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中现代家庭隔代抚育行为表征与差异探析

2021-06-20王畅

社会与公益 2021年4期
关键词:表征社会转型差异

王畅

摘 要:隔代抚育是当今家庭普遍采用的家庭抚育方式,然而社会大众对隔代抚育效果的评价可谓否定多于肯定。经过社会转型,传统大家族向现代小家庭转变,祖辈父母抚育孙辈的现象更加突显。同时,家庭关系民主、家庭权威转移使得祖辈父母常常遵从亲代父母的安排来抚育孙辈。从家庭的变化以及隔代抚育的行为表征来看,祖辈父母在抚育孙辈的过程中不具有实权,对孩子的约束力相对较弱,致使隔代抚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亲代父母和祖辈父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亲代父母应善于接纳祖辈父母的意见,减轻其抚育孙辈的心理压力;祖辈父母也应充分将自身的优势资源传递给孙辈,以实现隔代抚育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社会转型;隔代抚育;亲代抚育;表征;差异

一、问题提出

在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市场机制对家庭产生了影响,改变了传统社会中家庭自给自足的运作模式,家庭的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广。如今,家庭作为初级单位可以提供的服务和功能有所弱化,但家庭的经营并不会因其需求和功能的市场化而变得轻松。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间,随着城乡流动、教育普及、市场准入制度的推广,中年人/青年人广泛参与社会生产,而当青年夫妇都参与公共事务时,谁来对年幼子女进行看护和抚育便成为家庭内部必然面对的一项抉择。尽管现代市场服务可辐射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子女的抚育方面,鉴于对市场中托幼服务成本和质量的顾虑,以及长期以来以血缘、亲缘维系的“家本位”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祖辈抚育孙辈是大部分家庭顺应时代变迁采取的首要应对策略。2017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城市中近八成的家庭有祖辈参与教养孙辈的情况,其中,孙辈上幼儿园前的这段时间,祖辈教养占77.7%;孙辈上幼儿园期间,祖辈教养还有72.9%;到孙辈上小学阶段,祖辈教养仍有60.1%。而在农村家庭中,由于大部分年轻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或者夫妇关系破裂致使家庭解体等多种现实情况,祖辈抚育孙辈子女的现象更是普遍。《2019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指出农村96%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来照料。学界将祖辈照料孙辈的行为称为“隔代抚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在双亲皆需工作的家庭中长辈协助照顾孩子;狭义上指因亲代父母离异、死亡或遗弃等原因,完全不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而使祖辈父母成为主要的照顾者。本文关注的对象是广义层面的隔代抚育,指当前的新生代家庭中,年轻父母迫于现实压力忙于工作,缺乏对儿童完全的抚育能力和精力,转而由祖辈承担抚育职责的一种现象[1]。

现实中,我们在评价隔代抚育的成效时更多是持批判的声音,学者对祖辈抚育孙辈的不良结果研究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4]、行为道德[5-6]、学业智识[7]这四个方面。而在谈及造成这些负面问题的原因时,通常认为祖辈过分溺爱和袒护孙辈,不舍得打骂。再者,祖辈老人因其出生成长的时代条件限制,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传统保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落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祖辈在隔代教养中只注重养而轻视育。

时代巨变,使得祖辈老人自身在客观条件上不具备高标准的抚育能力,在绝大多数祖辈辛辛苦苦抚育孙辈的过程中,若孩子没有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一概将责任归于祖辈老人。至于是什么原因致使隔代抚育不如亲代抚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究。因此,本文以隔代抚育行为表象为研究基础,结合时代语境和家庭的變迁,从祖辈父母的立场探究隔代抚育行为的特性,进而揭示隔代抚育相较于亲代抚育的实质性差异。

二、社会转型中家庭的改观

(一)大家族向小家庭转变

传统家庭中以个体为基点联结的亲属网络十分密集,家族文化不允许新婚夫妇结婚生子之后分家单过。再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成婚的儿女和父母共同生活更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所以过去的家庭大都是几代同居,人口较多。直至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家庭生育子女数量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人们注重生活空间的私密性,这为家庭原子化发展提供了生长空间,家庭结构开始收缩,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特征的核心家庭。如今,很多“80后”“90后”都已成婚,青年子女在成家后通常会面临抚育孩子和参与工作的抉择,尤其对于女性,往往要在社会参与的公领域和家务劳动的私领域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当青年夫妇不能舍其一人去全心抚育年幼的孩子时,便只能交于祖辈父母,祖辈父母也因此加入青年夫妇组建的核心小家庭中。

(二)家庭关系民主

传统家庭通常是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人口数量繁多,成员关系复杂,它像是一个组织团体,这样庞杂的家庭必须由一个掌权人来总揽家事,由此形成了以男性为主导的家长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逐渐从传统大家庭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家庭,这样一来,家庭和家庭之间便有了清晰的界限。在每个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因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而简化,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协商是形成家庭决策的重要方式。

(三)家庭权威转移

一直以来,家庭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男性通过市场劳动可以获得看得见的经济收益,这为男性拥有家庭话语权奠定了基础。而当下,接受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再只是男性的特权,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进入职场,在家庭中也发挥着极大的经济价值,这使得女性在事关家庭发展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再者,随着父母日渐年长,经济价值降低,成年子女必然要承担家庭的重任。所以,现代家庭中中老年父母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子女的声音也不容忽视。

三、现代家庭隔代抚育的行为表征

(一)角色期待的义务性抚育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角色,且角色附带着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自己的孩子”“自己孩子的孩子”,凡是带上“自己的”属性,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祖辈父母天然便带有照看孙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若老人身体许可,有闲暇时间,却不乐意帮助他们的子女照顾孩子,亲代父母难免会对祖辈父母产生负面的情绪,极端情况下,甚至会生出“今天你不帮我带孩子,以后别指望我给你养老”的观念,倒逼祖辈父母不得不帮助亲代父母抚育孙辈。虽说隔代抚育具有代际交换的功利性目的,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中国文化中关于亲属责任、义务和亲情的内在逻辑[8]。

(二)遵从亲代父母安排的免责性抚育

祖辈父母抚育孙子女,和当年抚育自己的子女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一方面,家庭的孩子数量少了,在孩子培育的问题上便会更加追求质量,也因此全家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孩子身上,所以日常照料孩子所附带的责任更加沉重,这就增加了祖辈父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异化教育理念,使得父母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投资,孩子很小时就开始培养其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兴趣特长等。而对于多数祖辈父母来说,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在面对现代高标准的抚育要求时显得有心无力。再有,隔代照料的祖辈父母退出了劳动力市场,青年父母成为家庭和社会生产的主力,祖辈父母的权威衰落,青年父母日渐掌握家庭话语权,为避免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祖辈父母常常听从子女的指示照顾孙子女,以免费心费力却换来子女的抱怨。

(三)满足孙辈基本需要的生理性抚育

抚育包括生理性抚育和社会性抚育,生理性抚育提供给孩子营养,确保其长大,社会性抚育要教给孩子在社会中生活所需的一套行为方式,以便其成人[9]。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由父母共同承担的双系抚育才是完善的抚育方式。然而,夫妇二人均要参与社会工作的双职工家庭难以提供给孩子全面的照顾,只能由祖辈父母接手照料孩子。一日三餐、洗漱更换、上下学接送便是祖辈父母一天的安排,即为孩子成长必需的生理需要提供基本保障。在孩子成长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间,祖辈父母重复着抚育孙辈的家务劳动。

四、隔代抚育的现实差异与愿景

(一)隔代抚育相较于亲代抚育的差异所在

费孝通认为,人类创制家庭的基本结构,目的是要解决孩子的抚育问题。夫妇把孩子生下来,就对这个孩子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当祖辈父母参与孙辈的抚育工作中,家庭抚育就产生分工,与此同时权利和义务也被分隔开了,权利还为亲代父母所有,而义务主要由祖辈父母承担。正如很多隔代抚育的家庭那样,母亲是育儿“总管”,掌握话语决策权;祖辈以“帮忙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处于话语权的边缘位置,形成“严母慈祖”的分工格局[10]。然而,隔代抚育有义务而无权利就会使祖辈父母对孙辈的约束力较弱。不论是情理还是法理,亲代父母作为监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关乎孩子成长发展的事情上,往往还是亲代父母为其作决策。隔代抚育抑或是亲代抚育,不管提供抚育的主体是谁,他们都在保持并发挥家庭本身的抚育功能,但就二者在抚育孩子上的分工和作用来看,隔代抚育都处于弱势。

(二)隔代抚育功能最大化的举措

首先,亲代父母及社会大众在看待隔代抚育这件事情上,应表现出更多的认可态度,以减轻祖辈父母的心理压力。现代家庭中,两代父母在抚育孩子上不管是作用还是理念都存在差异,祖辈父母做的一些事情未必能赢得亲代父母的肯定,甚至还可能换来亲代父母的抱怨。对此,亲代父母应善于接纳祖辈父母的一些意见,肯定祖辈父母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价值。

其次,隔代抚育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建立在三代人之间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在力量帮助隔代抚育家庭营造融洽的家庭环境,如引入社会服务组织入驻社区,针对隔代抚育家庭制订专项服务计划,邀请两代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参加教育培训、团体游戏等活动,以此增强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家庭内部要形成公开平等交流的习惯,不能忽视任何人的表达权,在抚育孩子的事情上,祖辈父母和亲代父母应尝试着融合彼此不同的价值取向,也要适当地听取孩子的想法,经过协商尽量达成一致的观点。

再次,祖辈父母在陪伴孙辈成长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优势资源,增强对孙辈的正向影响力。比如,祖辈父母可以把自己所拥有的技能特长传授给孙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孙辈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道德标杆;将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家庭发展史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孙辈,让孩子感受家庭文化的传承,注重对孙辈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实现隔代抚育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友龙,周佳松,凌雁.“中国式隔代抚育”现象论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9(10):95-99,159.

[2]刘贝贝,青平,肖述莹,等.食物消费视角下祖辈隔代溺爱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9(1):32-46.

[3]曾迪洋,洪岩璧.早期隔代抚养对初中生教育和健康状况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6-107.

[4]胡南燕,宁满秀.隔代照料对儿童沉迷网络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3-68.

[5]张宏.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99-101.

[6]陈传锋,周宇琦,洪鑫兰.隔代教养儿童的道德社会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7):36-41.

[7]陈传锋,孙亚菲.隔代教養家庭初中生的学习困难及其心理行为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8):59-65.

[8]唐灿,陈午晴.中国城市家庭的亲属关系:基于五城市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2012(2):92-103.

[9]费孝通.生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66.

[10]肖索未.“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J].社会学研究,2014(6):148-171,244-245.

猜你喜欢

表征社会转型差异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双城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铁锰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性能表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