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日本的德化窑“玛利亚观音像”
2017-10-28陈颖艳
陈颖艳
【摘 要】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的繁荣而畅销海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就收藏有几件明清时期珍贵的德化窑观音像,并且有着特殊的名称——玛利亚观音。17世纪开始,日本江户幕府下令禁止基督教,一批隐匿信仰的日本基督徒,只好供奉观音以替代他们心中敬礼的圣母玛利亚。于是在日本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一批“玛利亚观音”的塑像。
【关键词】观音菩萨 圣母玛利亚 基督教 日本 德化窑 玛利亚观音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市并称“三大瓷都”,马可波罗曾详细叙述德化的制瓷工艺流程,并赞叹其物美价廉。明代,德化烧制出一種十分独特的白瓷,釉色如脂似玉而又典雅精美,被世界瓷坛称为“中国白”“鹅绒白”“象牙白”等[1]。
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的繁荣而畅销海外(图1),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明清时期德化窑的珍贵文物(图2~图5),这些德化窑的白瓷有着耐人寻味的奇特名称——玛利亚观音。
一、基督教的圣母玛利亚
在基督教里,玛利亚是耶稣的母亲,天主教、东正教尊之为“童贞圣母”(图6),相信其死后灵魂和身体重新结合升入天堂[2],因此设立天主之母节(1月1日)、圣母领报节(3月25日)、圣母访亲节(5月31日)、圣母升天节(8月15日)、圣母圣诞节(9月8日)、圣母进殿节(11月21日)和圣母无染原罪节(12月8日)来纪念她。
在天主教会中,人们对圣母玛利亚的敬礼特别隆重,圣母玛利亚在信徒心目中是一位“天上的母亲”[3]。人们为了赞美圣母玛利亚而修建了许多大教堂(图7、图8)。
从圣经上看,与基督的救世发生密切联系的,除了宗徒之外,便是玛利亚了[5]。圣母玛利亚与耶稣的心很近,会主动参与耶稣所愿施恩之事。
二、佛教的观音菩萨
观音本称观世音(向下界观望的神),因唐代时避太宗李世民名讳,改称观音,也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大士[6]。观音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另三位是文殊、普贤、地藏),是无限怜悯和同情的化身[7]。观音本为男身,有须,而世俗多作女相(图9、图10),其旁常有善财童子侍立。《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凡众生遇难,只需颂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解脱,不分贵贱贤愚,随类化度[8]。观音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
观音是受到中国人最广泛信仰的佛教神祇之一。传说观音能以33种化身救苦救难,送子观音是其常见的造型之一。相传观音菩萨农历二月十九日出生,九月十九日出家,六月十九日成道,民间和寺庙在这三个时间多有隆盛享祀[9]。
三、当基督教遇上佛教
16世纪欧洲人初到东亚各国,发现一个未曾见过的大教派(佛教),却和基督教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耶稣会传教创始人利玛窦在他的回忆录中强调了这种相似:天堂和地狱、报应、独身、施舍、庙里的图像和灯火、祭司帽子的样式、和尚念经和欧洲教堂的清唱。
有些相似的宗教人物,更加使基督教和佛教相混。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时,曾把送子观音看成是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翻版[10]。送子观音怀抱婴儿,与基督教手抱圣子耶稣的圣母玛利亚形象相似,二者都轻托婴儿(图11~图14),宛如一位现实生活中的慈母。
四、日本的禁教与隐匿信仰的基督徒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随着欧洲商船的到来,基督教在日本逐渐兴盛,基督教义的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冲击了日本等级森严的封建体制,对刚刚建立的幕府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此17世纪开始,江户幕府以禁教作为巩固政权的政治口号[11]。1612年,江户幕府的统治者德川家康下令禁止基督教,其后加以镇压。1629年发明了“踏绘”的招数,把耶稣或圣母玛利亚画在纸上(后刻到木板或铜板上,图15~图17),命基督徒践踏圣像,以验证其是否为基督徒。
在基督教受迫害的幕府时代的日本,被称为“Kakure Kirishitan”的一批隐匿信仰的日本基督徒,往往选择供奉送子观音像以替代他们心中敬礼的圣母子[12],而传教士也秘密将圣母玛利亚伪装成观音的形象加以传播[13]。因此,在日本工艺美术史上,出现了以观世音形象来表现圣母玛利亚这一特殊形态的玛利亚观音(Maria Kannon),并留下一批“玛利亚观音”的塑像。最终,日本于1873年取消了禁止基督教传教的规定,允许基督教在国内传播。
也许是观世音观世事,听到了教徒的声音,也许是圣母玛利亚借由观音像给予信徒力量,在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中,两大宗教的某些共通之处,让二者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微妙的契合。于是,出现了“玛利亚观音”。
参考文献:
[1]王连茂,丁毓玲.重返“光明之城”:泉州,一座闪烁着中古文明之光的东方都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2]蒋广学,朱剑.世界文化词典[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3]任延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天主教知识读本[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4](美)V.M.希尔耶(V.M.Hillyer).艺术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5]任延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6]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大辞典(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7](美)詹姆斯·霍尔.东西方图形艺术象征词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8]王家范,谢天佑.中华古文明史辞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9]许钰.中华风俗小百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10](法)谢和耐(Jacques Gernet).中国人的智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王勇.东亚的笔谈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
[12]董丽慧.对“晚明”牙雕断代的再认识——以圣母子和送子观音像为例[J].装饰,2013,(2)
[13]刘海.当佛陀遇上基督[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