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1-06-20马昕

高教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马昕

摘  要:“课程思政”是指将大学的育人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育人的格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大学一门重要的通修课程,应该顺应“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完善和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制定上、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上逐步渗透和强化基础课的育人功能。文章通过介绍一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探索出一条适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特点的“课程思政”新途径。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3-0135-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which means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lass teaching, is used to establish a correct three outlooksand forma pattern of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The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s an important general course in universities, should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concept to improve and revise the syllabus and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e basic course of education function is penetrated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ed by the teaching goal setting,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explore a new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Keywords: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实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方式,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2-3]。

当今大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思想政治教育是诸如“马克思主义原理”等思政理論课的教学范畴,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而自己的专业课程应该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与专业技能的提升为主要职责。这些观念都导致了思政课与通识课、专业课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影响了高校育人的效果[4-5]。实际上,如果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就能形成育人格局,达到配合思想政治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要求,从而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发展[6-8]。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大学的重要通识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让学生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运算技能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处理数理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研究自然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中出现的统计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

以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依靠思政类的理论课来完成。但是学生普遍忽视思政类课程的教学,导致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想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还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来弥补原有的思政理论课程的不足。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在讲授专业课程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挖掘理论知识中所关联的思政要素,并将其有机的引领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培育德才兼备的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而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其中有许多思政元素可以思考、挖掘和提炼,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家国情怀等元素融入课堂,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加入思政元素,可以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正确三观的引导,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方面的科学精神、逻辑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真正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三全育人的任务,完成立德树人的要求。

此外,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用性强和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紧密[9-11],大学生们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课程中展开思政教育,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所有理工农医及经管类专业的通识课,授课对象人数多,涉及面广泛,并且这门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三学期,学生的思政理论有一定的基础,再结合上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确实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

(一)将思政教育渗入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引领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指引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课堂的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完成标准。[4]依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教学大纲里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培养目标的要求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需要达成三个目标(见图1):第一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第二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应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知识迁移来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目标——育人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由这三个目标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第三目标对其他目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大学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12]。

传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是“传授知识、举例说明、解答例题”三步曲的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出现犹如蜻蜓点水,致使本门课程的第三目标这一终极目标与前两项目标相距甚远。这种忽略学生的思政培养而只注重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空有理论而无思想的学生,是完全有违教学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政课堂中,教师要把“育人”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在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时合理地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大纲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哲学思想能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13]。

比如,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次课的时候,教师一般会提到该学科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这时可以特别介绍一下我国在这门课程研究领域的先驱者——许宝騄教授。许宝騄教授在加强独立随机变量列的强大数定律结论、多元分析、参数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多元统计分析的奠基人之一。许宝騄教授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任教,但他心怀祖国,学有所成后就毅然决然的回国效力,在北大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讲习班,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才。通过这些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历史与辉煌成就,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让学生自发学习许教授献身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再比如讲授数学期望的时候可以在最后做个学习延伸:除了课堂上所讲的经典数学期望外还有非线性数学期望。我国的彭实戈教授在非线性数学期望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建立了动态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g-期望理论。这一期望是研究金融数学的非线性动态定价问题以及动态风险度量问题的重要工具,经常被应用到实际金融市场中。这样的学习延伸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課外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类似种种,将思政元素渗透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中,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育人”目标,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

传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内容一般只有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思政元素只是以自学形式或选学内容辅助性地穿插到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因此淡化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14-15]但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仔细挖掘,可以挖掘出许多思政元素,这些都可以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起到有效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内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融入教学内容中,有机的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把思政元素融合于专业知识中,既可以让学生显性地学到专业知识,又可以隐性地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思政教育走进课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例如,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用人名来命名的,比如泊松分布、切比雪夫不等式、李雅普诺夫中心极限定理等,教师在介绍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适时穿插一些名人轶事,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课兴趣,还能让学生树立勇于奋斗、不畏艰险的学习精神,教育学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具备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而在介绍数学期望时,理论知识是指数学期望又称“均值”,或者说是对未来的预期,老师可以通过抽奖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数学期望是理性决策的基础,通过计算期望可以让大家对未来要有切合实际的期望,能够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任何一个决定,不能只考虑最理想的结果,还要考虑到最理想的结果出现的概率大小和其他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否则,若只考虑最理想的结果,那么由比尔盖茨从大学退学创业成了世界首富,大家是不是都应该从大学里退学呢?因为从大学退学的最理想结果就是成为世界首富。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对退学成为首富的事件期望的计算,分析出成功概率非常低,由此劝诫学生凡事要脚踏实地,不能轻信盲从,无论理想结果看起来多么诱人,都要经得起诱惑。毕竟幸运儿都是极少数的。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事件期望还是由原本事件的分布得到的,脱离了实际的期望是难以实现的,唯有制定合理的目标,再通过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在学完贝叶斯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该公式解释《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中为什么周幽王点燃烽火后诸侯不来救援。通过贝叶斯公式将这个典故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假设诸侯开始对周幽王的信任度为0.8,利用贝叶斯公式可以得出周幽王第一次烽火戏诸侯后,他的可信度下降到0.444,而后对贝叶斯公式进行修正,计算出第二天诸侯被戏耍后周幽王的信任度就下降到0.138。如此低的可信度,不要说点燃烽火了,估计把整个王城都给点燃了都没有用。在解释完这个问题后,可以顺势问学生:这个故事给你们什么启发?其实从这个经典案例的引入,就能让学生懂得做人要守诚信的道理,由此自然而然地向学生宣扬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由此可以水到渠成地向学生宣传十九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民基本准则的内容。

(三)将思政观念嵌入教师意识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关键。马克思曾说过:“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6]。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要以教师思想政治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切入点。为了把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教师本人要好好学习和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唯物辩证法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产生政治上的敏感度,深入挖掘出本课程的思政内容[17-18]。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把相应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理念传播给学生。共产党员是党中央各项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捍卫者[19],由此可见党员教师更应当成为思政教育理念的主要践行者,做好其他教师的引领工作。最终形成一支专业和思想都过硬的课堂思政教师队伍,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还潜移默化间进行全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将思政教育浸入课程实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属于数学学科中应用性很强的特色科目,广泛使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科学及生活实际等各领域。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能用概率论的思想解决“随机”事件的问题;用数理统计的观念去发现“数据”并且处理各种数据资料。因此本门课程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会有很多实践应用,比如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比赛等大型的比赛、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统计局等政府机关组织的社会实践等等。教师在这些实践应用中渗透入思政教育,能够起到巩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潜移默化间完成了对学生三观的培育和塑造的效果。

比如,实践应用中的第一步是抽取样本,在这一步中,告诫学生在抽取样本的时候需秉承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虽然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数据都因为种种原因,存在脱离实情的现象,但不实的数据分析出的结果也是有违现实情况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虚假信息会大大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因此在实践应用的第一步,就需要向学生说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让学生迈入社会前就培养好认真严谨求实的良好行为品质和办事作风。再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本门课程的所学参与到各项统计实践中,在实践应用中关注民生民意,深入了解和挖掘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是否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小的短板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将课堂上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充分结合,由大家群策群力,从大学生角度对国家政府进行建言献策。由此不但能完成教学的第一目标(知识目标)和第二目标(能力目标),还能培养学生为国家出力的责任精神,树立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达成教学的第三目标(育人目标)。

三、结束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本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渗透入课程全过程,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传授给学生,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保持思政教育的敏感性,多方位多渠道探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的途径,从课程的知识点深入挖掘思政内容,保持在课程原本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因势而导,这才是科学的思政理念。

参考文献: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代玉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3-65.

[3]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0):42-43.

[4]江颉,罗显克.新时代课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5]奚迪.高校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57-59.

[6]李习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药学专业教学的探讨:以

《药事法规》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81-83.

[7]郑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59-61.

[8]吴珞.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推进方法初探[J].高教学刊,2020(04):72-74.

[9]纪跃芝,王纯杰,曹蕾,等.《应用回归分析》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250-252.

[10]董小刚,郭志元,袁晓惠,等.《多元统计分析》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5):148-149.

[11]毛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与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之探索[J].高教学刊,2020(14):70-73.

[12]刘宝平.“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报,2019,19(2):63-65.

[13]张艳,陈美蓉,王亚军,等.课程思政理念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

(12):80-81.

[14]吴红艳,吴美华.理工科课程实践“课程思政”的道路探索——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6): 105-107.

[15]韩彩虹,夏荧,庞思敏,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思政元素的探究与融合[J].教育观察,2020,9(1):103-105.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贾朝勇.漫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哲学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1-2.

[18]王东梅.概率统计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探析[J].学理论,2014(30):52-53.

[19]李燕.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锋作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3):37-41.

猜你喜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创新探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背景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