华日报义乌新闻中心做驻地记者。报社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去义乌驻点。

当时,我的女儿才5岁,在金华一所乡镇高中当老师的妻子平时工作也很忙。我和妻子都不是金华人,如果我去义乌,女儿就要由妻子一人照顾。因此,刚开始我有些犹豫。

不过,我很快就决定去义乌。义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在省内新闻界,义乌一直有“新闻富矿”的美誉。去义乌驻点,虽然会比在金华市区上班辛苦很多,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好新闻的机会更多。当时,一向十分理解我的妻子也坚定地支持我去义乌驻点。于是,我从金华晚报要闻部转岗至金华日报义乌新闻中心,一干又是8年。

到义乌驻点后,我对党报的重要意义和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义乌的8年时间里,包括时任金华日报社社长陈东在内的诸多报社领导、前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让我从一名年轻记者逐渐成长为报社新闻创新创优的骨干记者。

2019年7月,考虑到生病的妻子和上初二的女儿都需要照顾,我向报社领导申请调回金华,在报社新闻研究室工作。2019年12月,报社实施机构改革,我转岗到金华日报文化理论采访部,正式成为金报副刊的一员。

积极弘扬金华文化

实施机构改革后,金华日报文化理论采访部主要承担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采访工作,采写稿件对应的是《金华日报》副刊版和“金华新闻”客户端上的“人文”栏目。

尽管不少人都在说现在没人看报纸,但我始终坚信,副刊版是一张报纸的气质、品位和灵魂,只要内容和品质过硬,报纸仍然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况且我们的优质内容不只是在《金华日报》上刊发,“金华新闻”客户端和金报集团相关新媒体平台也会刊发优质的副刊作品。有时候,我们刊发的优质副刊内容还会被金华市相关部门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转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目前,金报副刊版集中了原金华日报周末部、社文部的骨干记者和编辑,并充实了一批熟悉新媒体操作、热衷副刊领域、有干劲有实力的年轻记者。作为金报副刊版的一员,我与所有部门同事一起,充分发挥党报的宣传和引领作用,积极为弘扬金华本土文化、做大做强金报副刊出谋划策。

在重大主题报道和时政新闻方面,金报副刊版也承担了相应的工作。2020年3月,在金华疫情防控的僵持阶段,我与部门小伙伴一起策划推出了“春天的心愿”系列报道,通过关注一线防控人员、志愿服务队伍、康复新冠患者等多个群体,以细腻的笔触、人文的视角生动展现金华疫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这组报道4次获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巧合的是,目前金报副刊版的分管领导是金华日报副总编辑俞平。作为金报集团分管副刊版时间最长的现任副总编辑,他再次成为我的免费“业务导师”,对我平时的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18年来,我很庆幸自己与金报副刊结缘,也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批像陈东、俞平、苗青这样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友善包容的领导和前辈。正是在金报副刊的引领和众多业界前辈的帮助、鼓励下,我才能在新闻的道路上走得稳健。对此,我始终铭记于心,并努力将其化为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持续动力。

目前,传统媒体面临多种挑战,对于一名有着18年从业经历的党媒记者来说,我自己也面临媒体融合的转型压力。但我坚信,只要始终心怀新闻梦想,并能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再远的终点也能抵达!

猜你喜欢

驻点日报社副刊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关于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发展的思考
Zhejiang in Jin Yong’s Wuxia World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检察版(四)
利用远教站点,落实驻点干部带学
随县教育局与帮扶户“结对认亲”
2300名干部进村“串户”办实事
“一线为民”的庐阳探索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