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6-20赵洋姜璇康丽

高教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赵洋 姜璇 康丽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自動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评价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深度分析自动化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构成,以及引入翻转课堂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提出的改进措施可以使本课程的学习与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结合更为紧密,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自动化核心知识体系与专业英语知识结合起来。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2-0133-05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the teaching modes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learning effect of the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Automation" course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course setup of the nuclear curriculum group of automation disciplin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of this course are presented.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measures can enhan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the curriculum group, and fully impetus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the clas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students to better combine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automation discipline and specialized English.

Keywords: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Automation;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自动化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和国家科技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自动化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更新最为活跃的重要工程领域之一,几乎应用在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中[1-2]。当前,以先进自动化技术作为支撑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战略重点。以东莞市为例,东莞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为解决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自动化程度低、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东莞市政府于2014年发布了《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旨在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以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等实现“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3]。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深刻意识到,企业转型升级除了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先进设备的效能。东莞理工学院作为目前地处东莞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培养出产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我校于2013年开设自动化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工程实践与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目标。自动化专业属一门跨学科综合性[4]专业,主要知识体系包括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理论基础,以及电工电子、传感技术和编程语言等具体技术手段。本专业课程覆盖内容广,知识跨度大。因此,为更好地让本专业学生对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有清晰认识,并掌握本专业所要求具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我校自动化专业的骨干教师在充分探讨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应我校专业定位和培养特色的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并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进行了多年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期培养出真正受用人单位欢迎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5]。本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有:《Matlab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技术》和《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以上课程理论或实操内容丰富,基本涵盖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会选用英文资料或教材内容介绍所讲授课程的基础和前沿知识。因此,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对于工程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应用外语进行学习和工作,还可以让学生具有了解和洞悉不同国家工程文化和差异的基本能力[6]。在此背景下,设置《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并面向课程群内的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扩展国际视野,具备跟踪国内外先进自动化技术成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6-8]。

一、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自动化专业英语》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课程,是一门英语与自动化技术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科技文献的表达特点和翻译技巧等。本课程旨在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拓展专业英语词汇量,掌握专业英语的特殊语法规则,培养学生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使英语成为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有效工具,为学生熟练阅读和翻译英语资料,正确撰写英语研究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从作者针对该课程的多年讲授经验和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现有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不同出版社出版了多种《自动化专业英语》教材。但是教材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所涉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题有限。此外,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成果更新较快,传统课本型教材无法快速跟踪,从而难以将最新成果的英文素材及时补充到教材中。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完全是用英语来讲授专业知识,而应该兼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科普性。因此,选择一本固定教材很难做到这一点。

(二)教学内容选择

根据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大三上)进行。此时,学生一般已经学完《Matlab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和《PLC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并从该学期开始先后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和《机器人控制技术》等课程。因此,如何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兼顾已经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和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堂教学模式

自动化专业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课堂上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同时,专业英语书面表达的特点主要有:长难句较多、新技术词汇和术语较多、文章前后逻辑性强等。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也倾向于采用自己主讲的方法,与学生互动和让学生自行实践的机会较少,课程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也不高。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能感受到专业英语课堂和普通大学英语课堂的差异性。多数同学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認知就是多学习和了解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

(四)学生英语基础

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有的同学可能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个别基础较好的同学有可能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因此,教学班级内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较难保证教学效果。此外,专业英语自身所具有的名词性表达多、被动语态应用多、非谓语形式使用频率高、长难句多,句子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等特点[10],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有较大的学习障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讲解重点倾向于语法层次分析和语篇分析,那么很多同学都会因为内容比较晦涩枯燥而严重抑制学习热情;如果讲解内容轻视语法,举例多以简单句呈现,那么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会认为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鲜有收获。

(五)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多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手段。期末考试主要针对学生对专业词汇、术语、常用表达方法和英汉互译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受题型和考查范围的限制,这种传统的考评方式不能完全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比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分析和表达能力。这些内容较难在期末考试中加以体现。因此,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和方式应该多元且多样,并且以此反向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结合《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主要遇到的问题,尝试在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

综合比较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自动化专业英语》教材,选定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围绕三大主题设置了15个单元,每个单元由2篇阅读和1篇专业英语知识介绍构成,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1]。

由表1可以看出,该教材所包含的教学素材中补充专业知识部分较为全面,但是阅读部分没能覆盖我校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内的全部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做出相应调整。即在教学内容上,任课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内容,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资料[11]。因此,本课程在完全保留所选教材中补充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保留阅读部分的内容,并增加其他素材形成最终的教学内容。未被选择的教材内容作为学生课后的兴趣读物供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本课程为2学分共计32学时课程,一般安排16教学周(内容讲授安排15周,最后1周用于复习和知识补充),以每周讲授1个单元作为正常教学进度,并根据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性质合理分配不同教学主题所占的比重。调整后的专业英语教学主题和阅读内容如表2所示。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引入翻转课程教学模式。即,表2中的教学单元里面,任课教师抽取一些科普性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小组,由小组同学自行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整理并阅读后提取出关键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安排1~2个小组分别做一个20~25分钟的报告或讲座,由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通过比较不同教学主题的特点和差异,选择一些热门研究领域作为翻转课堂上学生的素材,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受课堂时间限制,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不能走上讲台做英文报告的同学,将以一份英文文献检索和阅读报告作为本环节的完成内容。

(三)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改革

为更全面地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等因素的占比由原来的30%提升至50%,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由原来的70%降至50%。其中,平时成绩又由三部分构成,具体占比情况如下:课后作业(15%),文献检索报告或课堂英文报告(25%),随堂翻译练习(10%)。此外,期末试卷题目的难度也进行了重新调整,较易题目占15%,中等难度题目占50%,较难题目占35%。优化后的考评方法充分考虑了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并兼顾知识掌握程度的客观性。

三、教学实践效果与总结

《自动化专业英语》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内课程相关的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术语及常用表达方法;提升对英语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具备一定的查阅英文文献、阅读和理解文献内容的能力;掌握常见的科技论文写作句型和表达方式[12]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水平,成为真正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从2017年开始逐步推进并不断优化,已针对三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从实践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度、主动与老师交流的频次有所提高,学习热情也有可观改善;从期末考试的卷面情况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卷面成绩可以达到中等到良好的区间。同时,在未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还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 少部分同学因为英语基础较差,对本课程的学习信心不足。针对这部分学生,因多加强英语学习方法的介绍,必要时多增加一些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部分同学课上表现良好,但课后在英语学习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比如不喜欢背单词,不愿意做练习等。对于这部分同学可以和他们确立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学生如果尚未通过四、六级考试的话,可以将在课程开课学期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自動化专业英语》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我校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深度分析并结合我校自身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所提出的具体改革方法兼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

1. 教学内容并不受限于所选用的具体教材,而是根据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行相应选择和调整。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与本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关系紧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英文词汇、术语和常用表达。

2. 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主题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锻炼自己检索英文资料、阅读和消化文献内容、制作PPT并用英语来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书艳.自动化专业英语(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赵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借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0,27(1):115-119.

[3]东莞市政府.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Z].2014.

[4]彭熙伟,廖晓钟,冬雷.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72-74.

[5]赵洋.计算机控制与检测课程群建设与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10):209-212.

[6]叶依群.“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0,32(2):145-150,156.

[7]孙凯,魏蓓蓓,葛爱冬.应用型高校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7):121-123.

[8]杨刚.自动化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88-90.

[9]黄景涛.面向国际交流能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154-155.

[10]赵瑞林.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文献翻译的研究[J].自动化仪器仪表,2016(4):140-142.

[11]石小娟,黄刚,刘允.以外语类专业为例对“双创”实践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6):229-232.

[12]杨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97-9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