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极”之上践行“四力”的探索和思考
——以新华社西藏分社“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为例

2021-06-19翟永冠,田金文,格桑朗杰

中国记者 2021年5期
关键词:羌塘笔力系列报道

采访手记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是南极和北极之外的“高极”。2021年春节期间,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顶着风雪,冒着严寒,克服低压低氧带来的身体不适,来到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草原,在这片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土地,拍摄绝美的草原和雪山,采访生动有趣的人物和情节,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用心体会向上生长的力量。

本组报道一共发出包含文字、图片、视频、海报的融媒体稿件一组六篇,视频稿件一组三集,创新产品“交互动画”、现场新闻一组三篇。稿件发出后,传统媒体累计采用超过一千家,新华社客户端转评赞累计超过一千万人次,实现良好传播效果。

总结本组报道可以发现,在“高极”之上深入践行“四力”,需要发挥好“脚力”“眼力”,距离新闻现场“足够近”,增强采访的抵达性;需要锤炼“脑力”“笔力”,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报道的导向性、时代性和创新性;需要深化融合报道,在新闻报道“主战场”实现传播的突破。

一、发挥“脚力”“眼力”,海拔越高越向前

羌塘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广袤的北方台地。在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的草原上,高峻的念青唐古拉山、壮美的当惹雍错,仅仅是它的一角,凛冽的狂风、纷飞的大雪、极寒的气温、极度的缺氧,是它冬天最常有的面貌。

尽管这里是西藏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但仍然有着党中央惠民政策的精准滴灌,有着火热的生活,有着拼搏向上的奋斗力量。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在冬季向高海拔地区“逆行”,努力做到“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高极”之上践行“四力”,首先要有强劲的“脚力”,加强调查研究,投身社会实践,脚跟有立场,脚步接地气。

来到羌塘草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不缺的就是“脚力”。记者跟随“流动法庭”在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的羌塘草原上“流动”;跟随“野保员”在“人类生命的禁区”“放牧”;跟随公路养护队在早上6点、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里,到离县城上百公里外的地方保通冰雪路面。

“眼力”是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透过新闻事实精准捕捉到深层逻辑,选取独家视角,成就独家报道。例如,《行走4700米之上·“流动法庭”闪亮羌塘草原》讲述了西藏那曲市尼玛县人民法院法官组成的“车载流动法庭”。记者通过观察,锁定国徽、法徽、民法典、牧民脸上的“高原红”等,巧妙地将采访中看到的这些红色元素有机结合,提炼出一抹别样“高原红”的独特视角。在海报配色上,也选取了相同色系,使得整篇报道相得益彰,以鲜艳的红色象征着西藏人民的日子红红火火。

在采访中我们体会到,“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只有发挥好“脚力”和“眼力”,抵达新闻现场,抵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抵达人的内心深处,才能发现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采访到最鲜活的新闻素材。

在西藏从事新闻报道,那些人迹罕至但“隐蔽而伟大”的高海拔地区,是特殊的战场,挑战的是生命极限;是特殊的考场,考验的是对党忠诚、家国情怀、新闻理想和职业素养,更值得新闻工作者投入心血,深入挖掘。

二、锤炼“脑力”“笔力”,告诉世界“新时代的新西藏”

西藏不仅高寒缺氧,还处在反分裂、反蚕食、反贫困的斗争一线,报道难度大,政治要求高。要正确地报道好西藏,要有“脚力”和“眼力”的行之所至,还要有“脑力”和“笔力”紧密跟随。

首先,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如何发挥“脑力”,甄别选题最为关键。采访团队精心策划选题,细挑采访对象。“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把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这四件大事作为大方向,从交通、司法、脱贫、乡村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多个角度,以基层平凡人作为切入点,分别选取了次成塔青——野生动物保护员,索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觉觉——尼玛县农村公路养护队护路工,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尼玛县人民法院法官等,一路跟拍“守护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将时代性、整体感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细浪不断汇聚,便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从“小角度”展开“大背景”,从微观到宏观,由点及面,有机结合,用平凡的“守护者”去体现西藏更多的坚守者们的辛苦付出,为全国的发展建设刻下海拔4700米之上的印记。

“脑力”之外,还有“笔力”。笔力是文字的表现力,笔力不够,何谈内容?即使是在技术和平台风起云涌的新媒体时代,究其根本,还是“内容为王”。

“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淡化了过去主题报道的“宣传腔”,摆脱高高在上、枯燥僵化的文风,力图用小人物的生动故事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命力。采访团队深挖细节,经过多次修改,仔细打磨,使系列报道显示出强劲的“笔力”。

例如,在《行走4700米之上·“流动法庭”闪亮羌塘草原》中,结尾是这样写的:“十年前‘马背法庭’活跃在羌塘草原上,马背上驮着审理案件所需的法官袍、文案、法槌,书记员和法官跟在马后面跑。”洛桑曲珍说,“如今,‘马背上的法庭’已经变为‘车轮上的法庭’,但司法为民的真谛,一直在传承”。稿件通过简单陈述新闻背景,如实记录当事人语言,让历史和当下发生联系,以跨越时间的纵深角度,不仅增加了当前事件的厚度,也使历史事件鲜活起来,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爆发出激荡人心的力量。

通过对“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报道要有独特视角,要结合历史强化现实写作,把握历史规律和现实发展道路。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全国共迎建党百年的大背景下,从事涉藏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等重要论述,使新闻报道有历史纵深感,有时代广度和深度,做政治性、新闻性、时代性、可看性很好结合的新闻产品。

扫码阅读《行走4700米之上|羌塘草原上的一场“三高”村会》

扫码阅读《行走4700米之上|“流动法庭”闪亮羌塘草原》

扫码阅读《行走4700米之上|冰雪中,他们守护回家的路》

□记者在海拔5000 米之上的村子采访。

此外,新闻报道要“真正做到把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用事实说话,注意做到‘个别事实’与‘整体事实’的有机统一,通过真实可信的事实报道实现正面宣传的积极效果。”从事涉藏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要能够“站在西藏看全国,站在全国看西藏”,既准确报道单个的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做好涉藏宣传报道。

三、强化全媒体报道,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明确受众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格局、舆论生态、受众需求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主流传统媒体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同时,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满足公众达到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平衡状态的需求,探索形态多样、多元融合的新型主流媒体十分必要。

因此,采访团队在完成文字报道的基础上,着重在视频报道上下功夫。系列报道中的视频,通过近景、中景、全景等不同景别,航拍、地拍等多种视角展现,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羌塘人民的精神面貌。例如,《行走4700米之上·冰雪中,他们守护回家的路》报道中69秒的视频,钢镐挥动,一下一下砸在冰面上,砸得冰碴子四溅,画面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最直观、最动感的方式,向公众展现了公路养护队保通冰雪路面的真实画面,引发了观众在评论区内热烈讨论,获得超百万次播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行走4700米之上”报道团队的三位记者都是文字记者,此行并没有专业的设备,也没有专业的技术,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奋勇向前,在具体采访中努力“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努力“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通过“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的实践,我们发现,短视频已成为报道的常态。从大量拍摄素材中剪辑出最精华的部分,视频内容短而精,适合新媒体时代的观看特点,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今后,可以在系列报道上继续深挖短视频的传播潜力,丰富短视频类型,多角度拍摄达到共振效果,开创系列短视频矩阵化传播模式,形成传播合力。

此外,“行走4700米之上”系列报道推出了创新新闻产品“交互动画”和现场新闻,用新颖的形式对报道内容实现二次传播,在舆论场上形成新的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发现,利用H5、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丰富报道模式,在平衡了公众视觉、听觉的基础上,继续满足其对触觉的需求,提升互动性、参与感、沉浸感。

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体会到,要热烈拥抱新技术,开拓创新报道形式,利用新型生产和传播技术,抢占宣传报道的先机。

【注释】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郑保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写在习近平2016年新闻典论工作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J].青年记者.2021(03).

[3]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6/c_1117588434.htm新华网.2015-12-26.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新作为[N].人民日报.2019-01-27.

猜你喜欢

羌塘笔力系列报道
入木三分
羌塘禁区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海平面相对变化初步分析
加点笔力,你的书法会更美
——齐鲁书社《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