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静:在脱贫攻坚夜校绽放芳华

2021-06-18王海珍罗旭辉

中华儿女 2021年8期
关键词:夜校铁匠支教

王海珍 罗旭辉

终将到来的离别

“知道秦老师离开了,我吃了一惊,有些不相信,我觉得秦老师会一直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不愿意让她走。”熊严的声音里还有一点失落,似乎还没有接受秦静已经离开铁匠乡夜校的事实。她在铁匠乡夜校学习了三年,从六年级到初二,每年寒暑假都在铁匠乡夜校上课,“秦老师会组织很多活动,在学校能认识很多好朋友,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很喜欢秦老师,和她在一起很开心。听说她走了,我心里很不舒服”。

“秦老师在我们这里三年,做了很多事情,不但孩子们喜欢她,这里的居民也都很感激她,喜欢她。孩子们在她带领下,改变很大,秦静的辛苦付出,家长们看在眼里。”铁匠乡坪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寇方华说,“说实话,秦静老师离开这里的事情,我还不清楚,我以为她还会回来,她也没给我们说。如果知道她要离开,我们会给她准备一个欢送会,现在她就这么走了,我心里很遗憾。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补上”。停顿了半晌,这位忠厚朴实的书记声音放低了一些,“我还要给她再打电话确认一下,到底她还回不回来了,我们舍不得她走,说真的,挺舍不得”。

“大家都挺忙,时间也紧张,当时我报了一个培训班,通知第二天要上课,我匆匆赶回来,赶紧收好东西,夜里走的。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本来想去跟大家打个招呼,说说话,看见他们都很忙,所以就走了。我给分管领导和好朋友说了,好朋友罗谢异帮我打包行李,搬东西。收拾完东西,她跑了,然后她发了一个短信给我:我连送你的勇气都没有,我害怕送你的时候眼泪会掉下来,你自己走吧。”秦静说。

“我走时,去了寇书记办公室,没看到人,赶时间,也就走了。希望下次有机会,自己亲自去找寇书记和乡亲们告别,有些感情,是说不出的感谢……”

“我觉得我家离我服务的乡镇不远,随时想回去看看,都是可以回去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我现在忙着考试,争取把工作考下来,等我包里有点钱了,我再开开心心地回去看他们,好想请他们吃一顿饭,感谢他们的照顾。”

“其实那天上最后一节课,跟两个班学生也有告别,都是忍着泪水,不想表现得那么依依不舍,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跟他们说,你们家长有我的电话,我家在威宁草海码头这边,以后来威宁了,记得找我玩,如果有能幫到的,我会尽量帮。”

“我平常话很多,但是到真正要说的时候,就不知道该从哪里说了,平常看着我挺开朗,也挺好相处,但是真正离别的时候,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时候想想离别,自己都会有那种落泪的感觉,就会屏住呼吸,停一停,不说话,然后,往窗外看一下,往上看一下,看着看着,就好了。”

“我总感觉在大家面前哭哭啼啼的,确实不是我的风范,我更偏向乐观一点,更坚强一点。”

“我喜欢开开心心地出场,也喜欢开开心心地退场。”

离开铁匠乡夜校后,秦静还会时不常翻开手机里的照片,里面大部分都是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和笑脸。她的朋友圈里最常出现的还是孩子们。在朋友圈里,她写道:“失意时,翻翻你们给我的小美好,也就觉得没什么值得失落的了。”美好片段接续闪过,像电影蒙太奇,转瞬即逝,却生动鲜活。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历史巨幕”

秦静2017年7月从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毕业,参加贵州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赫章县作为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是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中难啃的“硬骨头”。铁匠乡又是赫章县唯一的苗族乡,地处偏远,环境恶劣,脱贫攻坚难度大,是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中最“硌牙”的地方之一。年轻的秦静就这样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历史巨幕”。

秦静学财务专业,以西部志愿者身份到了团赫章县委,被分配做财务工作,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很开心。2018年2月的一天,她无意中从团县委工作人员口中听到,铁匠乡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简称夜校)自从2018年1月26日开过一期15天的寒假义务辅导班后,一直关闭着,无人管理。秦静听了,心里一动,主动申请,希望团县委能派她去铁匠乡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工作,把团委的夜校办起来。

按照贵州省委“共青团要将夜校办到农村去”的指示,团贵州省委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优良传统,展开摸底调研,招募青年志愿者,启动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项目。2017年8月18日,第一所夜校开班。到2018年,贵州省已经有一百多所夜校,全部分布在村一级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秦静要去的铁匠乡夜校属于其中的一个。

2018年3月,她把手里的财务工作移交,拎着行李,来到铁匠乡。行李放到乡团委安排的宿舍后,秦静第一时间跑到脱贫攻坚夜校的教室里熟悉环境,一个不大的房间,桌椅落满了灰,零散地堆放着,她在心里默默数了数,只有十张桌子。从小在家就勤快爱整洁的秦静没多想,拿起扫帚、抹布,打扫卫生。扫地,擦玻璃,摆放桌椅,一个人忙碌了两个多小时,教室看着亮堂了很多。

教室收拾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办?秦静心里有些茫然,除了一间空教室,再没有其他什么。夜校以后怎么发展,一切工作都得靠自己,有一点做不好,都会对易地搬迁来的群众造成影响,她忽然觉得压力大。站在空荡荡的教室,想了许久,她听到心里的声音在说:秦静,你别怕,总会想到办法。

大三时,秦静曾经去贵阳清镇红枫湖小学支教,“那里的学生很热情,每天一早来我们宿舍门口,给我们送早餐,还把自家花带来送给我,还有自家的葡萄苹果,都会带给我们”。短短半个月支教经历,留给她很多美好记忆,也让她对教师职业有了很深的情结。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也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知道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工作中,孩子教育是很重要一部分,她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正是这份初心,让她义无反顾地来到铁匠乡。来了,就好好干。

定下心的秦静先去请教乡团委书记洪娟,在和洪娟交流过程中,秦静的思路一步步走向清晰。她决定先从“四点半辅导班”入手,把放学后的孩子们召集起来上课。怎么招生?又是摆在她面前的难题。她从乡团委办公室拿到以前寒假招生的花名册,按照上面的电话号码,一个个打过去,邀请孩子们来夜校上课。“比我想象中难多了,有的家长看到我的手机号码显示地是贵阳,以为我是推销保险,直接就挂了。有的家长听说免费,不相信,以为是先免费再收费的那种辅导班。我就一个个耐心地解释,这是政府部门为了让易地搬迁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立的教室,是政府的公益行为,不是培训机构,慢慢地,有人报名了。”秦静说,“当时虽然总是被人拒绝,有时还会被人骂,因为别人不了解,会误会嘛,但是自己并没有很沮丧,就想着我要把班办起来,像打了鸡血”。

第一期32人报名,但只来了22人。有的人报名了,还是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抱着再看看的态度,因此没来上课。

“这也不错啊!不过教室还没坐满。”秦靜给自己打气,辅导完孩子的作业,结束了夜校工作,孩子们回家后,晚上,她拿着搬迁点学生的联系电话,一家一户去敲门,走访易地搬迁社区,去贫困户家里聊天。她和居民们聊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创业优惠政策,也聊铁匠乡夜校的工作,让人们知道夜校能为孩子们做什么。

放暑假了,孩子们都闲在家,她琢磨着开一个暑假兴趣辅导班,让铁匠乡的孩子们也感受一下城市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她通过铁匠乡宣传部门发布信息,招募大学生来支教。陆陆续续有大学生来到铁匠乡夜校,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丰富起来,不仅有辅导课,还有主题宣讲课、社会实践课、现代礼仪课,以及心理辅导课。结合支教大学生各个专业特点,她又开设舞蹈课、音乐课。

晚上,秦静也没闲着,给贫困户开设政策宣讲课,有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还有创业优惠政策、小额贷款政策讲解等。闲时,秦静就会带着大家看新闻,听广播,读政策。群众不识字,她就一一读给大家听,看见有益于群众的文件,她就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当地话,与大家分享。夜校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要来夜校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随着孩子增多,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一间教室坐不下那么多孩子,怎么办?秦静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扩建夜校教室,让更多孩子受到教育。她看中夜校教室旁边一间闲置的门面房,想用来当教室。乡团委书记洪娟帮着一起协调,经过一个月努力,2018年8月,她终于将仅有的一间小教室扩建到两间,学员每期陆续递增到80名。虽然教室简陋,但是看着屋顶挂着的三颗白炽灯洒落下来明晃晃的光,秦静很满足、很开心,那天,她特意给自己买了一个冰淇淋吃。

从宿舍到夜校教室距离不足一百米,可是每天晚上,她的运动步数都会在一万步以上。有时,报名来上课的淘气小孩,上了几天,就逃课了,秦静到处去找他们,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回教室。有时,她又惦念着易地扶贫搬迁户,谁家遇到困难了,谁家的孩子哪门功课比较弱,她都记得清楚,抽空就去社区居民家里坐坐。

易地搬迁到铁匠乡的李如敏老人,儿子儿媳都不孝顺,把孩子扔给老人,就走了,老人一个人带着6个孙子艰辛度日,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6岁。在走访中,秦静了解到老人和孩子们还在为吃饭发愁,更别说孩子的教育。不能看着老人这么受难,善良的秦静决定做点什么。她通读扶贫政策,又通过政府部门查询,李如敏老人家有四个人满足领取国家低保金的条件,她耐心地把一项一项要求告诉老人,等老人凑齐了相关证明,又协助老人去办理低保手续,终于把四个人的低保金问题落实。解决了吃饭问题,孩子的教育不能耽搁,秦静又多方提交资料,为老人的孙子争取到1000元助学金。

为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2018年12月,铁匠乡团委举办厨师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点就在夜校,邀请贵州大正家庭职业学校知名厨师王滔为学员们授课,授课方式为理论+实操。秦静成为这次授课的“助教”,每天早早起来,把教室门打开,为60名学员提供饮用水和空调,发放厨师培训书籍、笔记本。为期15天的培训不仅让学员们学到厨艺,而且挖掘了学员们的潜能和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导贫困群众要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实现扶智与扶志的契合。

随后,“双培”助推脱贫攻坚暨贫困劳动力刺绣培训班开班,该项目共投资10万元,培训对象主要针对铁匠乡易地搬迁的苗族贫困家庭妇女,培训学员100人,培训时间为10天。秦静上课带领着苗族同胞刺绣,下课后,与学员们交流学习刺绣心得,聊聊家常。培训不仅让学员们学到了刺绣技术,为铁匠乡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契机,为铁匠乡脱贫攻坚注入活力,也有助于铁匠乡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员聂祥敏通过学习技能,拉动朋友出资金,他出技术,开了一家手工制作公司。“看见村民们通过夜校的技能学习,大家都有了奋斗目标,我觉得努力没有白费。只要我们带着力量,继续前进,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路不再遥远。”尽管每天晚上回到宿舍,秦静已经累得不想再动弹,但心里觉得很满足,很踏实。

文化低,甚至不识字,是贫困群众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秦静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团县委和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坚持以夜校为阵地,尽力帮助群众提高文化。2019年春天,她开办成人扫盲班,每天晚上,在夜校教贫困群众识字写字。秦静还鼓励夜校辅导班的学生回家教父母认字写字,不仅增加了父母和孩子的学习时间,更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有人说她傻,自己给自己找事做,但秦静觉得这事有意义。她动员更多贫困户参加成人扫盲班,实现人人可以写自己的名字,人人可以认自己的名字。夜校开办扫盲班至今,已惠及群众500余人。

秦静记得,有一个叫王发英的妇女,30岁左右,之前一字不识,在工厂上班,拿的是最低工资。知道夜校有了扫盲班,她积极报名学习,经过一期学习,学会基本的文字书写。这为她增加了不少自信,找工作也方便了许多。

扫盲班中还有殷珍秀老人,秦静印象深刻。殷珍秀作为贫困户从山区搬到铁匠乡安置房,儿子都外出打工了,平时她接送三个孙子上下学。空闲时间,她给自己找了一份街道路段保洁员的工作。老人家不识字,平时去外面办事,自己的名字不会写,记个电话也不会,都要请人帮忙,为此她陪了不少笑脸。得知秦静要开扫盲班,她第一时间报名,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就来夜校教室上课,学习非常认真,从一字不识,慢慢地会写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老人家骄傲地说,以后再也不怕出去办事不会写名字和电话号码了,生活中也有了面子。

“真的很有成就感,很满足”

夜校越办越好,想要来夜校上课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到了第二次招生时,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可是两间教室最多只能招80人。秦静只能严格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控制人数。报上名的喜气洋洋,没能报上名的,有的遗憾地离开,有的就站在夜校门口指着秦静骂,问她为什么招了别人家的孩子,不招自家孩子?有的人说她偏心,“有些家长不识字,生气的时候说话挺难听,我给他们解释,也没用。如果只多了两三个孩子还好,擠一挤也可以。可是多出来的孩子太多了,如果不严格按照人数控制,恐怕会引起更多的不满,”秦静说,“乡亲们正在气头上,我解释了,没办法,只好站在那里,听他们骂我。他们发泄一下心情,也会好吧”。

那天,她在“QQ说说”中写到,真的希望有更多的教室、更多的老师和资源,让所有想来夜校的孩子都能来,可是资源真的有限,我很抱歉。心里也有委屈,可是能怎么办?只好把眼泪吞到肚子里。“如果遇到特别难过的事情,我也会哭啊,哭啊哭,就把难过的情绪释放掉了。因为第二天还要干活嘛,不能带着头一天的不愉快。所以不管再难过,第二天都会开开心心的,不愉快的事情留在昨天,不让它过夜。”秦静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自己,她不想把生命能量浪费在负面情绪中。

夜校平时的上课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到晚上八点,周末两天有各种兴趣班。秦静按照年级分成两个班,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六年级一个班。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也吸引了附近其他乡的孩子,还有一些初中生跑来问秦静,能不能也让初中生参与夜校的课程。能不能再拓展一个教室呢?第二个教室她跑前跑后,花了一个月时间才争取到的经历重又浮现,第二个教室都那么难,第三间更不容易。秦静不想放弃,她把想法给小伙伴们说了,别人都觉得不可行,哪有地方?而且谁来协调,太难了。

不试试怎么能知道呢?她开始寻找可行性方案。有一天,她看到距离夜校教室不远的一个地方,挂着职工警务站几个字,但是没有人。这是什么地方?属于哪里管辖?有没有可能用做教室?她开始四处打探,经过一轮问询,搞明白了,这是毕节市工会建设的点,准备用做老年人的休闲棋牌室,但还在初步建设中,并未启用。秦静看到了一点希望,就去找工会工作人员商量。一开始,答案是不可能!不出所料的闭门羹。秦静并没有死心,又另外想了一个方法,她默默告诉自己“要不了教室没关系,我可以去借,就借一个月”。为了让孩子们不上露天课堂,为了给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她又给自己鼓了一把勇气。这次她找到了工会相关负责人,软磨硬泡,对方看她诚恳,也知道她在夜校做得很不错,答应借给她一个月,但明确表示,一个月后必须归还。“真的好高兴啊,一个月,我们可以开一个暑期班。”秦静兴奋得走路都要跳起来,但她完全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多困难,等待着她去一个个攻破。

房间空置,落满尘埃,小意思,自己打扫完,不就解决了嘛!可是除了一间空教室,桌椅板凳这些基本配置怎么办?没有资金购买,难道再借?秦静头一热,想起了附近的铁匠乡中心小学,想着学校正放暑假,桌椅都闲着,要不借来先用一个月。她打电话给小学,对方要么不接,要么直接把电话挂了。秦静告诉自己,对方不认识你,不接也正常。再找其他渠道,于是想到了找乡政府出面,秦静又打电话找人,最后乡领导知道了这事情,亲自去和学校协调。最终,学校答应借给秦静桌椅20套,但是要秦静保证,一个月后必须归还。“没问题”,秦静应承下来。这么多桌椅,怎么拉回来?她还得想办法,一开始想找夜校的学生家长帮忙,找一些三轮车拉回来,可是几十套桌椅,得需要多少三轮车啊!正在为难,乡里领导帮助协调了一辆卡车,秦静联系司机,一趟全拉回来了。

暑期班按时开了,四十个位置全部坐满,“真的很有成就感,看到第三间教室又有了人,很满足”。工作量增加了,操心的事情增加了,可是快乐也增加了。秦静的快乐是看到孩子们的笑脸。

一个月后,按照之前的承诺,秦静要把桌椅和教室都还回去。这次,没有大卡车来帮忙了,乡政府的人也都在上班,没有人手来帮忙。秦静便召集夜校参加暑假班的初中生,发动大家一起抬桌椅,又找了几位家长,问谁家有那种可以拉货的车。在一切没有头绪的时候,坪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寇方华开了自家的面包车来,他又帮忙找了一辆面包车。两辆面包车跑了两趟,把借来的桌椅都还回去了。秦静和孩子们把桌椅整整齐齐摆放好,擦干净,“当时答应了学校,按时归还,我一定要遵守承诺”。秦静看着经过一番折腾又重新回到学校的桌椅,恋恋不舍。

“值得高兴的是,工会的那间房子,最后也成为夜校的一间教室。”是怎么回事?搬完了桌椅,房间恢复空荡荡以后,秦静心想,可不可以做成一间阅览室,让孩子们闲时来看看书?她和工会工作人员再次商量,看着秦静为了一个月暑假班大张旗鼓,跑前跑后,工会负责人觉得这个秦静是做事的人。最终,乡团委和工会达成协议,把那间原计划作为退休职工棋牌室的地方改成图书阅览馆,为了物尽其用,又隔出一个小房间,摆放各类棋子。于是,这里成了共享空间,一边是图书阅览室,一边是棋牌室,老人下棋,小孩读书,其乐融融。

在洪娟看来,夜校学生的成长,是秦静带给铁匠乡最大的变化。“秦静带领志愿者们开办的各种兴趣班,让学生有了更多课外学习机会,演讲、书法、舞蹈、音乐等,也因此让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最初不敢回答老师提问,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到现在,学生们不仅有自信在文艺汇演中展示自我,甚至有勇气在镜头前接受采访。”洪娟说,“夜校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秦静在负责夜校期间,以家长会为契机,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的同时,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三年时间,以前只会将孩子托付给老师的家长们,已逐步学着和老师讨论如何教育孩子”。

那些温暖的瞬间

“现在想想,也觉得当初的秦静很了不起,怎么那么坚强那么有勇气呢!哈哈哈。”秦静笑得很灿烂。

在洪娟记忆中,秦静总是浑身充满干劲,“她在夜校工作之余,还抽出时间走访慰问搬迁点的空巢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铺床叠被,从来没有看到她说累的时候”。

从广东来铁匠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刘远峰很喜欢拍照,平时在乡政府上班,夜校有活动,他总会来帮忙拍一些照片,“秦静主持夜校工作,乡政府也会有其他的一些工作分配给她做”。刘远峰记得,有一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领到一项任务,去易地搬迁社区通知居民打扫卫生,“我们都是通知到了,任务完成,就回来了。秦静是通知后,还会拿起扫帚和居民们一起清扫,直到全部清扫完,她才回来”。

刘远峰说,“她以前在团县委工作,那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比乡里好多了,她能主动申请来乡里,很不容易。我们一起分到赫章县的几个女生志愿者,都是想办法留在县城,怕乡里生活太苦。但我从没看到过秦静叫苦,我看到的她,都是在笑,她特别爱笑”。

爱笑的秦静在夜校看到一个不那么爱笑的女孩,牛梦,十三岁,本该上初一的年龄,还在上小学。牛梦不爱说话,也不跟同学们打闹玩耍,每次课间,别的小朋友都出去玩,她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发呆。秦静留意到牛梦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晚上家访时特意去了牛梦家,和牛梦的奶奶聊过才知道,母亲生下她后,就离家出走了。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后来父亲娶了后妈,后妈天天让她做家务,没有时间读书,在最好的年纪,别人在上学,她却只能看着别人去学校。奶奶知道她想读书,给她报了名。秦静明白了,孩子从小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下长大,性格受到影响。秦静上课时,常常叫牛梦回答问题,下课休息时,有事没事就去牛梦旁边坐坐,和她说说话,分给她一些小小的任务,让她完成,然后表扬她。渐渐地,牛梦脸上也有了笑容。

孩子们都很喜欢爱笑的秦静。来铁匠乡两个月,秦静过生日,朋友问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秦静想了想说,“生日啊,什么蛋糕啊鲜花啊礼物啊,都太俗了,我喜欢那种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但是又很有创意的礼物”。秦静只是随口一说,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到了铁匠乡,她太忙了,脑海里忽然涌进来那么多小孩,还有那么多易地搬迁的居民,她的心思没放在生日上。

那天下午,她上完课,去乡里办事,回到夜校,发现教室里拉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七个大字“秦老师生日快乐”。红色的横幅上,黑色的筆密密麻麻写满了祝福。秦静有些愣了,孩子们从教室里一拥而上,把她团团围住,她才忽然意识到,这是孩子们为她庆祝生日呢。朋友笑盈盈地站在孩子中间,秦静明白了,一定是朋友定制了横幅,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拿到教室,让孩子们写上想对秦老师说的话。孩子们拉着横幅,让秦静站在中间,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没有鲜花,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礼物,但那是我度过的最难忘的生日,”秦静说,“我把那个横幅拿回家,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有的孩子写:秦老师,你真好看。有的孩子写:祝美丽的秦老师永远十八岁。还有的孩子写:秦老师,虽然你上次批评了我,但是我原谅你了。有个特别调皮的男生就写了四个字:秦师,生筷!秦静看乐了,这是写错别字了,把快乐写成筷子了。还有一个学生是这么写的:秦老师,虽然你是我的老师,但我真的很想叫你一声姐姐,每天和你在一起,都觉得很快乐……读着读着,爱笑的秦静眼眶湿了。秦静把写满孩子祝福的横幅珍藏好,“那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过生日的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们一个个都离开了,沉默寡言的牛梦坐在座位上,忸怩不安。秦静看学生都走完了,只有牛梦一个人,就走到牛梦跟前,低声问她,还有什么事情吗?牛梦局促地笑着,攥得紧紧的手摊开,塞给秦静一个闪闪发光的手链。秦静不解地问,这是干嘛呀?牛梦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逃也似的向教室外跑去,一边跑一边说,“生日快乐,秦老师!生日快乐,秦老师”!声音很大很大,伴着一阵阵笑声。这是秦静第一次听见牛梦笑。“那天下着雨,她就那么一边跑,一边在雨中喊着笑着。”

支教老师朱艳走的时候,给秦静的留言这样写道:秦姐姐,你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很为别人着想。朱艳说:“别说是学生们,就是我,都希望天天见到她。她对每个人都很好,她是带着感情去做每一件事,带着真心对待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庆祝过生日,到铁匠乡夜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过生日,是秦静为我过的,我永远记得那一晚的美好。”

朱艳是铁匠乡本地人,一直在外面读书,寒暑假会回来,她的舞蹈跳得很好。秦静当时正在为孩子们寻找舞蹈老师,听说这个消息,就托人找到朱艳,希望她能趁着暑假来为夜校的孩子教舞蹈。2019年暑假,朱艳走进夜校,当了孩子们暑期班的舞蹈老师。

每年寒暑假,夜校会以招募大学生支教的方式,扩充师资力量。那年暑假和朱艳一起来到铁匠乡支教的大学生,还有王付友、罗道川等六七个人,秦静根据他们各自的专业,分配不同的课程。王付友教音乐,和朱艳一起给孩子们上课时,偶然间听朱艳说起那天是她的生日,便告诉了秦静。秦静赶忙联系蛋糕店定蛋糕,“第一次有志愿者老师在我们这里过生日,大家遇见是缘分,所以就想尽我所能,给她庆祝一下”。“那天把蛋糕取回来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告诉她,通知其他支教老师到齐后,再去请朱艳老师,就是想给她一个惊喜。”

秦静回忆那天的场景,“她一进门,就看见了我们准备的蛋糕,她还问谁过生日,我说我,想逗她玩一下,大家都笑了。我把寿星帽子给她戴上,她又把寿星帽子取下来,戴到我头上,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们坚决让她戴,她才戴上,不再往下取了。之后我们就和她一起点了蜡烛,关上灯,为她唱起生日快乐歌。中文版唱一遍,英文版再唱一遍,然后让朱艳老师许三个愿,她居然把愿望全部说给我们听。我们打趣她,愿望要藏在心里的,不能说出来,她又特别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又逗她再许一个,不许说出来,哈哈!等她再许完愿,就把刀子递给她,让她给我们切蛋糕 。”

年轻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很快乐。“那天晚上真是很美好啊,我们一起吃罗锅和蛋糕,很开心。”朱艳说,“晚上秦老师让我住在大学生宿舍里,可是我答应了爸爸妈妈,晚上要回去”。很晚了,秦静不放心朱艳一个人走夜路,又找了车,送她回家。看着朱艳走进家门,秦静才放心地回到宿舍。

熊永来铁匠乡夜校支教两次,分别是2018年和2019年寒假。她当时在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读书,通过铁匠乡青年集结队发的公众号,知道了招募支教大学生的信息,来到铁匠乡夜校。“第一次支教,也是第一次以老师身份走进夜校,心里难免紧张。当时有关夜校的教学和学校规章制度、课程安排都不熟悉。但很幸运的是,有静姐在,她很细心地教我,给我介绍学校的制度、教学设计、课程安排。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家庭背景,她也很温和、很有耐心地告诉我和其他支教老师。我很快就适应了支教生活,在她带领下,我的教学课程顺利开展。”熊永喜欢称呼秦静为静姐,在她心中,秦静就像姐姐一样亲近。“因为静姐,因为那些可爱的孩子,因为在铁匠乡夜校的愉快经历,都让我留念,为此,第二年寒假,我又来到铁匠乡夜校”。

“当时我们支教大学生的宿舍是在养老院里,床单被罩都得自己带。我们那里交通不是很方便,静姐听说我带着行李来,二话不说,就找车去接我。她每天的事情挺多的,可是她又心里装着这么多的人。”

夜校教学生活丰富多彩,为了让夜校的孩子得到更多锻炼,秦静和支教老师们每一期课程结束,都要举办各种文艺汇演,让孩子们多一些上台表演的机会。不管舞台大小,秦静都会认真对待,每次,她会和支教老师们一起商量方案。“其实活动方案,静姐之前都很熟悉了,完全按照她之前的流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她每次都会认真倾听支教老师的意见,”王付友说,“她是用这种方法,让我们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让我们支教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回头想,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学到很多,积累了教学经验,也体会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在铁匠乡夜校,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从静姐身上,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那一个月经历,很珍贵”。

“我們的文艺汇演节目,有合唱、舞蹈、朗诵等,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节目表演丰富多彩,很多家长也会来观看,每次学期结束的汇演,就像过节一样。”熊永第二年去支教时,那一次的文艺汇演在政府支持下,节目更宽泛,“我们发布文艺汇演消息,广纳人才参与到汇演中,很多乡里多才多艺的人都齐聚一堂。我和静姐一起彩排,最后吸收了很多社区居民的优秀节目,和老师、学生们的节目一起在广场上演出”。“那次特地搭建了舞台,观众很多,大家热情高涨。县里的记者前来采访,写了新闻稿,静姐给我看了新闻,我也很欣慰,发自肺腑地感谢她。老师们和学生们的陪伴,让每一次支教都很有意义。”熊永说的那次演出,是铁匠乡“易地搬迁政策好,融合发展感党恩”元宵主题文艺汇演,有两千多人来观看,是铁匠乡一件盛事。

在支教老师郭巧心目中,秦静是个能替别人扛事的大姐姐。苏州大学的郭巧也是2019年寒假在铁匠乡夜校支教,有一次,一名同学该上课了,却没来,郭巧打电话给家长,询问孩子的情况,在沟通中,因为一句话没说清楚,和家长发生了一些不愉快。“静姐知道后,并没有批评我,她去找了家长聊天,最后告诉我,是因为那位家长听不懂我说的普通话,闹了误会。其实我知道静姐在背后肯定做了不少工作,她那样说,只是为了安慰我,不让我有心理负担。”

郭巧说:“我觉得这一趟支教,值了,就为认识这么一个人,也值了。其实她在夜校挺累的,很多事情她都一个人担着,避免我们为难。她肯定也有委屈和压力吧,但是她总是笑眯眯的,好像什么事儿都能解决。”

在好朋友白勇江眼里,秦静是一个工作有责任心、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一个单纯的人,一个有目标的人”。

在铁匠乡夜校生活中温暖的微小点滴啊,秦静自己都记不起来了,但有人从来没有忘记。刘远峰记得,刚来到铁匠乡时,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秦静听说后,就带着他上街去采购生活必需品,熟悉周边的生活环境,帮他取快递,等等。王付友记得,她去家访,和孩子家长聊天时亮晶晶的眼神。白勇江记得,在教室的小隔间内,等待上课的间隙,秦静蹲在地上,认真整理着儿童书籍的模样。罗谢异记得,她生病的时候,秦静去医院守护着她,俩人分吃水果,相视而笑的开心。寇文华记得,她给乡亲们开家长会时鼻尖密密的汗珠。熊永记得,冬天的宿舍,虽然开着空调,但还是冷,秦静就会把自己的毛毯拿给她们用,秦静熬了一锅热粥,也会端来给支教的老师们。郭巧记得,担心老师们上课的时间久了,嗓子会累,她买来胖大海分给大家,她的工资也很少,但常常买来水果零食和大家分享……

就是这些琐碎的、细密的事,让支教老师和学生织起了温暖的记忆线轴,在随后的时光中,每每念及那些美好,心底泛起的温柔就会让嘴角不自觉上扬。

纯粹而热烈地参与生活

秦静心里面记得最多的是孩子的笑脸。她能迅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也能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说起孩子,如数家珍。

梅鹏,性格腼腆,不爱说话,请假也不跟老师说一声,自己批准自己哪天来哪天不来,可是演讲的时候,突然就惊艳了全场。余庭璨,六年级,话多,调皮,爱笑,乐于助人。熊严做事认真,懂事,每次活动都会主动来帮忙……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有一个女孩,一年四季都穿着一件外套,外套很厚,到了夏天,她也不脱。秦静觉得有些奇怪,有一天,她蹲在女孩身边,这才注意到女孩的外套都破了,尤其是咯吱窝那里,一伸胳膊,就看到裂开的洞。秦静好心疼这个女孩,她让女孩把外套脱下来,去上课。她把女孩的衣服拿到宿舍,找到针线盒,一针一针地缝补,“我以前没怎么用过针线,不怎么会缝,怕针脚太大,影响了美观,缝了又拆,拆了又缝。来来回回搞了好大一会,终于觉得可以拿出手了,就拿回教室,给那个女孩。”秦静说,“缝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句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真的,很有趣”。

熊严在夜校待了三年,没事时,就去秦静的宿舍玩。在她心中,秦静就是她的姐姐,开开玩笑,说说心里话。对于熊严来说,夜校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有秦静在。很多孩子放学了,也不想回家,还想待在夜校,再玩一会。

有一天,放学后不想回家的孩子们,拉着秦静,要玩老鹰捉小鸡 。几个人转得太快,秦静的手没拉稳,突然被巨大的惯性甩出去,跌伤了脚。学生们又歉疚又慌张,赶紧找来酒精棉,让秦静擦。秦静一边疼得直想掉泪,一边又担心孩子们有心理负担,强颜欢笑,摆摆手说,没事没事。

孩子们很懂事,让她休息,但是第二天又很想念秦老师,每天早上都有学生到宿舍,扶秦静去教室。为了让受伤的秦老师开心,孩子们学模学样地表演TFBOYS的《魔法城堡》,做着鬼脸,又蹦又跳,背后的黑板上写着:秦老师,我爱你!秦老师真美。秦静看着看着,笑着笑着,又哭了,“我的腿受伤,一天假也没请,舍不得孩子们。每天陪着他们做作业、学习,看着他们,就很高兴”。

勤快、热心肠的秦静,有时会去食堂帮忙收拾碗筷,食堂的老板送给秦静一大盆水果,表示感谢。秦静赶紧端着大盆水果,跑到教室,孩子们一拥而上,围着水果盆,吃得开心。看到他们那么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好满足”。

有些初中女生把秦静当做自己的知心姐姐,向她倾诉烦恼。当地风俗,少数民族的女孩大部分都会早早嫁人,有的女孩很担心自己初中毕业后,会很快面临嫁人的情景。秦静就以自己和支教大学生为例,鼓励她们认真学习,努力再努力,凭着本领走出贫困,也走出早嫁的命運。“其实,在我家乡,到了我这个年龄,家人一般也会催着去相亲啊、结婚啊,但是我们家并不这样。我妈妈非常开明,她一直都跟我说,想去做什么就做,要做就全力以赴。她一直鼓励我跟随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波逐流。”秦静说,“我也想把妈妈送给我的话送给我的学生们,尤其是女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人的命运改变最终得靠自己去争取”。

微信名“一生靠自己”的秦静结束了三年的西部志愿者生涯,下一步往哪里走?她也一度茫然。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就像《绿野仙踪》里那条自然存在、却凶险莫测、曲折不断的黄钻路,每个人都像多萝西一样历经困境再出发,过程有时像蜿蜒起伏的山路,有时又像坐电梯,时上时下,有时会在谷底,有时又直冲云霄。

秦静就像是童话中的多萝西,平凡质朴,真诚勇敢,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刚刚结束志愿服务时的茫然,很快被新的目标所代替,现在,她正在全力以赴准备即将到来的公务员考试,“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工作”。她在心里给自己竖起了拳头,为了让学习更有效率,报考了一个辅导培训班,每天满满的课程安排,奔波在宿舍和教室两点一线。认真听课,认真做题,她又一次感受到为未来拼搏的豪情。

她目前最期待的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业余时间能去参加一些公益行动,就很满足了,“比如,上班五天,有两天休息的时间,我可以去给孩子们上上课,做一些支教活动”。关于未来的梦想,她一直有憧憬,但是有时觉得太遥远了,毕竟,现在还是在为钱发愁的阶段。“如果以后有钱了,我是说如果,我会去贫困山区建造一个学校,专门招收那些因为贫穷而失学的孩子。可能这个梦想有点难,但我想想就觉得很美好。如果我没有能力捐建学校,那等我以后退休了,我就去学校继续做公益,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就过我在铁匠乡夜校里那样的生活,也很好的。”

高考那一年,秦静所在的威宁民族高中有一次组织名师来讲座,请了贵阳的专家给高三学生讲高考怎么准备,怎样报志愿。当时来学校宣讲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那天天气炎热,坐在前排的秦静看他被太阳晒着,还一直很精神地讲着课,秦静很敬佩。看着他坐在烈日下,秦静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她正好看到手边有一把伞,“我就忍不住走过去给他撑伞,直到他宣讲完。这件事过后,我就忘了,谁知那位老教授通过校长找到班主任,又找到我,当面说谢谢我,还鼓励我好好学习。他说他教了一辈子书,第一次看到这么懂事的学生”。秦静说,“可是对我来说,这真的是很小的一件事,我想也没想就去撑伞了。我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看到老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去做点什么”。

上大学时,秦静报名参加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周都去敬老院服务。有一个老奶奶的脚趾甲往里面长,秦静每次去,都会记得给老奶奶剪脚趾甲。她让老奶奶在太阳下坐舒服,自己蹲在地上,仔细地给老奶奶修脚,每次见到她去,老奶奶的嘴就咧开了花。

大三那一年,秦静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四,她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的一员。“脱贫攻坚一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助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个体能力有限,但会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我的内心始终有一种信念,也许这是不忘初心吧!晃眼间,三年青春就这样在奉献中度过,我无愧于自己的青春时光,无悔于基层锻炼。”

一路走来,连缀的一串串故事,在秦静看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她从不刻意去想要什么,拿到什么,一切都是出于本心。她想要去做,就去做了,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她把自己全部拿出来,全部放进去,把自己全然地融入。她从来不会去旁观什么,一颗蓬勃的心,时刻在想着怎样参与这火热的生活。她活得那么纯粹,那么热烈,那么浑然天成。

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想要璀璨夺目,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想要重塑山河,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想认认真真去爱,去温暖,哪怕微小,哪怕平凡。

秦静常常回想起自己在铁匠乡夜晚家访回来的路上,天已经完全黑了,整条马路漆黑地躺在全然的静寂中,偶尔有微光闪过,仿佛在路面上铺了一层湖光。大部分时候,她需要独自穿过大片大片的黑夜,这时候,她就会抬头看看星空,头顶的星星那么亮,看着它们一直在,她会觉得很心安。

2021年春天,贵州毕节的梯田油菜花层层绽放,黄绿相间的田野,犹如油画家笔下色块,流光溢彩。踩着春光,秦静依然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不论在哪个岗位,只要能发光发热,她都会全力以赴。在毕节赫章县铁匠乡支教的岁月历历在目,也是那一段经历,让她更坚定做一名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她曾经教过的孩子们,还对给她们带来很多欢笑和关爱的秦静老师念念不忘。

猜你喜欢

夜校铁匠支教
铁匠教子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铁匠
舔一舔
锤不破