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牌式观音造像的“像”与“教”

2021-06-19姚圣云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观音菩萨白玉观音

姚圣云

The production of jade statues is the most difficult because it is involved with the min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and carving of jade materials. The objects of jade statues are mainly Buddhas, Bodhisattvas, Arhats and various types of guardian gods, among which Avalokitesvarais the most well-known to the common people.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大国趋势,佛教自两汉之际由丝路传入中国后,佛教的文化艺术也在中国大地上发展起来,佛教造像艺术便是这文化星河中璀璨的一支。常见的佛教造像艺术有金属铸像、木雕像、泥塑像、陶瓷像、石雕像、玉雕像等。其中,玉雕像的制作颇具难度,因为它涉及到玉料的开采、运输、设计雕刻等。造像的对象主要有佛、菩萨、罗汉以及各类护法神等,尤以观音菩萨最为被世人所熟知。

一、玉牌式观音造像的产生

佛教主张“为形象以教人”。佛教造像主要为了展示宗教艺术,宣传佛教信仰,通过佛像传达佛教的精神和情感。玉牌式观音造像将佛教造像题材和传统玉石文化及雕刻技艺相融合,是佛教文化和传统玉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1.观音形象起源及变革

三十三观音

观音,也叫做观世音,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还可以称为南无观世音,能施众生乐、济渡生死岸等。在民俗中,观音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教义广为大众信奉。观音菩萨是佛教文化中重要菩萨之一,但有关其形象起源的记载却无具体文献,多以传说与民间故事为主。目前有关其形象起源之说,主要有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说,佛教中的“马头观音”说及中原地区的“妙善”说。

在印度乃至我国早期观音绘画或雕像中,观音形象起源皆以男性形象出现。在《悲华经》里写道:“观世音无量劫前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世音”,分析其原因与古时重男轻女的文化有一定关系。在魏晋南北朝之后观音菩萨的形象逐渐被女性形象所代替,究其原因,主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国人认为女性的形象更益于表现菩萨慈悲为怀,善于救助的佛教义理。于是,自魏晋南北朝始,观音菩萨逐渐开始向女性化转变,发展至唐代以后观音菩萨的形象便作为女相定型下来。观音形象的变革对玉牌式观音造像形象的影响最为直接。

2.玉牌式观音造像的产生

玉牌的起源很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有玉牌出现,良渚文化玉牌多有穿孔,以方便用于佩戴。汉代也有玉牌,但大多数用于玩赏或陈设,不论哪一个时期的玉牌,大部分都雕刻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从佛教玉雕造像数量上来看,北朝时期,流行过菩萨造像,材质上为汉白玉,题材上主要以立体雕观音菩萨、思惟菩萨数量居多,但无玉牌式观音造像。目前常见的传世玉牌式观音造像多为明清时期,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的青、白玉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丝绸之路的繁荣。玉牌式观音造像雕工十分讲究,可能出自宫廷玉作,或者是王公贵族定制的。此外,寺庙用的玉牌也很多雕刻有观音造像。

千手观音

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玉雕技术不断提高,玉雕的雕琢技法已经非常纯熟,对造像的神韵拿捏已经非常准确,突出人物的个性化和写实感。同时玉牌式观音造像也实现了对玉原石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了损耗。

二、玉雕式观音造像牌的“像”

正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可以“随类化度”,不分贵贱贤愚,视一切众生为平等之身,面对其苦难皆可相救。经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为广化众生,经常要示现各种形象,观音菩萨的这种特性为玉雕师们在玉雕观音造像牌的“像”上开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观音成为一位形象最为丰富多彩的菩萨。

1.玉牌中观音造像的表现样式

玉雕艺术,是中国千年古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艺术价值、审美特征上都有着不俗的成就。运用玉雕玉牌形式进行观音造像创作不仅是玉雕艺术新形式的开创,更是中国文化包容、传承与创新。同时随着佛教美术作品中对观音形象的塑造描绘越来越多,在玉牌创作中也出现了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观音造像表现样式。笔者通过对历朝历代玉牌观音精品的观察与整理及自身的创作体会,特将玉牌中观音造像常见的表现样式归纳如下:

一是“六观音”的表现样式。依据佛经,玉牌观音造像为了体现观音菩萨度化六道众生,破其三障,随缘应化,以化身出现六种样式,即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服观音、如意轮观音,六种造像表现样式。这些玉牌中观音造像的表现样式有立像、坐像,其服饰、面相、手印、形象组合及所持法器各不相同、变化多端,既遵循着一定的佛教造像的形制和规范,又充满了玉石体裁和玉雕师的审美和想象因素。

二是“三十三观音”的表现样式。为体现观音菩萨为救众生苦难,普渡慈航,依据《普门品》,玉雕师在玉牌观音造像中表现的三十三种样式,如佛身、梵王身、长者身、居士身、比丘身、婆罗门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龙身、夜叉身等。具体化,如杨柳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水月观音等。三十三观音之外的“送子观音”表现样式则是常见但特殊的案例,属中国民间创造。据《普门品》载:“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能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故玉牌中也出现了怀抱童子的送子观音的表现样式。

三是“藏传及外来观音”的表现样式。如借鉴印度佛教经典雕刻的观音菩萨,在玉牌中表现样式体征及相貌都是男性,而且长有胡须,其原型基本来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贵族男子。此外犍陀罗、马图腊、萨拉纳特、笈多等观音的表现样式,雕刻玉牌中观音菩萨衣饰华贵,体态优雅,嘴角含笑,薄衣贴体,带有明显的外来异族的特征。

整体而言,玉牌中观音造像表现样式的不同总是带有时代及地域的烙印,在不同的历史、地域,玉牌中观音造像表现样式的选择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基本上是遵循着逐步本土化这一脉络。

杨枝观音

2.白玉观音牌造型的技法实践

当代白玉观音牌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白玉颜色洁白,质地光滑,给人以细腻庄重之感,将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慈悲悯人,普度众生的形象完美地阐释出来,实现了材质、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受中国绘画因素以及玉石雕刻工艺的影响,80、90年代的白玉观音牌造像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敏感起伏的微小变化,局部大多平面性较强,主要以体积为主并辅以表现力较强的线条。到00年后,玉雕师多经过系统的美学教育,对玉牌观音像的造型表现上,逐渐摆脱线的造型结构,采用近乎圆雕的高浮雕的手法突出表现立体效果,增强了空间的表现。

白玉观音牌造型受材料的影响比较深,不同的风俗、信仰、审美在玉雕佛像之上是有所取舍的,料和工就是考验作品的最大因素。菩萨造像要给人一种光芒四射的感觉,如果眉宇间带有杂质或者色斑的话,就会影响作品所赋予的灵气,对其本身的价值也会有影响。佛教认为,花脸的玉雕菩萨,不仅是对菩萨的不尊重,佩戴起来也会少了一份庇佑。这一点,有信仰的中国人尤为看重,白玉观音牌容不得一点瑕疵。

玉雕工艺在造像上最好的体现往往在脸部和手部,这也是最难刻画的部分。众所周知,观音菩萨的面部创作绝非易事,观音作为人们心中的神,它的神态、表情甚至表现出来的情绪等都要体现出安详、包容、慈悲等特征。眼观鼻、鼻观心、低眉、慈悲相、微微笑、造型圆满。雕刻既要符合佛教人物又要具有现代人物的气息,要根据菩萨头型单位及五官比例来进行刻画,还要根据观音菩萨的示现像雕刻出喜怒哀乐。

自在观音

净瓶观音

以笔者创作的《自在观音》白玉造像牌为例,我在创作中一方面借鉴吸收北宋水月观音的脸相:丰腴圆润,弯眉细目,鼻嘴方正,法相庄严;观音姿仪、神态,极尽细腻的刻画,使得造像形象更为饱满,气韵也随之生动。另一面,参考何朝宗着意外表的衣纹刻画,并大胆地运用北齐绘画名家曹仲达薄衣贴体,曲线毕露的曹衣出水的刻画手法,以翻转自然,圆劲有力的刀法,造就玉牌中的观音像有着端庄典雅,沉稳脱俗,雍容舒美的佛家仪态,以及仙袍空灵贴体、衣褶柔媚流畅,发丝、手势、配饰等精微细节的线条行云流水、极为考究的形态,从而使得观音造像别具一格,形神兼备。

此外在牌形实践创新中,笔者创作的“云牌头”系列白玉观音牌作品打破传统牌型,融入宗教壁画中“华盖”元素,突出了牌形的第一视觉,拉开画面的层次,赋予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寓意,使作品在展示时能迅速地吸引观众眼球。同时,也在不同方位的对比上,层次上增加了变化,不仅让牌子立体起来,新的视觉效果使得观音菩萨造像不再局限于方寸之间,增加了欣赏的角度,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三、与玉牌式观音“像”相关的“教”

佛教造像有教育群众的宣传功能,玉牌式观音像作为佛教美术及工艺美术的一种,在其传播之处,分别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观音造像风格和教化理念,使得造像艺术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1.艺术形象的功能特性

白玉观音牌中观音造像的创作风格虽然随着时代及地域而演变,然而所有的玉牌观音造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力求外形庄严静美,以表达内在的慈悲和智慧,这样才能令信徒产生敬仰,使观者引起共鸣。

从玉器文化方面来讲,佛教用玉的出现为玉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佛教的各类法器以及装饰品当中也经常用玉石作为装饰,充分说明玉石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人物玉器的演变过程当中,玉牌式观音造像不仅有着构建中国佛教信徒精神世界的功能,更促进着人类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时至今日,白玉观音牌仍然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题材之一,与佛教题材相关的玉器占领了大部分的玉器市场。

在佛教文化的哲学体系中强调因果报应,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多做善事,造福社会民众,维护社会稳定,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人们更加自律。当人们观赏白玉观音牌的时候这种潜在的文化信息就会对人们的心灵进行净化。当今世界社会纷杂,人心浮躁,佛教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讲求明心见性,以心传心,主张众生平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尊重佛文化传统,寻求创新路径

观音文化是白玉雕刻表现的永恒主题之一,所以在对现代白玉观音造像牌设计创新方向的探索上,可以先从对佛教观音文化的重新解读入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在对造像文化、观音文化的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寻求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切入点,得出新的创作理念。

在当今的玉器市场里,白玉观音造像牌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就作品的造型而言大多延续传统样式,设计创意略显单薄。在文化表达方面仍旧以吉祥文化、祈福保平安为主,对文化的阐释较为表浅。时代在发展,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对传统白玉观音造像的表现手法加以创作,做一些合理化的夸张、概括。另一方面,注重形式外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深化。除了在玉雕的造型上需要创新之外,挖掘更深层次或者更广阔的文化内涵也是白玉观音造像牌的创新点,佛教哲学体系可以为玉雕师们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从而创造出富有时代审美气息的作品。

猜你喜欢

观音菩萨白玉观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汉风古韵、观音祈福
春 笋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观音送子图
分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东渡日本的德化窑“玛利亚观音像”
莫高窟经变画的依据与艺术表现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