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大量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

2021-06-20王志民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失眠症类药物组间

王志民

(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三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焦虑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而焦虑是导致失眠症的诱因[1-3]。失眠症往往可导致患者负性情绪的增加,可加重患者的焦虑状态,影响机体健康。在临床上,苯二氮 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伴失眠症,其具有起效快、完全性高的特点。以往研究中[4],苯二氮 类药物短期和常规剂量长期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焦和失眠症状。但最新研究结果显示[5-6],苯二氮 类药物持续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易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因此对苯二氮 类药物长期、大量用于治疗焦虑伴失眠症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分析在焦虑伴失眠症患者治疗中长期、大量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研究以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3例严重焦虑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严重焦虑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中途退出或失访4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5.1±3.8)岁;失眠时间1~6年,平均失眠时间(4.5±1.1)年,HAMA评分(36.89±3.93)分。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29~46岁,平均年龄(34.9±3.2)岁;失眠时间1~7年,平均失眠时间(4.3±1.4)年,HAMA评分(35.69±4.15)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②HAMA评分大于29分:③年龄大于18岁;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②酒精或其他药物滥用者;③严重躯体疾病者;妊娠期者;④从事驾驶、高空作业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干预措施:采用心理支持疗法,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导致焦虑和失眠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焦虑情绪,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8]。认知-行为干预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评估患者的认知与情绪状态。从而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通过健康宣教等,促使患者主动转变自身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增加治疗成功的信心[9-12]。

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苯二氮 类药物(右佐匹克隆)治疗,右佐匹克隆片(国药准字 H20120001;规格:3 mg)口服,3.0 mg/次,1次/d,睡前服用。

观察组患者采用苯二氮 类药物(地西泮)治疗,地西泮片(国药准字H44020822;规格2.5 mg)口服,7.5 mg/次,1次/d,睡前服用。

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睡眠质量评估: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3]判定患者的睡眠情况,PSQI评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②焦虑评分(HAMA评分):采用HAMA-14评分量表,各项评分标准分为五级: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极重度4分。HAMA总分:大于29分为严重焦虑、21~28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14~20分为肯定有焦虑、7~13分为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为没有焦虑症状。

③药物依赖评分:采用药物依赖自评量表(BDEPQ评分),评分标准为:大于23分为可疑依赖,大于等于34分为依赖。

④撤药症状:失眠、烦躁、内感性不适、胃肠道反应、癫痫、谵妄。

上述几项中,①~③项在治疗满6个月时测量,④在渐次撤药7 d内持续记录。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的差异比较进行完全随机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QI评分分析

治疗时间达到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s),分]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30) 16.45±1.14 10.73±0.27 20.742 <0.001对照组(n=29) 16.23±1.02 12.39±0.89 18.563 <0.001 t值 0.780 9.764 P值 0.438 <0.001

2.2 两组患者HAMA评分分析

治疗满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分数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比较[(±s),分]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30) 36.89±3.93 9.37±2.27 29.411 <0.001对照组(n=29) 35.69±4.15 11.31±2.01 25.036 <0.001 t值 1.141 3.453 P值 0.259 0.001

2.3 两组患者药物依赖情况

治疗时间达到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BDEP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BDEPQ评分比较[(±s),分]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BDEPQ评分比较[(±s),分]

组别 BDEPQ评分观察组(n=30) 36.87±2.10对照组(n=29) 21.95±5.18 t值 14.588 P值 <0.001

2.4 两组撤药症状分析

观察患者的失眠(76.67%)、烦躁(93.33%)、内感性不适(66.67%)、胃肠道反应(63.33%)、谵妄发生率(40.00%)、癫痫(26.67%)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3 讨论

3.1 苯二氮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苯二氮 类药物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从而发挥抗惊厥、抗焦虑、镇静催眠及肌肉松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13]。因其短期疗效显著,为快速改善自身焦虑和失眠症状,患者多存在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并长期服药的行为,而长期不规范用药易导致药物依赖[14-15]。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6],作为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 类药物对入睡困难,易醒早醒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可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但持续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超过2个月产生依赖的风险会加大,骤然停药可发生戒断反应,出现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激惹易怒等。有相关研究显示[17],4~6周短期连续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可出现撤药症状,使用氯硝西泮治疗的患者撤药后焦虑水平较使用劳拉西泮的患者高,其中失眠和精神焦虑更突出,更短期或按需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优先选择短效、低亲和力的苯二氮 类药物,可能有助于减轻撤药症状、减少依赖的产生。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撤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满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10.73±0.27)分低于对照组(12.39±0.89)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BDEPQ评分(36.87±2.10)分高于对照组(21.95±5.18)分(P<0.05),且观察患者的失眠76.67%、烦躁93.33%、内感性不适66.67%、胃肠道反应63.33%、谵妄40.00%、癫痫26.67%均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华美香等[18]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4.72±1.09)分,低于对照组的(9.26±2.71)分(P<0.05),说明该次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2 不良反应机制分析

本文研究中选取严重焦虑症患者,其失眠症的病程较长,从而需长期、大量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苯二氮 类药物的药物依赖性和戒断症状,较非苯二氮 类药物明显增加。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作用机制不同,与苯二氮 类药物相比,非苯二氮 类镇静催眠药(不包括阿吡坦)选择性更强,仅作用于 GABA受体的某种亚型,这样使其具有更好的疗效,更少的不良反应[19-20]。

3.3 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焦虑和失眠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焦虑伴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结合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治疗的焦虑伴失眠症患者,可采用多途径给药,且疗程不应超过2个月;明确告知患者苯二氮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其擅自加大药量。

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过少,且仅对苯二氮 类药物中长效药地西泮进行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将来有学者进行大样本研究,以检验本文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严重焦虑伴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长期大量应用苯二氮 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但相对于非苯二氮 类药物,其易导致患者药物依赖性,且失眠、烦躁、内感性不适、胃肠道反应、癫痫、谵妄等撤药症状较为严重,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

猜你喜欢

失眠症类药物组间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