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民六议三结合”: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兰州经验

2021-06-20袁嘉牛海英

社会与公益 2021年4期
关键词:会务议事协商

袁嘉 牛海英

2020年,甘肃北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兰州市城关区创新实验区项目,经过一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四民六议三结合”的基层协商民主议事规程。“四民”是指民生、民事、民娱和民意,主要阐释的是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议事的议事范围和议题类别;“六议”是指集议、附议、定议、论议、示议、践议,主要阐释的是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议事的模式内核和操作规程;“三结合”是指民主議事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协商民主与问题解决相结合以及民意表达与心情舒畅相结合,主要阐释的是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议事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效果。以该体系为总体框架,融合前期的调研评估、中期的组织协商和后期的督促落实等方面的实践细则,共同构成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兰州经验。

一、集议与附议:前期的调研评估

一般而言,一个议事会缘起于对居民真正关心但尚未解决问题的收集,这个收集既包括被动式的居民投诉整理,又包括主动性的社区走访调研,所收集的问题被投入社区议题库。经项目团队对库中议题的整理分类,发现“民生、民事、民娱、民意”四类可概括社区居民所谈及的全部问题,即前文所说的“四民”,但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需要且都会被公开协商,单个议题是否能够进入社区协商民主程序,需要经过两个评估环节,其一是议前调研,其二是附议投票。

(一)调研的类别

议前调研通常包括问题发展和社区概貌两个维度,其中问题发展调研是为了解事件缘由和事态缓急,来判定公开协商的风险和必要性,进而做出是否纳入社区协商民主议事体系的决定。以此来规避“社区议事风险”,即误以为协商民主议事可包揽社区全部问题,而不加讨论地对所有问题进行公开协商,不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会将居民麻烦转介为社区麻烦。问题发展调研包括激发事件、利益群体、问题结点、各主体需求、既有资源(人、才、力)、预计方案、潜存风险等几个方面,调研团队通常由包括社区工作者、会议筹备团队和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多方力量构成;社区概貌调研是为了了解社区的人文特色和资源分布概况,方便后期进行议事培训和资源统筹。社区概貌调研包括历史变迁、地理位置、小区属性(单位型小区、商品住宅区)、居民特征、文化特色等几个方面。

(二)附议的细则

附议是指为了解各问题涉及的民众范围,通过居民微信群投票的方式对库中议题进行投票遴选的过程,是除问题发展调研外判定公开协商必要性的另一依据。议题遴选规则为:会议待讨论议题不超过三个,参与投票的议题不超过五个,得票数(以下得票比例均为得票数/投票总人数)小于三分之一的议题划出议题库,大于二分之一的议题定为待讨论议题,大于三分之一且小于二分之一的议题留待会末做关于公开讨论必要性的二次阐述,经阐述得票数大于二分之一的议题进入下次议事会待讨论议题库,下次议事会新议题数目根据遗留议题的多少进行合理增减。

二、定议与论议:中期的组织协商

一般而言,通过附议程序且按照投票人数/投票率降次排列前三位的议题自动确定为本次议事会的待讨论议题。待讨论议题的确定同时意味着议前准备工作的开始,议前准备工作包括会务团队的招募与组建、相关规章的拟定与完善以及会务人员的协调与培训,这些工作的合理落实是社区各方主体有“会决”能力的基础保证,也是后续有效决策方案形成的前提条件。

(一)协商前的筹备

会务团队的招募与组建是社区议事会议召开的人力保障,具体包括会议筹备团队、决案执行团队、决案评估团队、成效监督团队和培训督导团队,其中培训督导团队可以由社区驻点社工团队兼任,各团队协作负责社区议事会议各模块的衔接与运行。会务人员的协调与培训紧随其后,具体培训包括会场设置、主持人培训、居民培训和会务团队培训四方面,其中,主持人的培训内容涵盖角色调和、控场意识和控场能力三方面;居民培训内容涵盖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两大类,可细分为参与意识上的“不能、不愿、无序”和参与能力上的“表达能力、规程熟知和性别视角”六小类;会务团队培训内容涵盖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两方面,团队成员培训又可分为职能要义熟知度培训和分工协作能力培训。除培训外,本项目议事实践中还建立了主持人和会务团队的会后督导机制,促进个人和团队整体成长。

(二)协商时的规则

协商即论议,是社区协商民主议事的核心环节,通常包括五个环节:依次是开场及与会代表介绍、议题相关背景概述、会场规则的宣布与明确、各代表依次发言与辩驳协商、决策方案的投票与表决。涉及的会场规则为个人发言规则、辩驳讨论规则、违规惩罚规则和议毕投票规则四方面,各规则须简练明确,易于操作。因篇幅限制,此处仅以辩驳讨论为例简要呈现:各论点的辩驳讨论于个人发言环节结束后统一进行,辩驳讨论时需指明论点,如需发言者做出回应,亦可指明观点阐发者,参考句式为“我就XX代表的XX观点提出辩驳\我想对XX观点提出个人意见”,回应次序依照发言者、其他代表进行,发言者可放弃回应的,由各代表举手示意回应。如遇特殊情况,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代表质疑该观点,主持人有权要求发言者阐明原委。

三、示议与践议:后期的督促落实

通常论议环节表决生效的决策案会在示议环节进行公示,方便居民对议题及进程的了解和质询,顺利通过示议环节的议题方能进入践议程序。

(一)如何有效落实

要想所协商问题能得以有效解决,首先要确保决策案的有效性,示议环节决策案会同时抄送决案评估团队(第三方团队)进行可行性评估,单个议题需同时通过包含表决有效性、决案合理性、案则操作化、资源可行性(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可行性等在内的几个维度的可行性评估,评估不合格的议题将进入二次论议程序,合格的议题才能投入实践;其次要确保方案执行的质量,评估合格的议题交付决案执行团队实践时,应同时接受成效监督团队的半日换岗轮流制监督,监督记录须报送监督委员会审查并以周为单位进行社区公示,以及时查改不合规状况。同时,执行进度也需依实际情况持续公示,议题实践完毕后要在居民微信群和社区公示栏正式发文公告。

(二)特殊情况处理

特殊情况是指因突发状况或社区、会务团队之外的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决策案失效、无法执行、暂停执行等情况,通常这类情况由各层级的政策文件或第三方主体的意志行为引发,在处理时,首先要召开社区联席会议,多方协商明确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其次要抽调各方代表组成应急处理委员会,联合决案执行团队对接问题源并协调解决;再次,如能有效解决则对协调结果做出社区公告并继续推进决案执行,如不能有效解决则召开本议题末次议事会,就所遇状况和处理结果向居民做出说明,共同商讨该问题后续处理办法,同时宣布本议题移出议事体系。

“三结合”既是理念,又是方法,联通“四民”与“六议”,贯穿社区居民协商民主议事始末。其中,民主议事与集中决策相结合是指在党建引领下,充分激发社区居民民主意识,广泛推动不同利益群体积极参与和充分表达,形成多元参与、兼容并蓄的议事氛围,真正反映社情民意,做出民主决策;协商民主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是指团结带动群众自己讨论决定公共事务,把共识转化为共为,把身边的事协商好、解决好,全面提升生活环境和自治水平,做到“民事民议民决”;民意表达与心情愉悦相结合是指引导群众在协商磨合中找到共鸣,在沟通对话中形成共识,既能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社区问题;又能增进彼此感情,增强凝聚力,在协商中体现民主,在商量中营造和谐[1]。

参考文献

[1]任文启.通过社会工作的情感治理:70年情感治理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化转向[J].青海社会科学,2019(6):24-31.

猜你喜欢

会务议事协商
鲸会务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探讨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做好学术交流活动会务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一流院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
不要拉布
关于提升高校会务工作水平的思考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