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朱永贵玉雕艺术生涯

2021-06-19朱月英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玉雕玉石雕刻

朱月英

朱永贵

In 1960, my father Zhu Yonggui was hired by Shanghai Jade Carving Factory as the first jade carving teacher of Shanghai Arts and Crafts School. He became a pioneer in modern jade carving education.At present, he is includes in List of Shanghai-style Arts and Crafts Educators in the Past Century. My father Zhu Yonggui’s life story is worthy of remembrance and respect.

父亲朱永贵生于1911年,他身躯伟岸,目光深邃。在跌宕风云的时代背景下,在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里,父亲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的更替环环相扣。六十年代,父亲被推荐到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为玉雕专业教师,成为玉雕现代教育的开拓者。父亲一生饱经磨砺,最终被列入百年海派工艺美术教育家名录。父亲的艺术生涯值得我们追忆,他的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连环卣

翠羽

勤奋学艺

父亲12岁跟随亲戚、玉石雕刻界大师孙天仪学习雕刻手艺。在大师的言传身教下,父亲走上了玉雕艺术之路。

父亲学艺从绘画设计、识材选材和配料开始,材料的色彩、纹理、形状,雕刻的手腕角度,脚踩踏板的力度,抛光的技巧,师傅在每个环节循循善诱地传教,手把手地指点。父亲平时讷于言而敏于事,对师傅的每句要领,每个手势每步踏板,他深究细琢反复苦练,深得师傅喜欢。父亲师承的雕刻手艺全面精准,从画图、设计到雕刻、抛光等工序,都能独自完成。

学艺有成

名师出高徒。父亲长期受孙天仪海派玉雕艺术熏陶,形成了独立的专业特色。五十年代初,父亲在玉石雕刻行业已崭露头角,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他雕琢的多件作品,被1956年出版的《上海玉雕》工艺美术丛书选载。其中《翠羽》,用浅碧色玉石雕琢的一对立鸟,明净莹洁;《新山玉宝塔鼎炉》,高50厘米,好像翡翠宝塔,精丽悦目;《青金仿汉壶》造型优美,雍穆华贵;《仿古碧玉连环卣》,提首、环链和玉卣都从整块大料剖琢,工程大技术精。上述四大作品,显示出了父亲的艰辛和智慧,正如丛书编者按所说:“玉雕的艺术实在是手工艺中最细致复杂的工作,它虽然也使用一定工具,但轻重缓急,却是掌握在熟练的艺人心目中,而取材的随机应变,工作的全神贯注,更是难能可贵……”由此可见,父亲五十年代的艺术作品已经显示了他的技艺功底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的艺术创意题材的多姿多彩。在玉雕厂工作期间他的作品推陈出新,创作了大量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仿古特色的雕刻精品。父亲对仿古炉瓶、爵杯赋以独特的情趣和风格。他的提梁卣、爵杯等作品造型挺拔、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规避了青铜器的沉重厚实感,而增添了玉器的秀美端庄。其中1959年雕刻的《周仲 彝》,成为玉雕厂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作品。《周仲 彝》曾先后被选送到上海工艺美术展览会、北京和香港等地展出。由于作品具有高度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家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

父亲以雕琢炉瓶闻名于业内,然而,他的人物雕刻艺术同样精彩怡人。六十年代,为反映工农兵形象,父亲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人物作品。他与留校的年轻教师,共同研究创作工农兵人物形象。据他的学生、留校当老师的张敏涛回忆说,“朱老师自行设计雕刻的《越南女民兵》人物作品,栩栩如生,神态逼真。朱老师玉雕艺术功底强,雕刻作品做一样像一样。”

角色转变

1955年,上海工艺美术雕刻行业经历了从个体作坊合并为集体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又逐步改制为国营企业,1958年12月更名为上海玉石雕刻厂。在玉雕行业评定专业技术等级时,父亲一举评定为业内最高技术等级七级工,师傅和父亲分别成为玉石雕刻厂技术权威和技术骨干。在玉雕艺术生涯中父亲从个体劳动者到工厂职工实现了第一次角色转变。

1960年2月,在筹建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时,首任校长汪邦彦求贤若渴,时任厂长的叶道明胸怀大局顶住压力,将“会画、能雕、会教”的父亲推荐到工艺美术学校,作为首任玉雕专业教师,父亲成为学校玉雕专业的创始人。由此在玉雕艺术生涯中父亲从职工到教师实现了第二次角色转变。

父亲在玉雕艺术行业的不同角色中,为玉雕行业,为工艺美校的发展和玉雕艺术的传承而勤奋耕耘。

艺术传承

父亲全身心投入教学,毫无保留传授雕刻技艺,在学生眼里他既如慈父更是严师。他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创作人物造型;他传授在玉石上设计绘画的技巧;他用形象的折纸方法折成几何形纸样作分角分度设计;他讲授雕刻程序和工艺流程;他研究工艺规范,归纳的雕刻要领,易学易记……。他还注重引导培养留校的及外地分配来校的年轻教师,他带领年轻教师参观上海博物馆,了解青铜器进化发展历史,边浏览边讲解炉瓶、爵杯等仿青铜器器皿的各历史时期设计理念、风格、造型和不同用途及其历史演变。他对外地分配来校的教师,从思想上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学习,从专业上指导他们全面多样教学。1961年分配来美校自称“小老师”的杨钧在《缅怀贵师语重心长的只言片语》赞文中写道:“我记得永贵老师语重心长地多次向我说过: ‘你们分配到学校,有得住,有得吃,一定要好好干!别忘本!要爱祖国!’而且针对刚刚步入大上海的我,特别关嘱说: ‘花花世界,要学好八连!……’ 他翻阅了我的教案说: ‘各种东西都要吃啊,还可以丰富些……’,贵师嘴边常说 ‘这个东西,那个东西,各种各样的,都要尝……’。实际上是在指出,我们搞工艺美术特别是艺术雕刻专业,也必须博学兼收,海纳百川,取百家之长为我专业所用,才是阳关正道。事实也证明贵师的学识见解完全正确。”

张敏涛回忆当时父亲指导他雕琢《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故事,帮助他掌握霓虹灯的大小、电线杆与人物高度之比。张老师领悟强,雕刻的作品同样出众,《霓虹灯下的哨兵》与父亲的《越南女民兵》,1966年1月在上海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同时参展的还有父亲带教过的玉雕班学生肖海春、陶俊华等反映工农兵形象的玉雕作品《大庆人》《新疆好》《炼钢工人》等。

总之,父亲秉承师傅孙天仪海派艺术,在工艺美校精心传授他的全面完整雕刻艺术和经验,培养了一批玉雕艺术新人,传承了一批艺术大师。其中刘锡洋成为第一代城市雕刻艺术家,朱云发成为业内知名炉瓶雕刻家,李忠信成为巴西中巴美术交流协会会长,肖海春成为能雕会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知名画家,特别是张敏涛不仅成为海派玉雕大师,还被命名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石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便成为海派玉雕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

业界赞誉

玉雕班师生集体照 前排左三为朱永贵

1956年出版的《上海玉雕》中刊有朱永贵作品

周仲 彝

越南女民兵

宝塔鼎

仿汉壶

1964年2月6日父亲与师傅孙天仪双双被授予“上海市首批工艺师”称号,师徒俩共同参加在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授衔仪式,从宋季文副市长等领导手中接过任命书。当天中午,受任命的艺人们还应邀参加在国际饭店的招待宴会。上海市首次对艺人的授衔活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艺人的关心和重视,任命书更显示对父亲艺术的评价。

父亲因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精湛高超的艺术,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父亲离世虽已四十余年,但他的同事和学生仍情真意切地对他评价和赞誉。

父亲的同事,曾任上海工艺美校校长的朱孝岳先生回忆称“上海玉石雕刻泰斗朱永贵先生逢110岁纪念。……玉艺大师朱先生,以其德高艺馨,恰合乾隆帝诗中‘重器千秋难败毁’。念先生处事慎重而勤勉之高风、琢成庄严而雄浑之重器,实属千秋难毁……”。

同事杨钧老师在赞文中写道:“敬爱的永贵老师和蔼可亲,身材高大,站在我们面前就像一棵傲立的青松,可信而实在……”。“永贵老师,诚恳待人,不骄不躁,踏实创作,德艺双馨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首届玉雕班班长张敏涛深情地说,“作为朱永贵老师弟子的我,离不开工艺美校朱老师对我像儿子一样精心培养,我传承了他的手艺和人品,培养了一批大师,感到十分欣慰”。

刘锡洋回忆称,“无论是我感受到的或听说的,朱老师在玉石雕刻厂时已经技艺高超。他当我们的专业老师是我们的荣幸,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和雕塑艺术中,同样融通着朱老师指教的基本功”。

朱云发生前回忆道:“我非常敬重朱老师。他是真正朴实的工艺师,也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他的技术高超,他的作品是很经典的上海炉瓶的风格,以玉雕爵为最,造型挺拔,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可惜没有留下原作。就我至今还没有见过能与朱老师的爵并肩的……”。“朱老师在我心里是一座丰碑,至今不能忘怀……”。

王菊如回忆了父亲指导他修改断羊腿的小故事:“一次我的功课是雕岫岩玉山羊,在快雕完时,突然钎铊脱落砸断了羊腿。我担心交不出作业,不知所措。我怯生生地找到朱师父,他既不批评也不埋怨。他拿起笔将羊的残腿修改为贴着羊身的屈腿,边改边解释说,这样修改好比羊腿收缩到肚子下面,改变了羊的造型,还不失美观,我顿悟。由此不仅使我看到朱老师高超的艺术及应变的创意,更让我体会到他的高尚人格和仁慈为人,并对我以后的为人处世和从业精神产生深刻影响。”

徐美蓉说:“朱老师在玉石上画的炉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他教我们在玉石上画画时正面、侧面和顶面一一讲解,清楚透彻,毫不含糊。”

胡明珠在她完成白玉海棠双佛瓶作品时,深有体会地说:“饮水思源,我的基本功扎实,只靠朱永贵恩师当时手把手指导。朱老师音容慈祥、耐心友善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郑一辉说:“朱老师教我们玉雕每个环节都要求规范到位,从出大坯、细坯、拿玉、了手等各环节仔细示范指导。朱老师还把雕刻要领归纳为‘深勾浅压、手势稳当、腕要柔转’。他归纳的要领简单实用,至今我记忆犹新。”她还回忆父亲技术娴熟的事例,佩服地说:“朱老师听到踏脚板声音就能判断我们手脚配合的力度;从磨砂的声音,他立马知道雕刻产品的进度,并知道下道工序所需用的工具”。

李忠信在教师节从巴西发来缅怀父亲的微信称:“我们的朱永贵老师是恩师,待人谦和……,对我受益匪浅没齿难忘。他不善言心明白善琢磨,他的设计思想大器整体,在动物体型炉瓶造型出坯工序上他手艺精稳准快十分到位,他设计用的几何形纸样分角分度符合西洋分面原理,不用制图仪器,全用民间折纸方法用剪刀完成……”。

学校停办之后,父亲被安排到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其间他着重研究玉石雕刻艺术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同时参加外宾接待,介绍玉雕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设计理念,演示工艺流程,深受外宾们的翘指赞誉。

业界赞誉无不凝结着父亲的为人品格和艺术才华,父亲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工艺美术事业,他为人师表的教学责任感,他真诚低调的处事风格已成为我们的学习楷模,他潜心追逐艺术的匠心精神已成为我们世代弘扬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玉雕玉石雕刻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石之美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二石
审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