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礼贷”能带来幸福吗

2021-06-20刘纯

农家参谋 2021年5期
关键词:陋习结婚证彩礼

刘纯

近日,网传某银行推出“彩礼贷”,并给出诱人广告语:“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彩礼贷”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1年,年利率低至4.9%,贷款用途为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购家电,申请条件有三个:22周岁及以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不得不说,银行工作人员抓住部分拟结婚人士的“命门”,知道部分谈婚论嫁人士可能正为彩礼苦苦挣扎,甚至濒临谈判破裂的危急局面,此时送上一份价值高达30万元的“彩礼贷”可以说“相当贴心”。但很显然网友并不买账,批评银行鼓励彩礼陋习、以彩礼之名行消费贷之实。

“彩礼贷”应该由谁来偿还?

很多人在探讨彩礼到底应不应该支付,但本文讨论的是法律问题:如果进行“彩礼贷”或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贷款之后用于支付婚礼开支、结婚旅行、购买首饰、购买汽车、购买家电等生活消费,这些贷款怎么还?

有人说:“当然是谁借的谁来还呀。”听上去貌似符合常理,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简单。从借贷双方的主体来看,一方是银行或其他出借人,另一方是借款人,债务发生在双方之间,其他人没有参与,理论上是不用偿还借款的,但把这种借贷关系放在婚恋当中便会发生一些变化。

领结婚证后的“彩礼贷”由谁还?

如果是在领结婚证之后进行“彩礼贷”或者其他贷款,属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举债,根据《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规定,如果债务的金额没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通俗点说也就是金额比较小,那么债务直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一个人贷的款,也是两个人一起承担。

如果债务的金额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即债务金额比较大,那么债务不能直接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但是,会审核这些贷款的用途。如果被查实这些贷款用于双方共同生活,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为支付彩礼或婚礼费用而贷款,彩礼钱基本上是会给到女方,或者哪怕不直接给,很大概率也会用于婚礼摆酒、旅游、买车等消费,很容易归类到双方共同生活上。所以,“彩礼贷”只要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还是要一起承担。婚内一方进行“彩礼贷”或其他贷款并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最终结局就是“你借的贷,我们一起还”。

领结婚证前的“彩礼贷”由谁还?

如果是在领结婚证之前进行“彩礼贷”或者其他贷款,不适用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规定,理论上属于个人债务,由举债方自行承担还款责任。

但是,如果情侣同居生活在一起,双方之间资金往来频繁,形成共同的收入与生活支出,导致同居期间的财产“难分你我”。基于同居期间的财产高度混同,若之后双方结婚,或虽然没结婚但对同居期间产生的财产进行析产,那么没有举债的一方也存在與举债方共同承担债务的可能。

虽然婚前进行“彩礼贷”或者其他贷款很大概率属于个人债务,但贷款还是得还,情侣结婚后照样得还债,于是只能拿婚内夫妻共同财产去还,虽然是以举债方名义去还,但实际用的还是夫妻两个人的钱。实在掏不出钱,还可能伸手向其他人再借钱来补债务窟窿,于是走上“以债养债”的漫漫偿债路,直到债务还完。

如何避开“彩礼贷”的坑?

对于通过贷款而获取的“彩礼”要谨慎,误以为“别人贷款给你花”,实际可能却是“别人贷款一起还”。

作为收取“彩礼”的一方,如何避开“彩礼贷”的坑?建议如下:彩礼金额尽量合理,不鼓励“漫天要价”式彩礼金额,合理的彩礼金额能降低贷款的概率;彩礼要在领取结婚证之前收取,婚前贷和婚后贷大不相同;建议以父母名义开立新卡,使用父母名义新卡收取彩礼,并明确说明款项性质为彩礼,新卡内资金可自持消费使用。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致力消灭“天价彩礼”陋习。但是,作为传统婚嫁礼仪的一部分,一些农村地区仍有彩礼习俗,法律也并未禁止彩礼的存在。彩礼要量力而行,应尽量保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或家庭经济条件相适应,避免“天价彩礼”成为婚姻路上的拦路虎或绊脚石,特别是作为收取彩礼的一方,更要警惕被“坑”进夫妻共同债务的深渊。

相关链接

日前,一张关于某银行“彩礼贷”的宣传图在网络上传开。图中内容称,贷款额度最高达30万元,最长可贷1年,年利率低至4.9%,贷款可以用来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家电等。申请条件为22周岁以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及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借用网络热梗,这款“彩礼贷”产品,可谓“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彩礼陋习,让很多家庭苦不堪言,一些人不得不借钱筹集彩礼钱。涉事银行如果真的推出这款产品,可谓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但是,天价彩礼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一家银行高调推出“彩礼贷”,岂不是迎合甚至助长了天价彩礼的陋俗?

什么叫“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婚前贷款送彩礼,婚后节衣缩食还贷款,这究竟是贷来幸福人生,还是一段不幸婚姻的开始?不过,这边是“彩礼贷”海报被网友花式吐槽,另一边却是涉事银行的态度暧昧。

先是该行客户经理对媒体表示,“彩礼贷”实际上就是“零花钱”。扫描海报二维码,显示的也是该银行“手机快活贷—零花钱”页面。网页上只有“最高30万元、秒速审批、零资料、纯信用、全线上”等字样,毫无“彩礼贷”的痕迹。再是媒体致电银行,客服表示产品未上线,只是产品部门的宣传物料,将来也不会上线。其实,结合海报产品介绍来看,所谓“彩礼贷”,本质上就是一款消费贷产品。

顾名思义,消费贷就是用于满足个人消费的。常见的个人消费贷款用途有很多,诸如装修、旅游、教育培训、出国留学、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珠宝玉石等)。从支出方向来看,与新婚夫妇的消费需求高度重合。恐怕,这也正是海报设计者的“灵感来源”。

“彩礼贷”之所以触犯众怒,或许不在产品的金融合规性上,问题出在整个广告传递出腐朽、落后的价值观,让人无法接受。高额彩礼、婚嫁攀比,天下苦之久矣,更是很多农村家庭不可承受之重。有些家庭为了娶上媳妇,不惜通过民间借款或银行贷款来支付婚姻成本。青年男女建立新家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消费,不影响家庭长远发展,无可厚非。

可一旦过度透支、攀比奢侈,不仅是使小两口背上沉重负担,更是原生家庭的贫困累积。一不留神,很可能良缘变孽缘。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政协委员张改平建议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往前追溯,早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有公布——“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对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

天价彩礼,这块婚姻道路上的绊脚石,早该砸碎了。居然还有“银行广告”明目张胆为其站台,变相宣传攀比从众的婚嫁风,也难怪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猜你喜欢

陋习结婚证彩礼
酷生活
补办结婚证,怎能把人难倒了?
要彩礼容易,还就难了
天价彩礼
遭遇天价彩礼,你敢说“不”吗?(一)
女友可否以“青春损失费”顶彩礼
谁动了我的结婚证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
官场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