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红:将“小改小革”创新精神进行到底
2021-06-18王碧清
王碧清
2019年3月,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保变电气”)内,“戚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创建。戚红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为保变电气部件车间切铁组组长。工作室如今下设五个创新小组,围绕设计、工艺、制造、质量、成本五大主题,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青年创新热潮,推动实现技术攻关,凝聚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工作室内,“自信自强,追求卓越”八个蓝色大字,化作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创新实践。枣红色长条方桌上,整齐陈列年轻人创新发明成果,“横剪线辅助送料装置”“油隙垫块穿配盒”“铜绞线绝缘包扎器”……名为“草根创新”,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创新工作室门外办公区域长廊,“小改小革”管理办法遥相呼应。该项制度,张贴在卫生间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这个位置,也是戚红认真考虑过的。
戚红说:“务实创新是解决问题动力源。我希望给大家传递一种理念,创新并不一定只是大的技术革新,立足岗位,保证安全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就叫创新。”立足工作室,面向全公司,她将“小改小革”创新精神进行到底。
“心里明明白白切出地每一片铁心片”
戚红身形娇小,眉目清雅,瘦弱中透着坚韧。她的办公室内,物品不多,甚至有一种空旷与宁静。读过的课程、写录的笔记、编写的技术操作指南……她一一分类,收放整齐。“自己有点强迫症”,她调侃道。
从事切铁工作三十多年,她带领团队将0.3毫米厚、1000米至2000米长的硅钢片卷料,精准剪切成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铁心片。这些铁心片,经过下一道工序,安装至变压器内,保障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安全运转、动力不竭,如今已剪切近5亿片铁心片。
保变电气原为保定变压器厂,是国家三大变压厂之一,经过六十余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输变电设备专业制造企业之一,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性企业,产品已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保定西郊,东西方向道路命名为“天威”,也在讲述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与荣光。
1989年,戚红从保定变压器厂技工学校毕业,成为切铁组职工。“老师傅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干”,她仍记得工作之初的纯粹,“当时我认为,一个好工人的标准,就是按部就班,跟着师傅学得有模有样”。老师傅倾囊相授,戚红勤恳认真。
一个寻常周六,戚红等人切完某中柱型铁心片,来自下一道工序“叠铁组”的员工却反馈,铁心片无法叠积在一起。种种尝试失败后,她们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经过测量验算,相关尺寸数值也并无异常,直到戚红等人找到图纸设计方人员。对方指出,铁心片切错了。戚红有点不服气。问题犹如窗户纸,一点就破。原来,目标片型中线两侧的两个角,被放在一侧,原有的测量办法并不能发现,因为虽然角的偏向有变化,但片型的角度偏量和长度并没有改变。
戚红突然意识到,这次面对新片型剪切,沿用了过去的工作方法,“有惯性思维”。所幸,已经被剪切的铁心片,经过微调,修正了错误,并没有造成太多资源浪费。戚红形容,这一次经历“刻骨铭心、终身不忘”。刚刚上班一年遇到的这场意外,讓戚红养成严格的审图习惯,尤其在遇到新产品、新图纸时。她常将这段往事讲给新入职的年轻人,提醒他们“一定要提前看图形”。
戚红要求自己,对每一种片型之间的剪切逻辑关系,都整理清楚,并经过验算核对,确保无误,再下刀,“为了心里踏实,虽然耗神,但也得耗”。自此,无论对待厂内的铁心片剪切,还是协助外部单位进行铁心片剪切,戚红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心里明明白白地切出每一片铁心片。
一次工作日清晨,戚红找到工艺员,确认图纸当中一个小孔位置,“这处是不是不对?”对方仔细看后,立即打电话到设计部确认。电话另一端声音明显有些着急:“干了没有?”“还没有,戚师傅看出来了。”“一个小孔偏移”意味着,一旦按照现在图纸完成剪切,材料都无法使用,只能废弃。正是因为戚红坚持预先审图,没有存留哪怕一次侥幸心理,秉怀高度责任心,不怕麻烦、不怕吃苦,才在一次次切铁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水准,同时也影响着班组人员养成严格细致的工作习惯。
闫伟2003年来到切铁组,那时戚红已担任组长。刚到组里,她就对戚红严苛的工作态度颇有感受。她也知道“中柱两个角在一侧”的教训,时刻记得戚红对她讲的,“切之前不要着急,先进行研究,要把套裁单与图纸进行核对,了解透彻,再去切”。
操作车间内,机械设备轰鸣,成卷的硅钢片有序摆放,操作人员在工作区域内,正在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剪切。戚红在切铁组提出“三心”工作法:耐心、多心、精心。看图纸要耐心,各项数据、各种图形要查看仔细,按图加工要耐心,坚持自检和互检,尺寸检测工作不能一人包,一定做到互检;精心操作,不出废品。一张张青涩的面庞,严肃认真,遵守安全规范、严把质量关,仿佛年轻时的戚红。
2014年,五柱型变压器产品从研发到投产,铁心剪切是难关之一。五柱类型产品,铁心构成更为复杂,从原先每一种片形一个尺寸变为一种片形六个尺寸,每两片换一次尺寸,每一次剪切落刀的位置不同。这就需要戚红提前将剪切规律找准,在尽量利用材料基础上,找到最佳剪切方案。
戚红将图纸带回家研究,她将图纸一一铺展到床上,嘱咐家人先不要打扰她。时间似乎静止,戚红大脑飞速旋转,再看时间,已近夜里12点。三四个夜晚思考后,戚红找到五柱型铁心的片型规律,并编制出剪切程序,有力保障新产品快速投产。
“身边微小的存在,只要仔细观察,通过自己能力去改善,就叫创新”
戚红的工作实绩点滴累积,班组有目共睹。2000年,她担任切铁组组长。她渐渐从被动解决问题,转变为主动去完善、优化整个生产流程。进入新世纪,保变电气不断焕发新生机。
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工人们不断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戚红开始面临新的生产难题。由于剪切的铁心片非常薄,常在0.23毫米至0.3毫米,稍不平整,自动生产线轨道上就容易“卡壳”。“不能一有问题就找机修师傅”,她在轨道上经过改良,圆满解决了新难题,“这种投入不大、解决大事,让我特别高兴”。
冬天的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切铁工人不时需要人工搬运从自动生产线上甩下来、重达三四十斤的硅钢卷料料尾,到剪板机上进行再加工。不一会儿,工人师傅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看着大家辛苦费力,戚红有些心疼: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工人师傅一点一点打开卷料进行操作,颇为费力。戚红找到公司总工艺师张江辉,讲了许多想法。张江辉听后感叹:“你的想法太好了,咱俩要是合作,肯定可以出好多成果。”在二人积极探讨下,一辆半圆弧加上轴承的小车在一次次改进中制作好了,戚红兴冲冲放在生产车间,告诉大家可以使用起来,卷料再加工时,不用人工拖拽。一段时间后,戚红发现,“小帮手”被“晾”在一边。原来,小车的车轱辘滑来滑去,无法固定,并不适用。一名老师傅劝戚红:“你可别瞎搅和了,这就是个费劲的活儿,也别瞎琢磨啦!”戚红虽有点灰心,但很快冷静下来:不就是固定的问题嘛!于是,她找来绳子,和同事把小车绑在一个架子上,很快小车派上用场。
在接下来的卷料加工阶段,按照旧的加工方法,每切下一片,有一个需要人工调转料头方向的环节,这又是一个费力点。戚红经过改良工艺,可以省去人工转动这一步,直接剪切,不仅提高材料利用率,还节省力气。不过,推广新工艺时,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们有些质疑,“这么多年,我都这么干过来,你这不行”。拗不过戚红反复劝说,老师傅尝试了新方法后,连连赞叹,“你这个方法真好”!多年的工作惯性被打破。该种剪切方法,名为“平行四边形断料法”,提升了一倍工作效率,材料使用率提升20%,每年可节约原材料40吨,节约价值54万元,自推出后,应用至今。
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过程中,戚红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因为每解决一个问题,一定伴随新思路、新工艺、新方法,甚至会有新工具的产生”。
许多次改变,也伴随压力与顾虑。改了之后到底行不行?在张江辉等同事支持下,戚红不再犹豫,好的想法就要积极推动实现,创新过程必然不是一帆风顺,是逐渐完善的过程。“一线工人,主要还是立足于岗位,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身边微小的存在,只要仔细观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改善,就叫创新。”戚红对于好工人的认识,有了变化。
有一次,戚红读到一个观点:公共场合,随地丢烟头的原因之一在于,可供丢烟头的地方太少。当时,她很快联想到“形迹管理”。戚红专门制作不同工具“形迹”橡胶槽,放在工具抽屉里,甚至制作得要比工具本身的厚度,更深一些。这样,工人们在快速作业后,放置工具时,可以依形放入。工具收纳处,不再凌乱,也节省了工具整理时间。
定制工具形迹管理、用鲜明颜色作为不同厚度调节板的标注、设置个性化电脑程序手册……戚红的创意世界七彩斑斓。
“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汇聚成更大的力量”
2009年12月,戚红参加由清华大学举办、为期一年的中央企业班组长管理能力资格认证在线培训,延续着工作当中的认真劲儿。她将电子课件下载打印,把重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16门课程,戚红综合成绩91分,其中五门课程取得满分,荣获“优秀学员”称号。直到现在,戚红仍不时翻阅,温故知新,在管理、创新理念方面不断打开视野。
过去,戚红更偏重于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大家按照自己方案来工作。经过培训学习,她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发动起来,你一个人并不是最聪明的,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汇聚成更大的力量”。她直面“个人局限”、“年龄瓶颈”,常跟年轻人讨论问题,“喜欢他们的想法活跃,不怕失败”。
一次外协产品铁心剪切,戚红邀请厂家相关负责人预先确认剪切流程,“虽然都是铁心,但每一个厂家都有各自设计理念”,精准确认剪切方案,是切铁组工作制度之一。
开会这天,戚红已经提前思考出自己的剪切方案,但在现场,她鼓励切铁组青年集思广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还抛出一些新问题,场面颇为热闹。厂方有些诧异,看着一个多小时“毫无进展”,厂方代表对戚红讲:“作为组长,是不是应当决定该怎么做,而不是由他们‘随心所欲?”戚红答:“如果有人可以提出想法,证明他认真提前看了图纸。还能提出问题,证明有想法。作为操作者,认真看图是必须的。我自己想的未必周全,也许经过碰撞讨论,会有更好方法”。
自2010年起,她坚持鼓励团队头脑风暴,传递给青年一种理念:什么都可以去改變,只要有想法,就一起去实现,“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保质保量前提下,用巧思、用巧劲,不断提高效率”。
何红峥来到切铁组后,有一批硅钢片特别涩,影响传送速度。他经过一步步研究,设计出一套辅助送料装置,减少硅钢片与装料板之间接触面积,并在装置上安装轴承。该装置使原本的工作效率由10%提高至70%。类似发明还有五六项,既节省材料,又提高生产效率,并已获得相关专利。
喜欢机械、动手能力强,何红峥在工作中敢想敢试,每当他解决一个难题,会和戚红分享:“问题解决了,心里真痛快!”“对!太有共鸣了,我就是这样的感觉,从解决问题里得到快乐,这是钱买不来的!”戚红很欣慰。十一年过去,何红峥也成长为班组副组长,更是切铁组的创新能手。
“任何行业能分出高下的,最终都不是技术,而是责任心和上进心”
部件车间党支部书记李惠岩评价戚红:“这么多年,她一点一滴成长起来,我是见证者。她最大的优点,就是责任心特别强。只有责任心强,才能真正把事情干好。无论是生产一线开展工作、传帮带,还是设备编程、保养维护,都很到位。她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对年轻人是一种带动和激励。”
戚红以厂为家的拼搏奉献精神,切铁组李素真颇有感触,“作为一个女性,我很敬佩她。戚师傅付出大量精力在工作中,她善于处理复杂问题,敢于开拓创新。她家离公司远,但每天很早就来”。
生产车间里,戚红严格要求组员规范操作,细致到拉闸时的站位,比如“要背对着闸”,李素真、何红峥等年轻人都严肃对待、认真遵守,确保安全生产一刻不放松。“一个是注重安全,另一个就是严抓质量。比如,料板必须要擦干净,一点细节都不放过。”李素真说,“生活里,戚师傅又特别暖心,遇到我们家中有事时,很体谅关心员工”。
一次,班组里正在切一组补片,戚红发现,补片从上午开始,到下午还没有结束,就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片型先经过机器剪切,接着组员又使用剪板机手动剪切。戚红指出:这种片型有现成程序,按照既定程序,一次性就可以切好。这让戚红更加重视程序方面整理工作。她制作部分程序手册,每一道程序的操作显示界面、片型图形等都清晰展示,方便查阅,可直接指导生产,并完成两部换刀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戚红还整理了故障处理手册,组里青年遇到问题时,可自行查阅处理,有时正好是夜班,也能及时解决。她想要把许多工作细节、实际操作方法,形成文字,“新员工看到之后,可以明明白白知道怎么做。把口口相传的经验,总结成文字,不能老师傅退休了,就失去过往宝贵的经验”。
对于新时代好工人的认识,戚红认为,工人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主动学习行业新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学习是一个人提高自己最快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她提到吴运铎所著的《把一切献给党》。“其实那会儿条件那么恶劣,人吃不饱、穿不暖,靠的是精神”。每次学习英雄事迹,戚红会得到力量,放在历史长河维度看问题,见贤思齐,眼前遇到的困难就不那么难了。
再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之心。“员工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大河有水,小河才不会干。这是我这么多年最深的体会。无论是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还是荣获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荣誉,最终支持我的,是保变电气这个平台。作为保变电气的一线员工,有明确的晋升通道,你会觉得有希望、有盼头,而且非常公平。一直以来,保变电气的红色基因,鼓舞着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发自内心期盼企业好。”
如今,戚红将更多心力倾注于创新工作室,以激发公司青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戚红感慨,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每一个板块、每一个字,以及每一项发明,都化作六个字——团队凝聚未来。绕线组的马艳坡,通过参加工作室培训,聆听老师傅们传授操作经验,工作更有效率,“工作室成立,影响很大,对自己是创新意识的提升,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让工作发生变化”。目前,工作室已完成专利申报15项,科技创新5项,小改小革20余项。
戚红崇尚一句话,“任何行业能分出高下的,最终都不是技术,而是责任心和上进心。有了责任心,才能在困难面前自主去解決,去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自觉以厂为家,无怨无悔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